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內氣的機理

  太極拳功夫是與身體的改造程度有關。現代人是講內氣、內功、內勁,古代人是講導引和吐納。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內氣不是呼吸,但呼吸可以幫助引導內氣。調息與呼吸是有關係。

  呼吸分兩種,一是肺呼吸,也叫外呼吸,二是我們講的內氣內功,實際是人體內呼吸的體現,內呼吸是血液迴圈在體內與毛細血管進行的微迴圈。

  內呼吸與內氣內功的關係,內呼吸是通過心臟的跳動實現內迴圈血氧的交換,包括毛細血管微迴圈,太極拳最重要的是放鬆,放鬆了微迴圈毛細血管才能得到充分的交換,緊張了就不能實現充分交換,就如同人在睡眠時最放鬆,身體內血氧飽和度最高,細胞、組織修復好,身體不疲勞。太極拳是有氧運動,練習時手感到麻脹,說明血氧在毛細血管微迴圈裡進行交換的充分,練完後感到很舒服。

  氣是什麼?氣是血液裡的含氧量在和毛細血管、微迴圈、細胞組織交換時產生的身體裡的體液。體液與內氣是什麼關係?我們人體內60%是液體,當毛細血管裡的血氧與細胞交換時,會產生組織液,我們練拳是增加身體的體液,體液增加了,每個關節空隙大了,臟器功能強了,免疫系統跟上了,身體自然就健康了。
 

  怎樣增多體液,把身體撐開?就要練伸筋拔骨,把筋伸開、骨拔開。人體有206塊骨頭,頭部29塊,軀幹51塊,四肢126塊。古人說“筋長一寸,壽長十年”。關節骨骼內的筋,是肌腱和韌帶,它們是人體內毛細血管最少的組織,筋伸開後增加了毛細血管和這些組織的交換能力,筋拉長了增加了彈性;骨頭靠肌腱和韌帶運動的,拉長了,骨與骨之間的空間大了,體液進來了,體液多了,關節骨骼潤滑就好。體液多了還不行,還要改善我們依附在骨頭上的骨骼肌,通過有氧運動***慢練***和瞬間的無氧運動***發力***,使肌肉的密度得到改善,保持肌肉密度均勻,肌肉才有力量。肌肉的練習要天天練,就和你吃飯一樣,每天給肌肉輸送更多的血氧。所以通過天天練拳,來改善體內組織細胞,增加含氧量,增加體液,保持身體肌肉的均勻,使血流暢通,沒有阻礙,實現太極拳的以意導氣、以形導氣。血流就是氣流,不是單獨還有另外什麼氣在轉。骨骼肌密度均勻就沒有阻礙,就會產生巨大力量。

  氣沉丹田是氣真的在丹田裡嗎?丹田的部位是在腹部,腹部是人體軀幹空間最大的部位,也是體液最集中的地方,水最多,最能體會到“氣”,給你一種飽滿遊動的感覺,發沉、發脹,這種感覺是長期練拳後自動有的感覺,所以要多練拳。

  身體都改造好了,功夫在哪裡?功夫在神經上,最後的功夫是神經,反應能力非常快。“慢如紡線,快如閃電”,太極拳慢練是在養,增加血氧,增加體液,是處在一個自然的狀態,突然一下,不加思索全身迅速調動起來,這就是功夫。

  太極拳慢練可以從練一遍拳由20分,增加到30分、60分,兩小時、三小時、四小時、五小時,完全是在放鬆的狀態下,當你一遍拳練到四到五個小時時感覺完全不一樣。也可以快練,3分鐘、2分鐘、1分鐘結束。無論是快練還是慢練,你的機能在完全放鬆狀態下的,身體會不好嗎?會沒有功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