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三首反思回顧

  《古詩詞三首》教學反思 對正在經歷童年的孩子來說,童年是最貼近自己的,本冊的《古詩詞三首》為大家展示了千年以前的兒童生活。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牧童》《舟過安仁》《清平樂.村居》三首古詩詞,描寫的是古代兒童有趣的生活,表達了孩子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天性。

  讀者這些詩詞,頓覺清新的鄉土氣息撲面而來,濃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裡行間。

  從那充滿靈氣的詩句裡,我們可以窺見古代兒童的生活場景,感覺那遙遠的,古人童年的生活;那一幕一幕生活的場景,一經詩人的生花妙筆,就變得生動,鮮活起來,雖事隔前年,卻猶如發生在身邊。一種親切感,也便油然而生。在講課時,主要用抒情的話語為課堂營造輕快,愉悅的學習氛圍,同時不露聲色地點明學習要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篇2

  本課古詩詞教學總體看很成功,尤其是“小練筆”將本課古詩詞任選一首改寫成小短文。孩子們的興趣十分高。想象也比較豐富有趣。如;康影寫的《村居》十分生動有趣,只有一處詞語用得不當。還有語文很差的學困生崔立民很勇敢地誦讀了自己改寫的短文,寫得也很有意思,他讀完後班級立刻響起一片掌聲,全班為他鼓掌。本課的二詩一詞同學們都有選擇習作。習作效果很好。以往我有時教學時間緊常常忽視這種小練筆,而今看來著實是個失誤。往往這種小練筆更能提高孩子們的語文素養,激發他們學習語文,運用祖國漢字表達的激情。這篇小練筆我佈置孩子們寫在小作文中,我準備進一步引領孩子們去欣賞品評,並在今後的習作中引領孩子們品評欣賞更多的快樂﹗

  從作業反饋來看,個別孩子不能準確把握本課基本翻譯,如:蓑衣、遮頭、翁媼…看來他們沒有認真學習,有溜號可能,要加強對他們的引導。

  篇3

  對正在經歷童年的孩子來說,童年是最貼近自己的,本冊的《古詩詞三首》為大家展示了千年以前的兒童生活,雖然年代久遠,但童真童趣依然,極易引起孩子興趣,產生共鳴。

  詩詞的意境大多是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於是在學《清平樂.村居》這首詞時,我用了直觀的圖畫幫助學生理解詩情。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普通的農家小院圖,學生感受到一種平凡、美好,從詞中讀出“村居”的美好畫面進行描述,進入詞中要表達的意境;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出示一個天真孩童臥在溪邊剝蓮蓬圖畫,看圖描敘小兒“臥剝蓮蓬”的動作、神態,品味“無賴”,體會孩童的天真可愛。聯絡生活中父母長輩對自己的愛,理解到這是一種喜愛。

  “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我給孩子出示了一對白髮夫婦面帶醉意的畫面,讓學生說他們會用鄉音親熱的說些什麼呢?孩子們有猜測是談論豐收的、談論他們可愛的小兒子的、談論大兒子能幹、談論二兒子懂事….

  之後再品味了“醉”字,難道僅僅是因為酒而醉嗎?我讓學生看著畫面去體會,學生很自然地說出他們看著三個兒子都那麼可愛,生活那麼平靜,是為這種幸福的生活而陶醉。

  鄉村生活雖簡樸但卻不失優美,夫妻恩愛,孩子勤勞可愛,溫馨的生活令人陶醉。最後我讓學生一邊想象畫面,一邊有感情的朗讀。

  用畫意解詩情,以更直觀的形式讓學生理解詩人精心營造的意境,體會字裡行間傳達的情意,更好的理解了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