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滿分議論文

  議論文作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難點也是重點,高三學生要重視,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播種下習慣的種子

  俗話說:“播種行為,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綠葉。有了綠葉,鮮花才會盛開得更加燦爛;有了良好的習慣,人生才會變得更加美好。

  有些習慣是先天固有的,有些習慣卻是在生活中自己形成的。一種行為只有連續21天能形成穩定的習慣,只要我們連續重複正確的行為,那我們就可以擁有良好的習慣了。霍金他從小就是腦癱病人,但他自強不息,一路堅持不懈,在電腦上表現出驚人的天賦。最終,他成為了一博士。他扼住命運的咽喉,演繹了人生的精彩。其實他也是靠從小不屈不饒的精神習慣才最終走向成功的,他讓我們明白習慣早就成功。

  上帝酒足飯飽之後突發奇想:“假如讓現在世界上每一位生存者再活一次,他們會怎樣選擇呢?”於是上帝授意,給世界眾生髮了一份問卷,讓大家填寫。

  問卷收回後,上帝大吃一驚,貓答:“我要做一隻老鼠。我偷吃主人的魚會被主人打個半死。而老鼠可以在廚房翻箱倒櫃,大吃大喝,人們對它也無可奈何。”鼠答:“我要做一隻貓。吃皇糧,拿官餉,從生到死由主人供養,時不時還有我們同類給他送魚送蝦,很自在。”豬答:“我要當一頭了牛,生活雖哭但名聲好。我們似乎是傻瓜懶蛋的象徵。”牛答:“我要做一頭豬,我吃的是草,擠出是奶,乾的是力氣活。做豬好多了,吃了睡,睡了吃,肥頭大耳,生活賽過神仙。”鷹答:“我要做雞,喝有水,餓有米,住有房,還受主人保護。而我一年四季漂泊在外,風吹雨打,還要時刻提防冷搶暗箭,活得多累呀!”雞答:“我願做一隻鷹。可以翱翔與天空,任意捕兔捉雞……”些動物都看到了自己的受苦受累之處,而忽視了自己的優勢,一味地羨慕別人。如果真讓他們再活一次,他們都將會不滿意而重新生出痛苦。其實這也是一種不好的習慣,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我們應感謝成為自己,做一個真正的自己。

  有兩個人在操場上跑步,跑完後,他們都回到教室喝水,結果他們倆都只有半杯水了。有個人抱怨地說:“真倒黴,只有半杯水了。”而另一個人卻說:“太好了,還有半杯水。”他喝完後就不渴了,而另一個人卻還是很渴。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就知道:人們應該充滿感激,這樣才會生活得更加快樂。

  外表美需要父母給予,而內在美則可以靠良好的習慣裝飾,良好的習慣不僅可以讓我們變得美麗,還會讓我們的人生更加精彩。許多人認為,命運由天註定,可我認為命運是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裡的,培養良好的習慣則是最好的途徑。

  鮮花有散發芳香的習慣;綠樹有展開濃郁的習慣;蝸牛有堅持不懈的習慣;螞蟻有團結互助的習慣;蜜蜂有辛勤勞動的習慣。而我們有什麼習慣呢?我們也需要屬於我們的習慣。那刻苦學習就是我們的習慣。鮮花的習慣是為了招人喜愛;綠樹的習慣是為了人們遮風避雨;蝸牛是為了能達到目的地;螞蟻是為了團結力量大;蜜蜂是為了糧出蜂蜜;而我們則是為了祖國的富強。

  良好的習慣能讓我們從悲傷變得快樂,從弱小變得強壯,從卑微變得偉大。習慣好,才會品德好;品德好才會生活好。每個人都會有夢想,有人夢想成為科學家;有人夢想成為老師;有人夢想成為博士;而我夢想成為祖國的棟樑,去創造祖國的未來。所以我們就要播種好習慣,才會收穫好命運。

  習慣到底是什麼?習慣就是一個人的精神品質。讓我們今天播種下習慣的種子,等待明天的碩果吧!“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志,則國志;少年屹立於世界,則國屹立於世界。”未來的祖國屬於我們,為了社會的發展,為了祖國的前進,讓我們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建設祖國而努力吧!良好的習慣就是我們在困難面前的通行證,今天我們為祖國而驕傲,明天我們將為祖國而自豪。

  今天,播種下習慣的種子,等待明天命運的碩果!

