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圓環病毒病的防治方法分享

  豬圓環病毒在分類學上屬圓環病毒科圓環病毒屬,為已知的最小的動物病毒之一。病下面一起來看一看豬圓環病毒病的防治方法吧!

  豬圓環病毒病的臨床症狀

  1、PMWS的臨床症狀:最常見的是豬隻漸進性消瘦或生長遲緩,這也是診斷PMWS所必需的臨床依據,其他症狀有厭食、精神沉鬱、行動遲緩、面板蒼白、被毛蓬亂、呼吸困難,咳嗽為特徵的呼吸障礙。較少發現的症狀為腹瀉和中樞神經系統紊亂。發病率一般很低而病死率都很高。體表淺淋巴結腫大,腫脹的淋巴結有時可被觸控到,特別是腹股溝淺淋巴結。貧血和可視黏膜黃疸。在一頭豬可能見不到上述所有臨床症狀,但在發病豬群可見到所有的症狀。胃潰瘍、嗜睡、中樞神經系統障礙和突然死亡較為少見。絕大多數PCV2是亞臨床感染。一般臨床症狀可能與繼發感染有關,或者完全是由繼發感染所引起的。在通風不良、過分擁擠、空氣汙濁、混養以及感染其他病原等因素時,病情明顯加重,一般病死率為10%~30%。

  2、先天性顫抖的症狀:顫抖由輕微到嚴重不等,一窩豬中感染的數目也變化較大。嚴重顫抖的病仔豬常在出生後1周內因不能吮乳而飢餓致死。耐過1周的乳豬能存活,3周齡時康復。顫抖是兩側性的,乳豬躺臥或睡眠時顫抖停止。外部刺激如突然聲響或寒冷等能引發或增強顫抖。有些豬一直不能完全康復,整個生長期和育肥期繼續顫抖。發病窩豬常為新引入的年輕種豬所生,這表明這些血清學陰性種豬在懷孕的關鍵期接觸了PCV。

  3、常見的混合感染:PCV感染可引起豬的免疫抑制,從而使機體更易感染其他病原,這也是圓環病毒與豬的許多疾病混合感染有關的原因。最常見的混合感染有PRRSV、PRV***偽狂犬病毒***、PPV***細小病毒***、肺炎支原體、多殺性巴氏桿菌、PEDV***流行性腹瀉病毒***、SⅣ***豬流感病毒***,有的呈二重感染或三重感染,其病豬的病死率也將大大提高,有的可達25%~40%。

  豬圓環病毒病的防治措施

  1、實驗獸醫生物安全措施:認真地對待引種工作,引種不慎往往是暴發疫情的主要原因。引進的後備母豬應進行嚴格的檢疫,所購買的種公豬、精液必須無Ⅱ型圓環病毒感染。

  2、改進飼養管理,減少應激,合理配製日糧。注意通風與保暖,保持豬舍乾燥,改善豬舍的空氣質量,降低氨氣濃度。去勢和注射須遵循良好的衛生和消毒習慣。

  3、在豬場內禁養貓、犬,定期驅蚊蠅、投餌滅鼠。搞好種豬群的淨化,堅持自繁自養。定期監測,合理制訂免疫程式,避免過早或過多地對仔豬免疫,減少各種應激因素對仔豬的影響。

  4、在豬Ⅱ型圓環病毒易感期最好不注射應激較大的疫苗,如仔豬副傷寒疫苗、口蹄疫疫苗、氣喘病疫苗等,某些可以靠藥物預防的細菌性傳染病,如豬丹毒、豬肺疫、豬鏈球菌病、仔豬副傷寒等,可以暫停疫苗注射。

  豬圓環病毒病的防禦機制

  豬圓環病毒病目前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加上患豬生產效能下降和高死亡率,使本病顯得尤為重要。而且因為PCV2的持續感染,使本病在經濟上具有更大的破壞性。抗生素的應用和良好的管理有助於解決併發感染的問題。

  1、加強飼養管理

  降低飼養密度、實行嚴格的全進全出制和混群制度、減少環境應激因素、控制併發感染、保證豬群具有穩定的免疫狀態、加強豬場內部和外部的生物安全措施、購豬時保證豬來自清潔的豬場是預防控制本病、降低經濟損失的有效措施。專利消毒劑Virkon S在1∶250稀釋消毒時能有效的殺滅圓環病毒,因此可將其應用於每批豬之間的終端消毒。

