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綜合防治冬棗貯存期病害

  冬棗在採前、採後及貯存期間常常發生爛果現象,棗紅粉病、棗麴黴病、棗青黴病和棗木黴病多在貯存期發生。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綜合防治冬棗貯存期病害的方法。

  以上幾種病害除在採收前使用無公害生物農藥預防外,採收後的主要預防措施是在採收、運輸以及在控制貯藏室內消毒、溫度、溼度等措施來降低或減輕。

  綜合防治冬棗貯存期病害:採摘技術

  採摘技術對貯存期間病害的發生有較大影響。採收方法最好是人工逐個帶果柄採摘,要求一手捏住棗吊中部,另一手握住果實,逆著棗吊生長方向稍微用力,果實就會連柄掉下。

  採摘時先摘外圍果,後摘冠內果;先摘下層果,再摘上層果。採摘前要剪好指甲或帶薄手套,以免劃傷果實。採收後應輕拿輕放,放入有軟襯墊的週轉箱內。

  綜合防治冬棗貯存期病害:貯藏方法

  採收後一般用冷庫保鮮貯藏,在低溫條件下能抑制冬棗中乙烯的產生。冷庫貯藏的溫度以1℃左右為最好,其相對溼度應維持在98%左右,待元旦、春節期間供應市場。

  綜合防治冬棗貯存期病害:入庫貯存技術

  冬棗貯存期除採摘時不帶果柄引起的梗窪傷口造成的腐爛外,機械損傷或果實間碰撞、擠壓、摩擦等造成的傷口感染引起的腐爛佔多數,這類病害通過減少採摘、分級、包裝、運輸過程中的損傷來減輕。

  現在新的操作工序,一般將果實的採摘、分級同時進行,並按分級要求依次採摘,採摘的同時剔除蟲果、病果、傷果、畸形果。

  採摘後的冬棗直接放在鋪好保鮮袋的貯藏箱中,不再另行分級,可直接入庫預冷,預冷後直接封箱碼垛。

  採用簡化採摘、分級、裝箱運輸工序,大大減少了冬棗受損傷的機率,是目前減少冬棗貯存期間爛果,延長冬棗保鮮期的重要手段。

  綜合防治冬棗貯存期病害:選擇成熟度

  冬棗採摘時分白熟果、片紅果、半紅果和全紅果四種類型。

  貯存60天后全紅果好果率下降為44.3%,而其他三種果實的好果率仍為100%;貯存100天后,全紅果全部失去食用價值,半紅果、片紅果、白熟果的好果率依次下降;貯存120天后,半紅果、片紅果、白熟果的好果率進一步下降為58.2%、79.1%、81.7%。故長期貯存需要採用片紅果和白熟果,短期貯存採用半紅果,臨時貯存可將全紅果放入,並及時出庫銷售。

  綜合防治冬棗貯存期病害:消毒滅菌

  入庫前要對全庫及裝棗用的容器等進行消毒。

  常用方法是用1%左右的新潔爾滅或4%漂白粉溶液對全庫和庫外周圍環境噴灑。或直接用高錳酸鉀氣霧消毒,可減少周圍環境的各種病原。

  另外,對入庫棗果消毒,可以提前用硫黃對果品進行燻蒸消毒。常用的方法是每立方米空間用硫黃4-5克,在庫房內用火點薰,然後關閉冷庫、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