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範文

  中小學語文教學正在改革。語文教學的改革不但要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而且要在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上下功夫,特別是在低年級階段,要讓學生開開心心地學語言,輕輕鬆鬆地認識漢字。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參考。

  篇一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著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曾興奮地說,新課程真好。新課改在萬州已有兩歲了,如果現在談到新課程改革還僅僅是“新課程真好”,那課改在萬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萬州區教科所的引領下,在各級教研室的組織實施中,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萬州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我謹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說:“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係著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我以為:“教師在乎什麼,學生就發展什麼.”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瞭解宇宙了!我扣之心絃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字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一位教師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 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墨梅》後,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竹石》、《馬》、《青松》等十餘首古詩,使學生們瞭解到了更多有關於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裡…… 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裡有資源,心裡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影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著自豪感,飽含著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讚美著……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絡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我力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篇二

  《課標》中指出:"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鞏固識字的手段,對於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起著重要作用,必須從小打好寫字的基礎。"一個人的字寫得好與否,不僅僅是個人的"門面",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學習習慣、意志品質及性格特點。因此,教學時我採用了"讀字、範寫、評議、試寫" 的程式:"讀字" 時,讓學生討論"寫這個字時哪一筆最關鍵""寫這個字哪一筆最容易寫錯"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問題,整體把握寫字的規律;在範寫之時,讓學生評議老師的範字,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把握寫字的要領;讓學生對老師評頭論足,運用形體動作學寫筆畫、作業展覽、評選書寫閃耀明星等方法,激發了學生寫字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寫字的技巧。

  三、在閱讀教學中,我反對無目的多讀,強調有層次的讀書。

  初讀,將課文讀正確,整體感知全文;再讀,將課文讀流利,理解課文中詞句;研讀,將課文讀出感情,談獨特的理解與感受;練讀,將課文讀入心,積累語言文字。在不同層次的讀中,教師同樣鼓勵個性化的學習。讓學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挑出有價值的問題共同討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將自己的理解畫出來,說一說自己這樣畫的理由,放膽做畫學語文;讓學生排演課本劇,師生根據語言文字進行評議,演演評評學語文等等。這些頗有趣味的方法不僅能有效地完成閱讀教學任務,還能促進學生樂學、愛學語文。

  在學生習慣的培養方面,我注意讓兒童在規範中學語文,打下學好語文的基礎。這並不與在"玩" 中學習語文相矛盾,習慣能影響人的一生,"個性" 必須在一定的規範中張揚才不會使學生走上發展的歧途。所以,教學決不能從統得過死轉向放任自流,一定要嚴把"度" 這一關。在聽、說、讀、寫幾方面,都有一定的規範。如:個別同學站起回答時,其他同學要注意傾聽,有意見可以舉手提出;朗讀或回答問題聲音要響亮……語文學習的點點滴滴都需要有規範,都需要我們去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四、在學生學習能力形成方面,提倡學生積極參與各項語文活動,學會參與、學會合作、學會尊重他人。

  我教學中,我努力創設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

  玩,是孩子們的天性,是孩子們的樂趣所在,將"玩" 引入課堂,使學生對這種活動的動機和興趣逐漸遷移到語文學習上,從中享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在探求語文教學程序中,我力求將"講堂" 轉變為"學堂",將機械重複的練習轉變為生動活潑的遊戲,讓學生充分體驗語文學習的快樂,為他們語文學習的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儘管是"玩" 中學語文,但我們決不是追求形式主義。這裡倡導的"玩" 是一種形式、一種途徑,"玩"是為了更好地學習語文,培植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篇三

  對於一二年級的小學生,正是識字寫字的重要階段。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只是我以前沒有深刻的意識到,所以並沒有想到怎麼言傳身教。在板書生字時,忽略自己沒有嚴格按照要求書寫。我今後要教好學生寫好生字的最基本的步驟――規範書寫。

  一個學期即將過去,在這個學期中也有不少存在教學上的偏差。由於經驗的不足,同時上課前也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於是造成了教學生字是方法單一,過於死板。教學不僅僅只限與一種方法,而是要以多種方法結合,同時上課時儘可能做到抑揚頓挫,使課堂氣氛活躍,讓學生喜歡上這一門學科,這樣學生就會自己主動的去學。成績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同樣,教學也是如此,上好一堂課也要做充足的準備,在上課之前你就要想好這堂課要讓學生學到些什麼,要為這個目的而教,要合理安排這堂課的時間及順序,怎樣才能讓學生學到所教的知識。

  當然課堂上也有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這就要求老師隨機應變了,不是一定就要按照預定的思路,而是要及時的調整,同時,二年級的學生也是七八歲的孩子,難免也會開小差,所以老師也要隨時注意學生是否認真聽課。

  總之,這個學期在教學上的得與失。我收穫不少,也遇到了不少問題,特作反思如下: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 ,24字教學模式就像一把鑰匙,開啟了孩子成功、成才之門。24字教學模式需要加強老師之間的交流、探討。多組織研討和現場聽課、評課等活動,這些使得這一模式理念真正體現在課堂教學,紮根於課堂教學中,作用於每一個學生。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交流對話中大家思維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開了,思路又指引著出路,出路又決定課改教育的前途。

  改進措施:

  1、要進一步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指導自己的實踐工作,通過自己不斷地努力,儘早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模式。

  2、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使學生能認真及時地完成作業。

  3、在課堂教學中儘量給學生創設輕鬆、和諧的學習情境,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主動探究新知,在探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4、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習比較有困難的學生,對他們進行相應的輔導,鼓勵他們,激勵他們樹立學好語文教材的信心。

  5、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在課堂教學中應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

  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將在方方面面的問題都能夠有所改善自己,我會和學生一起,不斷努力,和學生一起成長!

猜你喜歡:

1.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2.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3.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4.二年級語文課文教學反思

5.人教版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