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路上父母的重要性

  育兒知識是涵蓋孩子各年齡段在育兒時遇到的各方面問題所需要的知識,是對新生嬰兒更好的照顧,更好的呵護所需要學的一種知識。因為每個不同月齡的寶寶的生理及心理都有不同的特點需要不同的呵護及教育方式。從寶寶及母親雙方的角度關注育兒生活,涉及兒科疾病、幼兒保健、孕婦保健、孕期保健、育兒教育等方面。

  教育孩子,任重而道遠。曾經有人說“育兒的過程,也是一條自我修正的過程。”那麼在這條育兒路上,你是第幾層的父母呢?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方面可千萬不要急功近利,而最不可取的行為,莫過於包辦一切了。以愛的名義,剝奪了孩子親身體驗生活的機會。沒有體驗,何來真正的智慧?何談成長、成熟、成功?

  泰勒·本·沙哈爾在《幸福的方法》中說:“掙扎、困難和挑戰都是豐富生活不可或缺的,幸福之路並無捷徑。但我們對於他人的困難***尤其是對孩子***通常第一個反應就是去幫助他們。”也就是說當我們有能力幫助他們的時候,應任憑他們自己去突破挑戰。這聽起來似乎不合常理,但我們必須抑制那種自然反應,讓孩子們保有掙扎的權利。

  下面這幾種行為,都是身邊最常見的。看一看,你是第幾層次的家長?

  第一層次:家長捨得給孩子花錢,以為錢就是全部愛的表達。

  第二層次:家長捨得給孩子花時間,陪在孩子的身邊,見證孩子的成長。

  第三層次:家長開始思考教育的目標問題——我究竟想要一個什麼樣的孩子?一旦目標能夠清晰地確定,家長就不容易被人裹挾著,熱衷於跟風、盲目地對孩子進行培養。

  第四層次:家長為了教育孩子去學習,他們不再停留在“沒有辦法”或者“管不了”,而是關注孩子的問題症狀及其原因,積極進行干預和矯正。

  第五層次:家長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因為他們明白,“你是誰”比要求孩子“成為誰”更重要,一切家庭教育,其實都是言傳身教的結果。

  最高層次:父母真正認識到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發現“我是誰”比“成為誰”更重要,父母盡己所能支援鼓勵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則支援孩子成為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