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亞健康狀況調查報告

  伴隨著現如今社會的快速發展,生活節奏也不斷加快,各類群體都承受著不同程度的壓力,亞健康狀態的存在已經發展成為大學生群體中的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1.1 調查物件: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生

  1.2 調查方法:採取單純隨機抽樣法,由調查人員統一收發問卷,被調查學生獨立完成, 進行無記名問卷調查。在校園論壇上設立了一份調查問卷 ,便於更多的學生參與。

  1.3 資料收集:本次調查共分發調查表100份,回收有效答卷100份,並對網上的問卷進行彙總

  本次調查杭電大學生亞健康狀態發生率為66 %。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全球性調查表明,75%的人處於亞健康狀態。本研究遵義醫學院醫學生亞健康發生率低於平均水平,可能是大學生經歷少,正接受教育,加上激烈的社會競爭以及複雜的人際關係, 從生理和心理上都處於從不成熟到逐漸成熟的動態變化時期。即便如此,本次調查結果不容樂觀。大學生所處的校園環境相對單純,出現66%的亞健康發生率該引起高度重視。

  本次被調查者中女生亞健康狀態者佔73%,男生亞健康狀態者佔61%,女大學生亞健康人群比例高於男大學生,不同性別之間亞健康狀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調查表明,女生在某一特定的時期可能處於亞健康狀態,經前期出現疲勞乏力、抑鬱、焦慮、猜疑和情緒不穩等症狀,對學習質量會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尤其要有針對性地對女大學生進行健康教育。

  一、什麼是亞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將機體無器質性病變,但是有一些功能改變的狀態稱為“第三狀態”,我國稱為“亞健康狀態”。

  現代醫學中的亞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狀態,這是一類次等健康狀態***亞即次等之意***,是界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態,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狀態”、“中間狀態”、“遊離***移***狀態”、“灰色狀態”等的稱謂,是處於疾病與健康之間的一種生理機能低下的狀態。

  二、導致亞健康的因素及大學生健康狀態現狀

  對於亞健康的認識及大學生健康狀態的現狀,我們以問卷***100份***的形式做了調查,以下為部分問題及調查結果

  1.你認為現在大學生的健康狀況如何 不好 23% 很好 4% 一般 73%

  2.你對亞健康的認識有多少 很清楚 3% 知道一點 47% 不清楚 50%

  3.你平時關注自己的合理膳食嗎 不怎麼關注 21% 無所謂 7% 很關注 20%

  4.你認為大學生忽略吃早飯的原因是什麼 飯菜不可口 14% 省錢 3% 沒時間 83%

  5.你晚上一般幾點休息 看情況偶爾晚點 40% 十一點 36% 凌晨或熬夜 24%

  6.你經常運動嗎 很少 41% 經常 12% 偶爾 47%

  導致亞健康的因素主要有:飲食不合理,休息不足、特別是睡眠不足,過度緊張、壓力太大,長久的不良情緒影響等,而在大學生這個群體中,這一系列的誘因都有或多或少的反應。如:

  1、飲食不合理;

  進入大學,遠離了家長的“嘮叨”,什麼時候吃飯、吃什麼已經成為了一個被忽視的問題,我們不再講究食物是不是有營養,是不是應該在吃飯點進食,外面小攤上的飯是不是衛生,我們不再“為吃飯而吃飯”。或者根據自己起床時間,或者根據自己玩電腦的時間,或者根據自己的心情等,我們充分享有了吃飯的“自主權”。於是,飲食不合理的現象貫穿很多大學生的生活,習慣了,也就不再成為話題。

  在我們的調查結果中,有83%的同學認為不吃早飯的原因是賴床沒時間,只有20%的同學會去關注自己的合理膳食,飲食很有規律的比例也少得可憐。

  俗語有云:“民以食為天”。有一個好的飲食習慣,才能擁有強健的體魄,也才能更好的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2、休息不足,特別是睡眠不足;

