水稻惡苗病怎樣處理_水稻惡苗病的防治方法

  水稻苗的好壞會影響到以後水稻的生長,那麼水稻惡苗病如何防治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水稻惡苗病的防治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水稻惡苗病的防治技術

  惡苗病是水稻上的主要種傳病害,是水稻生產上的常發性主要病害之一,在吳江歷年水稻生產上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和為害。隨著吳江機插稻種植面積的擴大,水稻惡苗病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對吳江水稻穩產、高產構成了威脅。實踐證明,只有通過晒種選種、藥劑浸種處理、抓好田間管理等綜合治理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水稻惡苗病的發生為害。

  一、水稻惡苗病的防治技術

  針對吳江水稻惡苗病有逐年上升的趨勢,防治上要重點要把握好藥劑、浸種、催芽及苗床四個主要環節的關鍵技術,保障水稻的安全生產。

  1、把好浸種藥劑選擇關

  九十年代後期以來推廣應用的使百克,對遏制水稻的惡苗病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但由於長期使用單一藥劑,導致病菌抗性增強,惡苗病病菌在多地對使百克抗性已達中等。今年區農委根據近幾年來對幾種浸種藥劑的實驗篩選,並結合其他地區對各種浸種藥劑應用的實際效果,推薦17%殺螟•乙蒜素可溼性粉劑作為水稻浸種首選藥劑。17%殺螟•乙蒜素是由殺菌劑、殺蟲劑、助劑復配而成,對惡苗病、幹尖線蟲病有顯著的防效,且對稻種發芽、出苗及秧苗生長無不良影響,增產作用明顯。

  2、把好浸種濃度和時間關

  浸種時,要嚴格按照規定的劑量濃度和浸種時間操作,不得隨意增加或減少用水量,不能盲目增加浸種數量,影響浸種效果。今年大面積推廣17%殺螟•乙蒜素可溼性粉劑1包***15克***,兌水4-5公斤,浸種3-4公斤***約1畝大田用種量***,浸足48小時,再進行常溫催芽。浸種過程要儘量在室內進行,室外浸種,容器上要加蓋覆蓋物,避免日晒雨淋而影響藥效。同時,浸種時藥液要攪拌均勻,種子嚴禁裝在袋內進行浸種。另外,浸種前幾天搶晴天晒種,晒種可以提高發芽勢和發芽率,提高發芽整齊度。

  3、把好催芽方式和時間關

  催芽要嚴格控制催芽的時間、溫度。水稻惡苗病菌主要是從芽鞘、根、根冠、傷口等處侵入,因此,催芽時間不宜過長,芽體越長越容易造成傷口,交叉感染的機會就越高,發病也就越重,催芽時間一般掌握為1-2天,種子露白即可。切實做到常溫浸種,常溫薄攤催芽***一般種子堆放厚度不超過30cm***,嚴格控制好溫度。切勿裝袋、裹膜或淋水太多,更不能澆熱水和悶種,不要堆在露天曝晒,以免溫度過高,促進病害發生。催芽時最好不要用稻草覆蓋,以免稻草帶菌而感染。同時,我們在浸種過程中,要根據天氣和勞力情況,妥善安排,以免因不能及時播種,而延長催芽時間。

  4、把好播種和苗床管理關

  苗床選擇要儘量避免重茬秧田或重病田塊,育秧細土要提倡使用蔬菜地或其它旱地土壤,育秧過程要避免使用稻草覆蓋苗床,以減少侵染機率。苗床管理的關鍵,是在播種後至齊苗前,創造有利於秧苗出苗,而不利於惡苗病發生的溫溼度條件。具體要求:一是秧板要窨足水分。播種前隔夜上水,讓秧板吸足水分,然後排幹播種。二是塑盤要溼潤播種。播種時要調整噴水量,確保塑盤底土淋足水份。溼播後要建立水層。播種後田間要建立淺水層,水層要沒過秧板,但不能淹沒塑盤,保證塑盤底部浸水,特別是晴好天氣,此舉對保證秧苗出苗,防止苗床溫度過高,減輕病害發生具有重要作用。出苗後恢復正常管理。

