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校圖書館學教育的困境和對策

  論文關鍵詞:圖書館學 課程設定 層次體系 職業價值觀
  論文摘要:在技術環境數字化、社會需求多元化,價值取向實用化的社會背景下,我國圖書館學教育面臨著新的困境和挑戰,圖書館學教育要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優化課程設定,完善多層次體系,並強化圖書館職業價值觀教育。
  歷經80多年的風雨歷程,我國圖書館學教育已經形成一個具有多層次、多型別的教育體系,為社會輸送了數以95-計的圖書館學專業人才.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國內的圖書館事業也煥發出勃勃生機,但我國的圖書館學教育卻低迷不振,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何擺脫困境,適應社會需要並持續發展我國圖書館學教育,是每個從事圖書館工作的人需要迫切思考的課題.
  1 高校圖書館學教育面臨的困境
  伴隨著網路資訊科技的進一步發展和普及,數字時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發生了深刻變革,在技術環境數字化、社會需求多元化、價值取向實用化的社會背景下,我國圖書館學教育面臨著新的困境和挑戰.
  1.1圖書館學專業課程設定隨意混亂,跟不上數字時代發展步伐
  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從整體上看,我國圖書館處於由手工操作向自動化操作轉變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國圖書館學教育迅速崛起並一度輝煌,此時,圖書館學教學以培養學生採、分、編、典、流等傳統圖書館工作技能,適應當時的圖書館工作為主要目標.然而,到90年代後期,資訊資源迅猛激增,新的資訊媒介不斷出現,網路資訊資源成為最主要的資源型別,網路資訊科技迅速推動著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整個社會進入數字化時代.隨著數字化時代的來臨,社會資訊量尤其是網路資訊資源迅猛增長,並日益龐雜無序,資料庫廠商、網路公司、企業戰略管理部門等新型社會組織越來越需要資訊組織與服務人才,圖書館學專業學生就業口徑進一步拓寬.為此,圖書館學教育內容也處於不斷調整和變革之中.1993年7月,國家教委頒佈了《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簡介》***修訂本***,對圖書館學情報學的專業名稱、學科歸屬作了相應的調整,正式將情報學改稱資訊學.調整後的專業目錄,將圖書館學、資訊學、檔案學和圖書出版發行學合併為一個學科群,稱“圖書資訊檔案學類”,歸屬歷史學門下.1995年,國家教委主持召開了全國高校圖書館學系主任聯席會議,對圖書館學專業課程問題進行了認真的交流討論,確定了12門圖書館學核心課程:圖書館學概論、文獻分類法與主題法、文獻編目、文獻資源建設、圖書館學原理、中國圖書與圖書館史、目錄學、社科文獻諮詢、科技文獻諮詢、文獻管理自動化、讀者研究、圖書館現代技術,並組織編寫有關教學大綱,規範各院校的教學活動.1998年7月,國家教育部正式頒佈實施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改變了高等學校專業劃分過窄過細的狀況,實現了拓寬專業口徑的目標,提出了圖書館學專業本科生的業務培養要求和主要課程.然而一些學校片面理解圖書館學專業的學科價值,逐步淡化專業知識和能力的培養,卻大量增設計算機、管理學、經濟學類課程,而把圖書館學類的課程壓縮到少而又少,甚至連圖書館學最核心的課程,如文獻分類、編目等都被擠掉了,原有的特色和優勢已蕩然無存.又由於執教經濟學、管理學、法律學類課程的教師原本是圖書館學專業的教師,相關專業知識積累不足,教學質量難以保證.學生學習淺嘗輒止,零碎而缺乏系統,最後除了學會幾個專業術語外,實際上沒有學到多少有用的東西.致使所學的計算機知識淺顯、龐雜,缺乏系統性,動手操作實踐差,學生既不精通計算機技術,也不懂圖書館學,造成了什麼都學,什麼都不會的尷尬局面.而另一些學校則依然保持舊的教學模式,仍然以傳統的圖書館學課程為主,增加的資訊管理類課程空洞寬泛,而對新出現的圖書館線上採訪、聯合編目、實時諮詢、數字資源等新業務、新技術卻少有講解,導致培養出的圖書館學專業學生不專業,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步伐,更不用說指導圖書館實踐,相當部分學生既無法到其他行業工作,也不受圖書館界歡迎。
