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種植怎樣除草

  水稻的種植需要有除草的步驟,那如何除草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水稻除草方法,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水稻除草方法

  育秧田採用封閉除草,可避免或減輕雜草對秧苗前期的危害,有利於培育壯秧,但如果早春氣溫低、雨水多,使用丁·撲類除草劑易產生藥害。推薦用美國孟山都公司生產的在馬歇特基礎上又加安全劑製成的安全性極高的"新馬歇特"進行水稻苗床封閉除草,既安全又可保證除草效果。

  使用方法:60%新馬歇特15毫升***一袋***用50~60平方米苗床;60%新馬歇特100毫升***一瓶***用360平方米苗床。

 

  如果苗床闊葉雜草較多可用新馬歇特同撲草淨混用。60%新馬歇特15毫升***一袋***+40%撲草淨5克,用50~60平方米苗床;60%新馬歇特100毫升***一瓶***+40%撲草淨40克,用360平方米苗床。在播種覆土後將藥劑均勻噴灑在苗床覆土上或配成毒土均勻撒施在苗床覆土上均可。

  水稻雜草防除稻殼覆蓋淹水法

  於插秧前力求整地平整,插秧後秧苗挺直時,每公頃覆蓋約4噸稻殼,並進行淹水處理,可防除大部分的雜草,再配合人工除草,即可有效防除雜草。

  水稻除草劑的使用方法

  水稻除草劑的選擇

  當前水田除草劑多為芽前封閉式除草劑,採用2-3種組分復配防除單、雙子葉雜草。利用水稻與雜草的位差、出土時間及選擇性來防除雜草。

  ***1***位差:如移栽和拋秧,對於乙草胺、丙草胺、丁草胺等醯胺類,單子葉植物靠芽尖生長點吸收藥劑而起作用,闊葉植物靠根尖生長點吸收藥劑,所以利用水稻與雜草高度不一樣,保水淹住單子葉雜草心葉,起到殺草作用;而水稻心葉在水面以上,則相對安全。倘若遇大雨或灌水過深則同樣對水稻也有除草作用;若灌水過淺、保水時間不到3天或整地不平出現露田則除草效果就差。

  ***2***出土時間:先通過育秧或催芽使 水稻 先生長,然後再利用位差來除草。

  ***3***選擇性:如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氰氟草酯、五氟磺草胺等藥劑就是利用其對雜草有害而對水稻安全的選擇性來除草。所以在不同使用時期、田間管水、土壤情況等因素對除草劑效果影響很大,甚至出現藥害。

  常見移栽、拋秧田除草劑

  醯胺類***乙草胺***+磺醯脲類***苄嘧磺隆***:如乙草胺等醯胺類主要防除禾本科雜草,苄嘧磺隆主要防除闊葉雜草***浮萍***、莎草***三楞草、野荸薺***等;

  一分錢一分貨,除草劑的價格取決於原藥有效成分含量及比例、安全性***新增安全劑***。如提高乙草胺類含量,降低苄嘧磺隆含量來降低成本,但是導致對闊葉草防效不佳。

  大春旱育技術

  日前,樂山市五通橋區新雲鄉燕山村一組村民代增貴一大早就來到了育秧田檢查水稻秧苗的長勢。記者看到,育秧田裡十幾箱竹弓繃緊的地膜秧床排得整整齊齊,秧池裡沒有水,秧床卻較為溼潤,秧苗長勢良好。代增貴告訴記者,這是“旱育秧”。

  今年春耕期間,長時間的晴好天氣導致該區大部分地區大春種植嚴重缺水,尤其是水稻種植,受影響的面積達1萬餘畝。因此,在乾旱缺水的地區採取水稻旱育技術是必然選擇。據該區農技站站長鍾遠光介紹,這種技術比傳統水田育秧節水80%以上,而且育出來的秧苗強壯、根系發達,移栽時成活率更高。

  “旱育技術雖然不是今年才推出的育苗技術,但往些年份未能遭遇像今年一樣的乾旱天氣,這項技術在全區推廣範圍不廣,因此,今年育苗過程中對村民進行必要的技術指導是關鍵。”該區農業局局長劉靈介紹,今年大春備耕以來,該區先後組織了區科協、科技局、農業局等相關技術人員,組成了11支農技服務隊到各個鎮鄉,進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從育苗地的選擇到育苗操作規程、育苗期間的田間管理等對農民群眾進行技術指導和培訓,保證了“旱育秧”的成功。

  據瞭解,除“旱育秧”技術外,今年該區還主推強化栽培、優化定拋、測土配方施肥、雜糯間作、病蟲害綠色防控等十大技術促進糧食增產。同時,為保證春耕生產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該區在溝、渠、提灌機具維修整治以及蓄水保水、調整作物種植結構上做了大量工作。

  劉靈還告訴記者,今年五通橋區糧食計劃總產9.85萬噸,大春糧食作物面積22萬畝,其中水稻面積就達10.6萬畝,要想有效應對天氣等不利因素帶來的影響,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產率,發展現代農業是必由之路。

  1.需肥規律。一般中等肥力田塊,畝產500千克左右的水稻大田施肥量***畝用量***為腐熟有機肥1000~2000千克、氮肥8~12千克、磷肥5~6千克、鉀肥4~8千克,缺鋅土壤施用硫酸鋅1~2千克。

  2.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含綠肥***,可按每畝1000~2000千克的用量施入腐熟的有機肥,結合旱耙地施入;配以化肥,每畝施尿素12~15千克、普通過磷酸鈣30~40千克、氯化鉀7~12千克***或等含量的復混肥***施入田中,結合水整地全層施入。在實施秸稈還田的地區,鉀肥用量可減少一半。

  3.追肥。水稻大田追肥仍以氮肥為主,若基肥中供鉀不足,也應追施鉀肥。追肥應做到:櫱肥早而足,穗肥穩,粒肥輕。

  ①分櫱肥。插秧後到分櫱前***返青後***,一般早、中稻在插後5天,晚稻在插後3天,即可追施促櫱肥,每畝施尿素5~7千克,對施有機肥少和缺鉀的田塊,每畝追施3~5千克氯化鉀。肥料不足的田塊,隔5~7天再施1次。另外,若基肥沒有施用鋅肥,可在分櫱期用50~100克硫酸鋅配成0.2%的水溶液進行葉面噴施。

  ②穗粒肥。穗肥在拔節初期施入***晒田覆水後***,每畝施尿素2~3千克、氯化鉀3~5千克。抽穗前看苗情再酌施尿素2.5千克作為粒肥。高產和超高產栽培田後期應重視葉面肥的施用,如用含矽、含硒的液體肥料進行葉面噴施,可增強水稻的抗病性,提早成熟,改善水稻的食味性及營養品質,提高商品價值。在齊穗-灌漿期用0.2%~0.3%的磷酸二氫鉀等肥料葉面噴施,能延長生育後期功能葉片的成活率,加速籽粒的灌漿速度,減少空秕率,提高千粒重,對預防延遲型冷害也有一定作用。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