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到六歲育兒知識

  自信的孩子內心裡充滿著更多的快樂,也會更加獨立,同時在人生的道路上也更容易取得成功。但是該如何培養孩子自信,這可是每一個家長都比較苦惱的事情。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培養你的寶寶成長有所幫助。

  篇一

  培養6歲的孩子要掌握正確的方法

  自信的孩子內心裡充滿著更多的快樂,也會更加獨立,同時在人生的道路上也更容易取得成功。但是該如何培養孩子自信,這可是每一個家長都比較苦惱的事情。有些孩子很早就陷入了自卑的狀態,不願與人交往;而有些孩子則活潑可愛,善於與人交往。長久下去兩個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的成就絕對是不一樣的。

  下面就由小編將該如何培養6歲時的孩子的一些常用的方法總結如下,以供大家參考。

  一、 讓孩子自己選擇增強他們的自主意識,當你讓孩子自己講述他生活中發生的點點滴滴時,他會為自己獨立做決定而感到信心備增。這並非完全正確,因為這樣做容易使孩子得意忘形。許多父母現在不得不耐心聆聽孩子細數身邊發生的每一件瑣事。事實上,生活中沒有無窮無盡的可能性。你不可能對身邊發生的每一件事做出選擇,學會處理生活道路上出現的大小事情,即使是令你感到不快的事也沒有關係,這有助於培養孩子樂觀通達的生活態度。

  二、 自我變現的機會越多,越容易培養自尊心,有專家告訴父母,應該鼓勵孩子表達出腦海中的真實想法,他們認為讓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感情並無不妥。但是,如果任由孩子隨心所欲地表達想法***不顧忌任何後果***,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有很大的自主權,而這樣反而會讓孩子產生不安全感。如果你聽到孩子說了一些不友善或者沒禮貌的話,你應該堅決予以制止,即使他當時是出於憤怒和傷心也不行。千萬不能為孩子找藉口***“他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感到很委屈”,或者“他實在太累、太餓了,沒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相反,你應該指出孩子的錯誤。並予以糾正,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也不會給孩子造成一種即使我犯了錯誤也會有人給我開拓袒護錯誤教育方式。

  三、 孩子越能幹就越自信,孩子越早接觸各種不同的活動,他們獲得啟蒙的時間的就越早。而現在的家長們在孩子還未出生時,便讓他們聆聽莫扎特的音樂,讓他們隔著嬰兒床的柵欄看教育節目錄像帶,孩子剛上幼兒園就帶著他們去上各種培訓班。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一代兒童整日裡忙忙碌碌,他們甚至沒有一點休息的時間。當孩子的日程被安排得滿滿當當的時候,他們有可能對各種活動敷衍了事,而達不到預期的目的。事實上,把孩子管得團團轉並不能有助於培養他的自尊心,反而讓他疏遠了和的關係。所以,父母最好趕快減輕孩子繁重的負擔,讓他有更多的時間享受家庭生活的樂趣,使得身心放鬆,你也同樣能從中感受到快樂。你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因而變得更融洽,而這種愛的紐帶正是培養孩子自信心的基礎。

  總結:孩子的自信心與自尊心,是需要得到家長的肯定與鼓勵的,但是現在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採用的是祖輩傳下來的的方式,其教育孩子的理念往往趕不上這個時代的發展,因此作為父母的要懂得采用一些新的更科學的方法培養自己的孩子,這樣才不至於讓孩子被錯誤的理念引導。也能更好的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篇二

  改變孩子厭學要對症下藥

  對待厭學的孩子,急躁和焦慮是無濟於事的,只有把握孩子厭學的癥結,做到既對症下藥,又要綜合治理才好。一般厭學的孩子大多都是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孩子,這給父母的心理帶來很多的煩躁和不安。他們急切地想利用一切辦法來改變孩子厭學的現狀,改變孩子成績落後的不良狀況。但家長們往往缺乏良好的教育方式,有許多家長對待成績差的孩子往往是嚴厲的批評和體罰,這表面上是愛孩子,實際上是在毀滅孩子的上進心,在打擊孩子。

  筆者認為在面對厭學的孩子時,還應該以找出癥結、加以引導為主要手段,而不是體罰責罵。

  一、 正確地認識分數的真正價值:厭學的孩子由於平時不用功,他們在考試中往往分數較低。作為家長,首先必須記住並幫助孩子瞭解:一個分數;充其量不過是關於他們學習質量的一種不十分精確的資訊。家長需要仔細琢磨一下對孩子學習質量的期待,通過向他們提出一個可以達到的奮鬥目標,使他們對自己所取得的成績感到自豪,從而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二、 相信孩子的才華,並以此鼓勵他:有的孩子小學時,學習成績一塌糊塗,從未得到過好成績,面對這樣的情況無論哪一個家長相信都會感到焦慮不安。面對這樣的孩子,該如何讓孩子熱愛學習、提高成績呢?一下措施是比較正確的方法:1、就算其成績一直不好,也當忍耐,不可表現出不滿的態度。2、即使考試成績只比上次增加了幾分,也要用“你是個很有才能的孩子”來誇獎他。3、如果他考試成績一直不進步,父母當用自信的態度表示,“我相信你有才能,所以不應該只得到這種分數。”

