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痛經的最快方法

  很多女人都有過痛經的經歷,導致痛經的原因有很多,那麼痛經怎麼辦?吃什麼緩解痛經?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

  緩解痛經的最快技巧

  痛經會對女性造成不好的影響,可採用中醫穴位按摩的方法來緩解痛經。

  1、用雙手掌相互摩擦,直至發熱,在臍下小腹部沿順時針方向撫摩大約200次。

  2、點揉足三裡、三陰交穴,各1分鐘。

  3、以小魚際掌揉關元、氣海穴,各1-2分鐘。

  4、仰臥位,雙腳蹬空,如騎自行車,2分鐘左右。

  5、進行調整呼吸,練習腹式呼吸及逆式呼吸。

  6、仰臥位,雙腿伸直高抬,堅持數秒鐘,放鬆後再放下,反覆10次

  痛經偏方

  姜艾薏苡仁粥

  乾薑、艾葉各10克,薏苡仁30克。將前兩味水煎取汁,將薏苡仁煮粥至八成熟,入藥汁同煮至熟。具有溫經、化瘀、散寒、除溼及潤膚功效。適用於寒溼凝滯型痛經。

  益母草香附湯

  益母草、香附各100克,雞肉250克,蔥白5根。將蔥白拍爛,與雞肉、益母草、香附加水同煎。飲湯,食雞肉。適用於痛經,並能光豔面板。

  山楂桂枝紅糖湯

  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紅糖30~50克。將山楂肉、桂枝裝入瓦煲內,加清水2碗,用文火煎剩1碗時,加入紅糖,調勻,煮沸即可。具有溫經通脈,化瘀止痛功效。適用於婦女寒性痛經症及面色無華者。

  姜棗紅糖水

  乾薑、大棗、紅糖各30克。將前兩味洗淨,乾薑切片,大棗去核,加紅糖煎。喝湯,吃大棗。具有溫經散寒功效。適用於寒性痛經及黃褐斑。

  姜棗花椒湯

  生薑25克,大棗30克,花椒100克。將生薑去皮洗淨切片,大棗洗淨去核,與花椒一起裝入瓦煲中,加水1碗半,用文火煎剩大半碗,去渣留湯。飲用,每日一劑。具有溫中止痛功效。適用於寒性痛經,並有光潔面板作用。

  痛經的原因

  1.氣滯血瘀

  主證:每於經前一、二日或經期小腹脹痛、拒按,經血量少,或排出不暢,經色紫暗有塊,血塊排出則疼痛減輕,胸脅乳房作脹,舌質紫暗,舌邊或有瘀點,脈沉弦。

  分析:衝住氣血鬱滯,氣血執行欠暢通,故經前或經期少腹脹痛、拒按,經量少或排出不暢;經血瘀滯,故色暗有塊;塊下瘀滯稍通,故疼痛暫減;瘀滯隨經血而外洩,故經後疼痛自消。但若鬱滯之因未除,則下次經期腹痛復發。舌質紫暗,脈沉弦,均為氣滯血瘀之象。

  2.寒凝胞中

  ***l***陽虛內寒

  主證:經期或經後小腹冷痛、喜按,得熱痛減,經量少,色暗淡,腰腿痠軟,小便清長,苔白潤,脈沉。

  分析:腎陽虛弱,衝任、胞宮先煦,虛寒滯血,故經期或經後小腹冷痛,經少色暗淡;寒得熱化,故得熱痛減;非實寒凝血,故喜按。餘症均為腎陽不足之象。

  ***2***寒溼凝滯

  主證: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得熱痛減,按之痛甚,經量少,色暗黑有塊,噁心嘔吐,畏寒,便溏,苔白膩,脈沉緊。

  分析:寒溼之邪傷及下焦,客於胞中,血被寒凝,行而不暢,因而作痛,經血色暗黑而有塊;寒溼中阻,陽氣被遏,水溼不運,則畏寒便溏,噁心嘔吐。餘症均為寒溼阻滯所致。

  3.溼熱下注

  主證:經前、經期少腹脹痛,經量多,色紅,質稠或有塊,平日帶下色黃或有穢臭,舌紅苔黃膩,脈弦數。

  分析:外感或內蘊溼熱,流注衝任,阻滯氣血,經行不暢,故經來腹痛;熱擾衝任,則量多色紅有塊;熱灼津液,則經水質稠;溼熱下注,傷及任帶,則平日帶下色黃或有穢臭。舌脈均為溼熱內盛之象。

  4.氣血虛弱

  主證:經期或經淨後,小腹隱痛、喜揉按,月經色淡量少,質稀,伴神疲乏力,面色蒼白,舌淡苔薄,脈虛細。

  分析:體虛氣血不足,經行後血海空虛,胞脈失養,或體虛陽氣不振,運血無力,故見經期或經淨後小腹隱痛,喜揉按;氣虛陽氣不充,血虛精血不榮,故經血色淡量少,質稀。餘症亦為血虛氣弱之象。

  5.肝腎虧虛

  主證,經淨後小腹隱痛、腰痠,經血量少而質薄,經色暗淡,或有頭暈耳鳴,小腹空墜不溫,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

  分析:肝腎虧虛,衝任俱虛,精血不足,行經之後,血海更虛,胞脈失養,故經淨後小腹隱痛;精虧血少,陰損及陽,經量少而色淡質薄,小腹空墜不溫;腎虛精虧,清竅失養,故頭暈耳鳴;腰為腎之府,腎虛則腰痠。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