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養生酒

  道家養生講究多,其中藥酒堪稱奇,道家藥酒養生效果非常好,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的祕方,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的小知識

  道家養生在中華大地和世界各地已享譽大約有五千多年曆史,是世界傳統養生文化寶庫中的精華和瑰寶。距今約五千年前,道家第一位祖師黃帝當政的時代,釀酒業就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其後酒便與道家結下了不解之緣。

  道家對於酒,更看重其養生保健功效,認為“酒勢辟邪,勝於他物之故也”。《漢書·食貨志》中稱酒為“百藥之長”,可以理解為在眾多的藥中,酒本身是效果最好的藥。

  酒有許多種,其性味、功效各有不同。一般而言,酒性溫而味辛,“溫”者驅寒,“辛”者發散,所以酒有疏通經脈、行氣和血、祛溼止痛等功效,同時酒又是五穀釀造的精華,所以還能厚腸胃,因此被道家廣泛用於修持之中,逐漸形成涉及各種病症的“道酒”。

  另一方面,酒還可以提高其他藥物的效果。因為很多藥是純溶性的,既不溶於水,也不溶於油,但是在酒中就會溶解得非常好。道家養生學說普及後,人們受其影響,喜歡在釀酒過程中加入一些草藥、鮮花、果皮等,以中草藥的補益作用來緩解酒對人體的侵害,例如屠蘇酒、菖蒲酒、菊花酒等。唐代是我國酒類大發展的時期,唐憲宗在宮中採鳳李花為原料,釀造李花酒,取名“換骨醪”;岐王李範死後,僅陪葬的藥酒就有三十餘種,像我們熟知的“新豐美酒鬥十千”中的新豐酒,“蘭陵美酒鬱金香”中的蘭陵酒等都加入了藥物的配料。

  的祕方

  瓜蔞薤白白酒湯

  醫聖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有一個“瓜蔞薤白白酒湯”,其中只有三味藥:瓜蔞、薤白和白酒。瓜蔞有解熱止渴、利尿、潤肺化痰等作用,臨床用瓜蔞製劑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等,都有一定的療效。薤白又叫小根蒜、山蒜、苦蒜、野蒜等,常與瓜蔞、半夏、枳實等配伍,有治療胸痺心痛、通陽散結等功效;或與木香、枳實配伍,有行氣導滯、消脹止痛的作用。

  將瓜蔞、薤白和白酒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溫再服,有利於擴張血管、抗缺氧、保護缺血心肌、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等。《王旭高醫書六種·退思集類方歌注》中說:“薤白滑利通陽,瓜蔞潤下通陰,佐以白酒熟谷之氣,上行藥性,助其通經活絡,而痺自開。胸中陽也,而反痺,則陽不用矣。陽不用則氣上下不相順接,其津液必凝滯而為痰,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等證見矣,脈緊沉遲為陽虛之驗,故主以通陽。”現代醫學常用瓜蔞和薤白共同作用,用於治療冠心病、陳舊性前壁心肌梗死等症。

  但這種酒並不是所有人都能使用。首先,不能飲酒者慎用。其次,本方藥品較溫燥,如陰虛肺癆胸痛或肺熱痰喘之胸痛,則不宜使用。

  治療失眠安詳酒

  現如今,由於壓力過大、環境變化等因素引起的失眠症患者越來越多。得了失眠症的人們內心經常會焦慮不安,內心煩躁,這種狀態是十分危險的。《黃帝內經》中說:“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人的精神控制系統沒有調整好,五臟六腑全都處於危險的境地。而且道家養生中有句話,叫“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氣補,氣補不如神補”,所以說調養心神是養生中的最高境界。

  安詳酒使用的藥材有茯神、柏子仁、酸棗仁和龍眼肉。其中,茯神健脾、寧心;柏子仁“其氣清香,能透心腎”,所以常用來治療風虛勞損、心神虛煩等症;酸棗仁可滋陰養肝、鎮靜、催眠,與茯神、柏子仁都有直接安神的作用。而龍眼肉有壯陽益氣、補益心脾、養血潤膚的功效,間接起到安神的作用。四者合一,效果加倍。再加以促進睡眠的葡萄酒進行泡製,效果會更好。安詳酒需要注意時間和用量,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