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的食譜怎麼吃

  每年的6月21日是夏至,通俗點講就是一年中白天最長的一天,往後就要進入三伏天了氣溫會越來越高。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夏至的食譜,資料僅供參考。

  夏至的食譜

  ***1***酥豆空心菜

  【材料】空心菜400克,青豆150克,青柿子椒50克。

  【調料】鹽、味精、植物油各適量。

  【做法】

  1.空心菜洗淨,切丁;柿子椒去蒂、子,洗淨,切丁;青豆洗淨,瀝水。

  2. 炒鍋放植物油大火燒至五成熟,下青豆,炸至浮出油麵且皮酥時,撈出備用。

  3.原鍋留底油大火燒至七成熟,下空心菜、柿子椒、鹽,煸炒至空心菜斷生,下青豆、味精翻炒均勻即可。

  ***2***清炒空心菜

  【材料】空心菜500克。

  【調料】蔥花、蒜末、鹽、味精、香油、植物油各適量。

  【做法】

  1.空心菜洗淨,瀝水。

  2.炒鍋放植物油燒至七成熟,下入蔥花、蒜末爆香,放入空心菜炒至斷生,加鹽、味精翻  炒,淋入香油,裝盤即可。

  夏季養生的6大飲食注意事項

  ***1***多吃瓜類:夏季氣溫高,人體丟失的水分多,須及時補充。蔬菜中的水分,是經過多層生物膜過濾的天然、潔淨、營養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水。瓜類蔬菜含水量都在90%以上。所有瓜類蔬菜都具有降低血壓、保護血管的作用。

  ***2***多吃涼性蔬菜:吃些涼性蔬菜,有利於生津止渴,除煩解暑,清熱瀉火,排毒通便。瓜類蔬菜除南瓜屬溫性外,其餘如苦瓜、絲瓜、黃瓜、菜瓜、西瓜、甜瓜都屬於涼性。番茄、芹菜、生菜等都屬於涼性蔬菜。

  ***3***多吃“殺菌”蔬菜:夏季是人類疾病尤其是腸道傳染病多發季節。多吃些“殺菌”蔬菜,可預防疾病。這類蔬菜包括:大蒜、洋蔥、韭菜、大蔥等。這些蔥蒜類蔬菜中,含有豐富的植物廣譜殺菌素,對各種球菌、桿菌、真菌、病毒有殺滅和抑制作用。其中,作用最突出的是大蒜,最好生食。

  夏日的膳食調養,應以低脂、低鹽、多維生素且清淡為主。人們出汗多,食慾不好,可用各種營養保健粥來開胃,並調理身體。如早、晚進餐時食粥,午餐時喝湯,這樣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在煮粥時加些荷葉***稱荷葉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開胃,有消解暑熱、養胃清腸、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時加些綠豆或單用綠豆煮湯,有消暑止渴、清熱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幹扁豆浸透與大米同煮成粥,能清暑化溼、健脾止瀉。此外,紅小豆粥、薄荷粥、銀耳粥、葛根粥、苦瓜粥都是夏季的好食品。

  同時,還要注意補充一些營養物質:

  ***1***補充充足維生素,如多吃些如西紅柿、青椒、冬瓜、西瓜、楊梅、甜瓜、桃、梨等新鮮果蔬;

  ***2***補充水和無機鹽,特別是要注意鉀的補充,豆類或豆製品、水果、蔬菜等都是鉀的很好來源。多吃些清熱利溼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烏梅、草莓、西紅柿、黃瓜等都有較好的消暑作用;

  ***3***適量地補充蛋白質,如魚、瘦肉、蛋、奶和豆類等都是最佳的優質蛋白。

  夏至節氣養生艾灸正當時

  夏至暑病的發生,是由於冬季寒邪藏伏於體內,至夏而發的伏氣溫病。而夏至日時節,人體陽氣達到頂峰,此時針對暑病行艾灸療法,可更好地發揮其治療作用,有效地扶陽避寒邪、祛除冬病根因,使體內陽氣得到升發和振奮,外界的風溼暑邪便不易侵犯,從而阻斷了發病途徑,使得冬季的伏邪不能觸發。

  中醫認為,陽虛、氣虛人群艾灸療法非常見效。艾葉是溫性的,屬於純陽之物,能夠溫通經絡,祛除寒溼,補益人體陽氣。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陽氣最旺的時候,兩者的陽熱合在一起,溫補作用更強。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陽氣最盛的時候做艾灸,根治冬病的效果能達到最佳。

  祛除寒溼,補益陽氣推薦穴位:大椎,腎俞,命門,神闕,氣海,關元,足三裡。

  夏至節氣灸治療疾病

  一、夏至節氣灸:調理呼吸系統疾病

  過敏性鼻炎、哮喘、支氣管炎、肺氣腫等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易在冬季發病,這是因為自身陽氣不足,冬天氣溫偏低、寒氣較強之時,體內的陽氣不足以與病邪抗爭從而發病。而夏天氣候炎熱,正好藉助此時扶陽固本,可以更好地提高人體免疫能力,消除病根。

  推薦艾灸穴位:第二個,肺俞,風門,腎俞,神闕,氣海,關元,太溪。

  二、夏至節氣灸:培補脾胃

  脾胃是人體的“後天之本”。夏季培補脾胃,可以健脾化溼,使我們遠離腹脹、腹痛、腹瀉的困擾。夏季陽浮於外,過食寒涼也會引起諸多消化系統問題,如胃痛、腹痛、腹瀉等,所以夏季固護脾胃尤為重要。

  推薦艾灸穴位:脾俞,胃俞,中脘,神闕,足三裡,三陰交。

  三、夏至節氣灸:調理頸肩腰腿痛

  在冬季除了呼吸系統病高發以外,還有一類疾病的發病率也不容小覷,那就是陽虛症和頸肩腰腿痛。和呼吸系統疾病一樣,在冬季寒氣盛的時候,人們感受寒邪而產生的頸肩腰腿疾病,在冬季不能從根本上消除,只有到了盛夏季節,人體本身的陽氣充盛了,才可以更有效地驅散體內的寒邪。

  推薦艾灸穴位:大椎,腎俞,肩井,天宗,肩髃,曲池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