  二、注意事項

  1、17%殺螟•乙蒜素種子處理劑含有殺螟丹,對家蠶敏感,浸種時要遠離蠶室,以防引起中毒。

  2、浸種後不能不催芽就播種,一方面影響出苗,另一方面要影響除草劑的使用***秧田除草劑直播寧不催芽播種時使用,不安全***。

  水稻苗期常見病害的防治方法

  立枯病***黃枯病***:在使用生長調節劑情況下發生立枯病與播種量有密切的關係,播種量超過300克/平方米時易得立枯病。立枯病症狀是植株矮化、變黃、新根少或無根,病苗連根拔後,根和莖的連線處掰開看莖的中心,如變黑時就是立枯病。立枯病往往心葉死的比下部葉片早。一旦發現立枯病,應立即打藥防治。

  青枯病:立枯病的一種,主要是苗床管理不當引起的。苗期通風少,床溫高,再加上澆水多引起稻苗徒長,幼苗地上部長的過大,地下部的根系供水能力小於地上部莖葉的蒸發,嚴重時易得青枯病。防治的方法:平時苗床多通風、早通風、進行大通風或中午時分揭膜澆水。如果青枯和黃枯混合發生時,按照防青枯病色的方法管理,同時還要噴施防治立枯病的藥劑。

  燒苗:燒苗多是施肥過多引起的。施肥過多往往出苗不齊,不出苗或出苗後立針,開始不長,一般根系小、黑、不紮根。在不受凍害的前提下,白天多澆水,大揭膜,再澆水再揭膜,反覆進行,洗掉一部分苗床的肥,促進紮根,稻苗發新根後正常管理。

  烤苗:烤苗是溫度過高發生稻莖葉發黃的現象。烤苗大都發生在苗床加蓋塑料膜的育苗方法。發生烤苗時不要輕易毀苗,追施50克/平方米硫銨和生根劑後,保持30℃以下的溫度,儘可能保證溫度和溼度,促進稻苗生長,稻苗長出2葉後開始進入正常管理。

  凍苗:水稻出苗前溫度在-3℃以下時易發生凍害,出苗後秧苗越大受凍害的程度越重。受凍害的稻苗開始稻葉變成水浸狀的濃綠色,經過太陽晒後就變黃變白。預計氣溫要達到0℃時,頭一天澆水就可以有效降低凍害的發生程度。

  培育水稻壯苗的方法

  為促進糧食生產高產高效,推動現代化大農業更好更快發展,前鋒農場積極鼓勵種植戶在水稻秧田管理工作中做好四項到位,確保高標準高質量的培育水稻壯苗。

  通風煉苗到位:秧苗一葉一心期開始通風,促下控上,通風一般晴天在9~10時開始,14~15時閉膜保溫。煉苗從秧苗一葉一心期開始,與通風結合進行,並根據溫度情況,適當煉苗。

  病害防治到位:在水稻1.5葉期、2.5葉期進行2次防病,防治立枯病可用3%甲霜惡黴靈每平方米苗床15~20毫升兌水5公斤,或30%惡甲***瑞苗青***水劑,每平方米苗床1~1.5毫升,對水5公斤,莖葉噴霧;綿腐病可用惡黴靈或可用0.1%硫酸銅溶液噴霧防治。

  溫度調節到位:1葉1心期,溫度控制在25~28℃,超過28℃時就應通風煉苗。夜間要蓋好蓋嚴,防寒潮和霜棟危害秧苗。遇有霜凍預報,有條件的可往步道溝灌水保苗,好天將水排出。2葉1心期,床內溫度應保持在20~25℃之間。

  水分管理到位:一葉一心以前,由於苗小,棚外溫度較低,此時以密封保溫為主,在澆足苗床底水的基礎上,儘量不要開床澆水,如區域性缺水,可少量噴澆。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