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疹是怎麼形成的

  丘疹***papule***,為高出面板的侷限性突起,是面板表面的實質性損害。多為圓形、類圓形、多角形或不規則形。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丘疹的相關知識。

  :

  多種面板病可表現為丘疹。有的僅丘疹單獨表現,有的同時伴有其他皮損。丘疹發生的病變位於表皮或真皮上部,因此從病理角度認為,引起丘疹的機理為該部位由於某種代謝產物的堆積;或表皮或真皮細胞限局性增生;或該部位的炎性水腫和各種細胞的浸潤均可表現為丘疹。

  代謝產物的沉積:如面板澱粉樣變的丘疹為真皮乳頭澱粉樣蛋白沉積所致。新液水腫性苔蹤的丘疹,系由真皮上部大量就蛋白的沉積。

  膠樣粟丘疹的丘疹則為真皮乳頭層內均質膠樣團塊浸潤引起。

  表皮或真皮細胞的限局性增生引起的丘疹如尋常疣、扁平疣、銀屑病均為表皮細胞的過度增生使表皮限局性隆起。德類、面板纖維瘤亦為增生的細胞形成丘疹。

  表皮的限局性水腫引起的丘疹見於溼疹、接觸性皮炎等。由於各種細胞浸潤表皮或真皮引起的丘疹,臨床有其特徵性。化膿性炎性丘疹以嗜中性粒細胞浸潤為主;慢性炎性丘疹以淋巴細胞浸潤為主;變應性因素引起的丘疹以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為主;結核性丘疹以上皮樣細胞淋巴細胞浸潤;梅毒性丘疹以漿細胞浸潤;黃瘤病則以泡沫細胞浸潤為其特徵。引起丘疹的發病機理與其發病因素有關。