  對於很多大學生而言,起居無規律、作息不正常已經成為常見現象。影視、網路、遊戲等娛樂活動的普及,或者是因為考研、考試等學習的壓力,我們的睡眠時間越來越少,且睡眠質量也出現很多問題,失眠、半夜驚醒等也時不時地困擾著我們。

  3、過度緊張,壓力太大;不良情緒的影響;

  大學,不僅僅是一個可以更好地去學習深造的地方,他要求有更好的適應能力、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更高的學習能力…尤其是在將近畢業時,來自找工作或考研,學校、社會及家庭的壓力在很多時候都成為我們緊張的來源,也使很多人產生了焦慮、冷漠、心神不定、容易激動等不良情緒,沒有好的心情,日常的學習和工作又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惡性迴圈下,往往會把事情搞得更糟。

  三、怎樣才算亞健康?

  目前普遍認為,亞健康狀態是由於生理、心理、社會三方面因素導致機體的神經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等整體協調失衡、功能紊亂所致。具體表現為三方面:

  ***1***軀體亞健康:主要表現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身體疲勞、虛弱、周身不適、食慾不振等;

  ***2***心理亞健康:主要表現為不明原因的腦力疲勞、情感障礙、思維紊亂、恐慌、焦慮、自卑、冷漠、孤獨等;

  ***3***社會適應亞健康:突出表現為對工作、生活、學習等環境難以適應,對人際關係難以協調。對大學生而言,生活節奏快、長期緊張工作、心理因素及各種不良的生活行為習慣直接導致了健康狀況的惡化

  當然,我們也不能說有類似情況的人就是處於亞健康狀態。那麼出現什麼樣的症狀才算是亞健康呢?在網上,我們可以搜到很多相關的測試小方法,在這裡,我們簡單的列舉幾種處於健康狀態的表現:

  ***1***體重基本穩定:一個月內體重增減不超過4kg,超過者為不正常;

  ***2***體溫基本在37℃左右:每日的體溫變化不超過1℃,超過1℃者為不正常。

  ***3***脈搏每分鐘在75次左右:一般不少於60次,不多於100次,否則為不正常。

  ***4***正常成年人每分鐘呼吸16~20次:呼吸次數與心脈跳動的比例為1:4,每分鐘呼吸少於10次或多於24次為不正常。

  ***5***每日進食量保持在1~1.5kg左右:連續一週每日進食超過正常進食量的3倍或少於正常進食量的1/3為不正常。

  ***6***每日能按時起居:睡眠6~8小時,若不足4小時或每日超過15小時為不正常。

  四、預防與消除亞健康

  1、適度運動。“生命在於運動”,大學生應堅持適宜的活動內容和活動方式,或者選擇參加各項能延緩人體各器官的衰退老化的健身運動,如游泳等。

  2、全面均衡適量的營養。人體對各種物質的需求量都有一個度,過量攝入將會適得其反,高糖、高鹽、高脂肪食物的長期過量進食,尤其是飽和脂肪酸過量會導致亞健康狀態。因此均衡適量的營養是維護健康的基本手段之一。

  3、保持心理健康。長期的精神刺激和壓力以及長期的壓抑憤怒等負性情緒,也是導致亞健康的一個方面的因素。保持良好的心態、樂觀豁達、奮發進取的精神,是防治亞健康的精神基礎。大學生可適當培養業餘愛好,如讀書、聽音樂、練字畫等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活動。

  4、提高自我保健意識。日常生活中戒除不良習慣和嗜好如吸菸、酗酒、偏食,做到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過度勞累,提高自我保健意識,自覺構築控制亞健康發生的第一道防線。克服不良生活方式是防治亞健康狀態的身體基礎。

  5、適時干預。採取藥物預防、保健品調理、體育鍛煉相結合的干預措施,對失眠多夢、口腔潰瘍、消化不良和軀體疼痛等症狀,可適當用藥或理療或心理治療等,使機體能轉歸健康。

  篇2

  一、什麼是亞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將機體無器質性病變,但是有一些功能改變的狀態稱為“第三狀態”,我國稱為“亞健康狀態”。