  1.2圖書館學專業教育層次體系不盡合理,滿足不了圖書館事業發展需求
  社會對圖書館學人才的需求,以前主要集中於圖書館資訊資源組織,傳統的圖書館學教育也主要以本科教育層次為主,為圖書館等資訊機構培養專門人才.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國內的圖書館事業也蒸蒸日上,蓬勃發展.在國家CALIS專案啟動後近兩年的時間內,相繼建立了4個全國性的中心和7個地區中心,引進與開發了一大批先進的資訊科技裝置和大型的網路資料庫,開始了大規模的聯合編目和特色資料庫的建設,建立了全國性的文獻互借與電子資源傳遞系統.與此同時,中國國家圖書館亦啟動了“數字圖書館工程”,揭開了圖書館界文獻資源共建、共知、共享的序幕,給中國圖書館事業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圖書館事業面貌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國各地公共圖書館包括社群圖書館數量倍增,全國高校圖書館規模不斷擴充套件壯大,圖書館基礎設施不斷改善,館舍面積不斷增加,館舍擴建工程比比皆是,圖書館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各級各類圖書館及其他機構對圖書館不同層次人才需求迅猛增加,對學歷層次的要求提高,但圖書館學教育卻沒能跟上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步伐,圖書館學專業教育層次定位還不夠合理,大部分院校仍定位於為圖書館培養本科專業人才,呈現兩頭少中問多的局面.本科生什麼都學卻學無所長,面對社會需求無所適從;碩士研究生不僅規模小,培養數量少,且除在理論研究深度上有所加強外,專業技能的提高微乎其微;以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為主、能夠承擔圖書館的實際工作的職業技術教育基本缺位,全國各地基本沒招生:造成既缺乏基礎紮實、知識面寬、通曉技術、能幹務實、自我發展和應變能力強的一般性的複合型、應用型人才,更缺乏能夠勝任數字環境下圖書館及其他機構深層次工作的精英人才.
  1.3價值取向的變更與圖書館學畢業生就業趨向之間錯位
  改革開放以來,實用主義備受崇尚,而圖書館學畢業生社會地位低,經濟待遇差,不僅不少學生不願意選擇圖書館學專業,一些專業教師也紛紛轉業換崗,造成圖書館學專業本科生源不足、專業人才大量流失的兩難局面.知識經濟和資訊產業的崛起,使得計算機、自動化、經濟、金融、法律這些專業成為熱門專業,社會對於這些專業畢業生需求旺盛,且政治地位高,福利待遇好,在高校招生並軌後,全部學生都需繳費上學,考生及家長在專業選擇上,必須考慮自己的投入能有最大的產出,在選擇專業上必然選擇市場需求旺盛的那些專業,而圖書館學教育是針對特定機構設計的窄口徑專業,畢業生就業渠道日益狹窄,社會需求不足,適應能力也差,最終使圖書館學專業生員不足,質量不優,教育規模越來越小,圖書館學教育滑坡.一些被硬性錄取到圖書館學專業的學生,即使一再告訴他們,本專業的就業率如何高,就業單位如何好,他們也往往不為之心動,而是想方設法力圖調換專業.調換專業失敗者大多選擇了雙學位或輔修第二專業,其目的是跳出圖書館學專業,實現最初的追求.那些最終去圖書館工作的畢業生中,至少有一部分人是出於無奈.他們能夠在職業崗位上停留多久,是一個不容樂觀的未知數,而且圖書館學專業本科畢業後再報考本專業研究生者也是寥寥無幾,“實用主義”價值取向與圖書館學專業就業趨向之間的矛盾導致了圖書館學教育倍受冷落的局面,短期內難以逆轉。
  先進的資訊科技、網路技術、數字化環境與資訊工作手段,既為圖書館學教育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也對培養資訊工作人員的圖書館學教育培養體系提出了挑戰.社會對知識資訊服務的質量要求提高,對服務內容的要求也千差萬別,進而要求從業人員的職業價值觀正確,知識結構合理廣博,專業素質精專,圖書館學教育變革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