  一、炎症性丘疹

  ***一***感染性炎症性丘疹

  1.病毒感染的丘疹 麻疹、風疹、幼兒急疹、埃可病毒疹、嬰兒丘疹性肢端皮炎,尋常疣。扁平疣、尖銳溼疣、疣狀表皮發育不良、水痘、帶狀皰疹、鮑溫樣丘疹病。

  2.細菌感染的丘疹 毛囊炎、須瘡、癤、疣狀面板結核、丘疹壞死性結核疹、腹股溝肉芽月、軟下癌。

  3.螺旋體感染的丘疹 硬下瘡l期梅黴疹、雅司。

  4.真菌感染的丘疹 手癬、足癬、股癬、體癬、癬菌疹、著色真菌病。

  5.寄生蟲昆蟲感染的丘疹 鉤蟲皮炎、毛囊蟲皮炎、谷癢症、疥瘡、蝨病、臭蟲叮咬懈蚤叮咬、蚊子叮咬。

  ***二***非感染性炎症性丘疹

  1.變態反應性面板病的丘疹 接觸性皮炎、溼疹、異位性皮炎、藥疹、丘疹性等麻疹。

  2.丘疹鱗屑性面板病的丘疹 銀屑病。副銀屑病、扁平苔舞、硬化性萎縮性苔前、毛髮紅糠疹、妊娠性丘疹性皮炎、金黃色苔蔡、光澤苔蘚、小棘苔蘚。

  3.神經功能障礙性面板病的丘疹 神經性皮炎、癢疹、結節性癢疹,妊娠性癢疹。

  4.血管炎性丘疹 過敏性紫癲變應性面板血管炎、永續性隆起紅斑、惡性萎縮性丘疹病。

  5.物理性因素的丘疹 紅色粟粒疹、角化性血管瘤、多形性日光疹、光線性類網織增生症、雞眼、摩擦性苔舞樣疹。

  6.皮脂腺分泌因素的丘疹 脂溢性皮炎、尋常痤瘡、新生兒痤瘡、酒渣鼻、口周皮炎。

  二、非炎症性丘疹

  1.代謝性因素的丘疹 面板澱粉樣變、翻液水腫性苔薛、類脂質漸進性壞死、黃瘤病、維生素A缺乏。

  2.遺傳角化性丘疹 毛囊角化病、毛髮角化病、汗管角化病、點狀掌兩角皮症、疣狀肢端角化症、結節性硬化。

  3.面板腫瘤表現的丘疹 色素病、血管瘤、汗管瘤、粟丘疹月溢性角化、毛皮上皮瘤、淋巴網狀組織瘤、市樣肉芽腫、淋巴瘤樣丘疹病。

  臨床症狀

  好發於頭皮、項背部、四肢及外陰部等多毛部位***多見於成年男性***,初起為粟粒大小炎性小丘疹,中心有毛髮貫穿,呈鮮紅色或深紅色,周圍有紅暈,數日後形成膿皰,皰壁薄,破後有少許膿性分泌物。微痛或瘙癢。膿皰破後結黃褐色痂,大約7天左右可愈,也可經久不愈及反覆發作。

  可能是毛囊炎

  發生於身體任何部位的多形性皮疹,表現為小丘疹、丘皰疹,對稱性分佈,皮疹邊緣不清,具有明顯的滲出傾向、糜爛、結痂及鱗屑,有時可伴有浸潤肥厚,有劇烈瘙癢,常反覆發作,呈慢性經過等特點。

  可能是溼疹

  好發於皮脂腺分佈較多的部位如頭皮、面部、上胸、上背、腋窩、陰部等處,基本損害為紅斑、丘疹、表面有黃色油膩性鱗屑或痂,有不同程度的瘙癢;分佈對稱,可造成頭髮稀疏、脫落。

  可能是脂溢性皮炎

  好發於易受摩擦部位***多見於青年或中年人***如項頸部,肘關節伸側、骶部、眼周***尤以上眼瞼***,區域性面板先有劇烈瘙癢、由於反覆搔抓可出現與皮紋一致的三角形或多角形、皮色或淡褐色扁平丘疹,皮疹乾燥無滲出、表面乾燥,觸之堅實,可密整合片,形成苔蘚樣斑塊,表面可 有抓痕、血痂及色素沉著。

  可能是神經性皮炎

  多見於青年男女***女性比男性發病早,而男性比女性病情重***,好發於顏面、胸背部皮脂腺較豐富的部位;有白頭粉刺和黑頭粉刺兩種;用手擠壓可見乳白色脂栓被擠出。常由於細菌感染而發生毛囊性炎症性小丘疹,丘疹頂端有膿皰,愈後遺留點狀萎縮性瘢痕。若炎症劇烈,可見深在性豌豆大暗紅色堅硬結節以多孔性黑頭粉刺、多個穿通性膿腫及竇道、結節、囊腫、增生性瘢痕。

  可能是痤瘡

  又稱尋常性痤瘡,俗稱“青春痘”、“暗瘡”、“酒刺” 。

  皮損大多驟然出現***多見於青少年***,好發於面部、手背、前臂,為米粒至綠豆大小的扁平堅實丘疹,略高出皮面,表面平滑,境界清楚,圓形、橢圓形或略帶不規則形,正常皮色或灰褐色,數量不定,散在分佈。搔抓可引起自身接種,出現數個丘疹沿抓痕呈串珠狀排列,常無自覺症狀,經過慢性,可自行消退。

  可能是扁平疣

  好發於指背、手背、足背、甲緣等處***多見於青少年***,損害初起為針頭大扁平角質丘疹,數月後逐漸長大成玉米或花生米大的半球形或不規則形乳頭狀角質物,表面粗糙不平,呈皮色、灰色、灰黃色以至汙褐色,境界清楚,數目不定***少則一、二個,多則數十個***,無自覺症狀,經過慢性,部份可自行消退。

  可能是瘊子

  又稱尋常疣,千日瘡,俗稱刺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