  現代醫學中的亞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狀態,這是一類次等健康狀態***亞即次等之意***,是界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態,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狀態”、“中間狀態”、“遊離***移***狀態”、“灰色狀態”等的稱謂,是處於疾病與健康之間的一種生理機能低下的狀態。

  二、導致亞健康的因素及大學生健康狀態現狀

  對於亞健康的認識及大學生健康狀態的現狀,我們以問卷的形式做了相關調查,以下為部分問題及調查結果圖表:

  你認為現在大學生的健康狀況如何 不好 23% 很好 4% 一般 73%

  你對亞健康的認識有多少 很清楚 3% 知道一點 47% 不清楚 50%

  你平時關注自己的合理膳食嗎 不怎麼關注 21% 無所謂 7% 很關注 20%

  你認為大學生忽略吃早飯的原因是什麼 飯菜不可口 14% 省錢 3% 沒時間 83% 你晚上一般幾點休息 看情況偶爾晚點 40% 十一點 36% 凌晨或熬夜 24%

  你經常運動嗎 很少 41% 經常 12% 偶爾 47%

  導致亞健康的因素主要有:飲食不合理,休息不足、特別是睡眠不足,過度緊張、壓力太大,長久的不良情緒影響等,而在大學生這個群體中,這一系列的誘因都有或多或少的反應。如:

  1、飲食不合理;

  進入大學,遠離了家長的“嘮叨”,什麼時候吃飯、吃什麼已經成為了一個被忽視的問題,我們不再講究食物是不是有營養,是不是應該在吃飯點進食,外面小攤上的飯是不是衛生,我們不再“為吃飯而吃飯”。或者根據自己起床時間,或者根據自己玩電腦的時間,或者根據自己的心情等,我們充分享有了吃飯的“自主權”。於是,飲食不合理的現象貫穿很多大學生的生活,習慣了,也就不再成為話題。

  在我們的調查結果中,有83%的同學認為不吃早飯的原因是賴床沒時間,只有20%的同學會去關注自己的合理膳食,飲食很有規律的比例也少得可憐。

  俗語有云:“民以食為天”。有一個好的飲食習慣,才能擁有強健的體魄,也才能更好的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2、休息不足,特別是睡眠不足;

  對於很多大學生而言,起居無規律、作息不正常已經成為常見現象。影視、網路、遊戲等娛樂活動的普及,或者是因為考研、考試等學習的壓力,我們的睡眠時間越來越少,且睡眠質量也出現很多問題,失眠、半夜驚醒等也時不時地困擾著我們。

  3、過度緊張,壓力太大;不良情緒的影響;

  大學,不僅僅是一個可以更好地去學習深造的地方,他要求有更好的適應能力、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更高的學習能力…尤其是在將近畢業時,來自找工作或考研,學校、社會及家庭的壓力在很多時候都成為我們緊張的來源,也使很多人產生了焦慮、冷漠、心神不定、容易激動等不良情緒,沒有好的心情,日常的學習和工作又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惡性迴圈下,往往會把事情搞得更糟。

  服務性內容:

  三、怎樣才算亞健康?

  當然,我們也不能說有類似情況的人就是處於亞健康狀態。那麼出現什麼樣的症狀才算是亞健康呢?在網上,我們可以搜到很多相關的測試小方法,在這裡,我們簡單的列舉幾種處於健康狀態的表現:

  1***體重基本穩定:一個月內體重增減不超過4kg,超過者為不正常;

