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養殖的誤區有哪些

  河蟹的養殖由於經驗不足,有時會出現一些養殖誤區。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河蟹養殖常見的誤區。

  河蟹養殖的誤區:不防病

  有些養殖戶,平時不注意疾病防治,等到蟹大批發病死亡,心才慌,不僅一時不能治好,而且花費大。

  科學的做法是,防重於治,一旦發現有不正常現象,立即治療。正常情況下,每個月的河蟹死亡率在3%~5%,如超過了就要有所警覺。

  平時預防,可使用百奧009高效、速效菌毒清、二溴海因、溴氯海因、速康B1型、纖蟲必克、水質淨化劑等;內服藥可用止抖靈、腸炎靈、鰓病康等。

  河蟹養殖的誤區:池塘不消毒

  清塘是養好蟹的主要措施,因為每年養殖後的塘口、池底沉澱了很厚的有機質及黑色汙泥等有毒物質。

  來年養殖時,易汙染池中的水質。

  池底有害菌、病毒及寄生蟲較多,特別是感染過“抖抖病”的池塘更要清塘消毒。池中有很多大型的敵害幼蟲及卵在泥土中越冬,如不除之,來年會影響河蟹生長。

  河蟹養殖的誤區:盲目擴大放養量

  有些養殖戶,總認為放苗多產量就會高,高產就能高效益。

  這種方法很不科學,會導致疾病增多、餌料增加、人力勞累,而且產品質量不佳,幾元1斤還賣不出去。

  相反,講究科學的養殖戶,不會盲目擴大放養量,上市後幾十元1斤還不賣,所以要控制放養量。

  如:不超過80畝水面的塘,每畝放扣蟹種400~500只;3~10畝水面的塘每畝放養500~600只;超過100畝水面的粗養塘或圍網,每畝放養300~350只。

  河蟹養殖的誤區:餌料搭配不科學

  有些養殖戶投喂河蟹的餌科.採取單一配方,如蠶豆、蠶蛹、小魚等,導致河蟹不是早熟就是病死。

  科學的餌料搭配方法是:池中水草佔2/5~3/5,早期精、中期粗、後期精加粗。

  河蟹上岸成熟時,白天投60%的餌料,晚上投40%,適當新增澱粉、糖分多的餌料,如麥芽、南瓜、甘薯、馬鈴薯等,促肥後,不宜再多投高檔餌料。

  河蟹養殖的誤區:不講究品種

  養殖戶應以長江中華絨毛蟹等優良品種為主,不能一味貪求價格便宜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