  2、做好豬主要傳染病的免疫工作

  PCV2與其相關豬病的發生還需要另外的條件或共同因素才得誘發臨床症狀。世界各國控制本病的經驗是對共同感染源作適當的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所以做好豬場豬瘟、豬偽狂犬病、豬細小病毒病、氣喘病和藍耳病等疫苗的免疫接種,確保胎兒和吮乳期仔豬的安全是關鍵。因此根據不同的可能病原和不同的疫苗對母豬實施合理的免疫程式至關重要。

  3、人工被動免疫

  可採取血清療法。從豬場的育肥豬採血***健康的淘汰種豬血最好***,分離血清,給斷乳期的仔豬腹腔注射。

  4、自家疫苗的使用

  豬場一旦發生本病,可把發病豬的內臟加工成自家疫苗,據臨床實踐,效果不錯。但現階段有兩種觀點:一是母豬和斷奶仔豬同時免疫,優點是免疫效果快,基本在1~2月內能控制本病。缺點是如果滅活不徹底,將使本病長期存在。二是隻免疫斷奶仔豬,優點是免疫安全性好,基本不會使本病長期存在。缺點是免疫效果慢,需要半年左右的時間才能控制本病。

  5、“感染”物質的主動免疫

  “感染”物質指本豬場感染豬的糞便、死產胎豬、木乃伊胎等,用來喂飼母豬,尤是初產母豬在配種前餵給,能得到較好的效果。如有一定抗體的母豬在懷孕80天以後再作補充喂飼,則可產生較高免疫水平,並通過初乳傳遞給仔豬。這種方法,不僅對防制本病、保護胎豬和吮乳豬的健康有效,而且對其他腸道病毒引起的繁殖障礙也有較好的效果。但使用本法要十分慎重,如果場內有小豬會造成人工感染。

  6、藥物預防

  預防性投藥和治療,對控制細菌源性的混合感染或繼發感染,是非常可取的。但是至今PCV2引起相關豬病的病原和機制尚未完全瞭解,因此還不能完全依賴特異性防制措施,只能同時開展有效的綜合性措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①仔豬用藥:哺乳仔豬在3、7、21日齡注射3次得米先***長效土黴素,200 mg/mL,每次0.5 mL***,或者在1、7日齡和斷奶時各注射速解靈***頭孢噻呋,500 mg/mL***0.2 mL。斷奶前1周至斷奶後1個月,用支原淨***50 mg/kg***+金黴素或土黴素或強力黴素***150 mg/kg***拌料飼餵,同時用阿莫西林***500 mg/L***飲水。

  ②母豬用藥:母豬在產前1周和產後1周,飼料中新增支原淨***100 mg/kg***+金黴素或土黴素***300 mg/kg***。

  7、綜合防制計劃

  ①分娩期:仔豬全進全出,兩批豬之間要清掃消毒。分娩前要清洗母豬和治療寄生蟲。限制交叉哺乳,如果確實需要也應限制在分娩後24小時以內。

  ②斷乳期:豬圈小,原則上一窩一圈,豬圈分隔堅固。堅持嚴格的全進全出,並有與鄰舍分割的獨立糞尿排出系統。降低飼養密度:>0.33 m2/豬。增加喂料器空間:>7 cm/仔豬。改善空氣質量:NH3<10×10-6,CO2<0.1%,相對溼度<85%。豬舍溫度控制和調整:3周齡仔豬為28 ℃,每隔一週調低2 ℃,直至常溫。批與批之間不混群。

  ③生長育肥期:豬圈小,壁式分隔。堅持嚴格的全進全出、空欄、清洗和消毒制度。從斷奶後豬圈移出的豬不混群。整個育肥圈豬不再混群。降低飼養密度:>0.75 m2/豬。改善空氣質量和溫度。

  ④其他:適宜的疫苗接種計劃。保育舍要有獨立的飲水加藥設施。嚴格的保健措施***斷尾、斷齒、注射時嚴格消毒***。將病豬及早移到治療室或撲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