  ***2***體溫基本在37℃左右:每日的體溫變化不超過1℃,超過1℃者為不正常。

  ***3***脈搏每分鐘在75次左右:一般不少於60次,不多於100次,否則為不正常。

  ***4***正常成年人每分鐘呼吸16~20次:呼吸次數與心脈跳動的比例為1:4,每分鐘呼吸少於10次或多於24次為不正常。

  ***5***每日進食量保持在1~1.5kg左右:連續一週每日進食超過正常進食量的3倍或少於正常進食量的1/3為不正常。

  ***6***每日能按時起居:睡眠6~8小時,若不足4小時或每日超過15小時為不正常。

  四、預防與消除亞健康

  1、適度運動。“生命在於運動”,大學生應堅持適宜的活動內容和活動方式,或者選擇參加各項能延緩人體各器官的衰退老化的健身運動,如游泳等。

  2、全面均衡適量的營養。人體對各種物質的需求量都有一個度,過量攝入將會適得其反,高糖、高鹽、高脂肪食物的長期過量進食,尤其是飽和脂肪酸過量會導致亞健康狀態。因此均衡適量的營養是維護健康的基本手段之一。

  3、保持心理健康。長期的精神刺激和壓力以及長期的壓抑憤怒等負性情緒,也是導致亞健康的一個方面的因素。保持良好的心態、樂觀豁達、奮發進取的精神,是防治亞健康的精神基礎。大學生可適當培養業餘愛好,如讀書、聽音樂、練字畫等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活動。

  4、提高自我保健意識。日常生活中戒除不良習慣和嗜好如吸菸、酗酒、偏食,做到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過度勞累,提高自我保健意識,自覺構築控制亞健康發生的第一道防線。克服不良生活方式是防治亞健康狀態的身體基礎。

  5、適時干預。採取藥物預防、保健品調理、體育鍛煉相結合的干預措施,對失眠多夢、口腔潰瘍、消化不良和軀體疼痛等症狀,可適當用藥或理療或心理治療等,使機體能轉歸健康。

  篇3

  大學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大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身體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和發展。但是,就目前而言,很多大學生由於種種因素的影響,身體存在亞健康狀態,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本文對河南某高校300名學生***150名男生,150女生***以隨機抽取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300份,實收300份,問卷回收率100%。本調查圍繞大學生身體亞健康狀況設定問題,力求分析大學生體質亞健康現狀的原因,並提出相應的預防和解決策略,希望對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有所幫助。

  大學生體質亞健康現狀分析

  通過調查資料發現,大學生的體質存在比較嚴峻的問題,大部分的大學生都處於不同程度的亞健康狀態。

  大學生日常生活習慣基本調查

  首先,我們就“你認為現在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處於一種什麼狀態”這個問題對300名大學生進行了調查,在被調查的300名大學生中有180的人回答是“一般”,即60%的人認為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態一般,而選擇很好的人只有9名,佔3%,選擇不好的人佔到了37%。在“你平時飲食規律嗎?”這個問題上,有80%的學生回答是“不規律”,僅有5%的人認為自己平時飲食規律。在“你一週運動三次以上嗎?”這個問題上,有158個人回答“經常運動”,佔到了50%以上。對“你一般晚上能夠在12點之前休息嗎?”的問題,有180個同學回答是否定的,他們往往會超過十二點才能夠正式進入休息,只有70名同學回答會在夜裡12點之前睡覺,還有50名同學回答“不確定”。

  大學生健康狀況的自我認知

  為了對大學生健康狀況有一個更為深入的瞭解與認知,我們對300名大學生***150名男生,150女生***進行了有關健康狀況的自我認知調查,調查結果顯示:

  在接受調查的300名學生中,僅有78人對自身健康狀況感覺良好在健康狀況自我認知中給出“健康”的評價,這部分學生僅佔調查總數的26%;多達168名學生認為自身健康狀況僅為“亞健康”,這一比例高達56%。此外,還有54名學生認為自身健康狀況很不理想,給出了“不健康”的評價,這部分學生佔到了調查總數的18%。通過與學生的進一步交流我們瞭解到,一些認為自身健康的學生多為平時熱愛運動並且保持經常運動的學生,這部分學生不僅表現出良好身體素質,而且呈現出的精神面貌也極為良好;認為自身處於“亞健康”狀態的學生,多表示自己平時也參與體育鍛煉,但是不能堅持。在平時的學習及生活中,多感覺壓力比較大,應該適當地放鬆身心,給自己緩衝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