  三、 不要因與別人的孩子比較成績而焦慮,相信自己的孩子會學習好:有位母親看孩子整天就愛玩耍,考試時又得了一個不好的分數,她氣氛地對孩子說:“為什麼每次考試成績都這麼差,你看來就有玩的本事,你看人家孩子成績多好,你的腦子怎麼老不開竅?”其實考試不好,孩子的心裡也很難受,經父母這樣一頓責罵,孩子更會感覺自己沒有希望了。最後只能導致孩子破罐子破摔,或者乾脆就逃學厭學;而不能改變孩子的現狀。

  總結:總之,改變孩子的厭學需要從多方面引導他們,啟發他們,而不要損傷他們的自尊心,只有認真把握孩子厭學的癥結,做到對症下藥,又要綜合治理,才能不斷消除和改變孩子的情緒,使他們從厭學的陰影中走出來。

  篇三

  寶寶6歲前需合理補鈣

  每當開啟電視看到補鈣廣告宣傳鋪天蓋地,讓我們從潛意識裡知道從小孩子到老人都需要補鈣的重要性。如何判定寶寶缺鈣與否,什麼時侯補鈣?如何補?這些問題是家長急切關注的。家長們對補鈣有一連串疑問,有的家長說孩子出現枕禿、老愛出汗是否與缺鈣有關,有的說到自己孩子的一些反常的表現是缺鈣嚴重嗎,必須補鈣嗎?同時也有大多數醫生建議給寶寶補鈣,於是很多小孩子從小就開始補鈣,等等這些做法。同時會有家長提出疑問:寶寶不是吃母乳、就是喝奶粉,還需要補鈣?

  首先中國人吃鈣的確少,原因是沒有喝牛奶的習慣。可是以奶為主食的寶寶從何缺鈣呢?包括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依靠母乳哺育後代,生生不息。這就是大自然的天成,而且母乳是天然補鈣劑,其中鈣和磷的比例最適於寶寶吸收,真正的迴歸自然就要通過純母乳餵養,所以要提倡母乳餵養寶寶。大部分醫生建議人工補鈣,是出於未全面滲透營養科學、同時也是出於對後代的倍加呵護之心,其出發點是好,但忽略了自然規律,也不科學,變成沒有更好地保護寶寶。

  有一些醫生說鈣補多了會排洩出去,不會有不良影響。其實攝入過量的鈣會影響鐵和鋅等營養素的吸收,從而增加缺鐵和缺鋅的風險;需要注意的是缺鋅會導致生長遲緩,而鐵吸收差,會使那些原來鐵供給就不足的嬰兒更容易直接發生貧血現象。還有不當補鈣會增加腎臟負擔,直接對腎功能及其發育不利,因為它干擾了鈉等元素排洩的平衡。

  隨年齡、性別、生理狀況的不同,寶寶對鈣的攝入需求是有差異的。寶寶從出生到兩歲階段,既是身體生長髮育的關鍵階段,同時也是其身體學習調節營養均衡的重要階段。在寶寶身體發育的重要時期單純大量補高鈣,長遠來說這種方法是很不科學的。因為當時大量補鈣會給身體造成極大的負擔,過後要是停止補鈣,身體就會馬上出現不適應症狀。

  或者,有些給寶寶補鈣的媽媽們並沒有發現什麼不好的情況。而且,對寶寶過量補鈣的危害醫學還沒有定論,像這種補鈣方式在國外少見,只有中國出現了這種不該發生的情況,恐怕還要過很多年才能看出來其影響。雖然可能對多數人的危害有限,但是家長們要意識到這個問題,完全可以避免讓寶寶冒未知傷害的風險。

  嬰兒最好的補鈣來源是奶品,從對鈣容易吸收的程度來看,母乳最佳,接著是配方奶,最後是鮮奶。專家指出:根據小寶寶吃多少奶品、其中的含鈣量多少可以決定寶寶需要多少鈣。因此對於全母乳的寶寶喝飽母乳,鈣也就夠了。對於喝奶粉的寶寶,現代技術製造的配方奶粉的,其成分模仿母乳,按說明給寶寶吃的,就不需要額外補鈣。有的媽媽由於奶水不足,用了配方粉補足後也不需補鈣。

  專家還提醒寶寶6個月以後,只要保證300克牛奶,或相當量的奶製品;就不需要額外補鈣了。到了1-3歲階段,保證300-400克牛奶,或相當量奶製品,再配合均衡的飲食,也不需要額外補鈣了。如果寶寶奶製品吃得少或者太過偏食等情況下,這時可以考慮使用鈣劑。同時注意補鈣量一般每天200-400毫克;專家指出為避免寶寶養成口味偏好香精的不良習慣,在選擇鈣劑時勿選含香精的品種。

  總結:寶寶正處於生長髮育的重要時期,鈣是人體所需的重要元素之一,避免影響發育需講究合理補鈣。通過多食含鈣豐富的食物如輔食補鈣:牛奶、蛋黃、魚泥、蝦泥、紫菜、海帶湯、豆漿等,另外食物中蛋黃或動物肝VD含量相對較高,建議家長可給4-5個月的寶貝喂一些熟蛋黃,到寶寶10個月時添豬肝粥或羊肝粥;還有多晒太陽能夠幫助補鈣,夏天多參加戶外活動。 總之寶寶補鈣不可隨意而行,做到科學合理,正確認識給寶寶補鈣,這樣每個寶寶都能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