  :主動

  人,這世界的智者,要實現夢想,創造輝煌,就應該具有主動精神。

  人並非機器,無需他人按動電鈕才能運動。我們有血有肉有思想,應該主動地啟動自己,在主動中健康成長。創造才會有奇蹟,真正的智者往往都是主動創造機會,不懂得創造的生活,就如一杯白開水,索然無味;等待機遇的人是愚者,創造機遇的人是智者。智者與愚者就像一棵樹上的兩片葉子,智者往往主動向著陽光,拉近與陽光的距離,而愚者總是等待陽光照在自己身上。

  據說拿破崙在打了一次勝仗之後,有人問他:如果有機會,你是不是還要打一場漂亮的仗?拿破崙說:“什麼是機會,機會是人自己創造的。”

  還記得那個自我推薦的毛遂嗎?既然不受幸運女神的垂青,那就自我推銷,主動給自.己創造一個顯露才華的機會,平原君手下門客眾多,他主動要求跟隨出使楚國,又一次次憑自己的智勇展露鋒芒,受人敬仰。試問,如果他不主動去創造機會,那麼千百年後,誰又會知道毛遂為何人?

  陳沖在15歲那年,電影《井岡山》開拍,導演要尋找一個小女孩演一個角色,這個角色在電影上只有一個鏡頭,也只有一句臺詞,就是飽含熱淚地報告:“羅叔叔,井岡山丟了!”。她毫不猶豫地嚮導演推薦自己,為了一個短短的鏡頭,為了一句臺詞,她在臺上臺下練習了上千遍。當導演看到她演出的鏡頭,被她深深地感動了,便推薦她到上海電影學院學習。後來陳沖一步步地步入藝術殿堂,成長為第一個進軍好萊塢的中國電影演員。

  主動是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要我用它尋找光明;主動是山重水複疑無路,轉彎後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主動是積極向上,是進取,是面臨挫折與苦難時的堅強。

  也許生活中你還在等待著伯樂,那麼我想告訴你,那需要無盡的時間。而且還可能會留下一輩子遺憾,既然如此主動去尋找伯樂不是會更好嗎?

  著名的發明家愛迪生說過:“好動與不滿足是進步的第一必須品。”

  主動進取,絕不被動等待。我堅信,或許主動進取未必能成功,但享受在主動進取的過程中的樂趣才是人生成功的開啟,主動追求人生舞臺上驚心動魄的那一幕,享受人生的另一番情趣。

  :創新的生活才有味

  相傳,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孫臏的老師鬼谷子在教學中極善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其方法別具一格,有一天,鬼谷子給孫臏和龐涓每人一把斧頭,讓他倆在山上砍柴,要求“柴無煙,百擔有餘”,並限期10天內完成。龐涓未加思索,每天砍柴不止。孫臏則經過認真考慮後,選擇一些榆木放到一個大肚子的窖洞裡,燒成木炭,然後用一根柏樹枝做成的扁擔,將榆木燒成的木炭擔回鬼谷洞,意為百***柏***擔有餘***榆***。10天后,鬼谷子先在洞中點燃龐涓的木炭,火勢雖旺,但濃煙滾滾。接著鬼谷子又點燃孫臏的木炭,火旺且無煙。這正是鬼谷子所期望的。

  孫臏和龐涓學成出師後,孫臏用兵出神入化,不拘於常理,而龐涓就稍遜一籌了。這個故事可以告訴我們創新的重要性,我們的生活需要創新,它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是我們發展的靈魂。要想成才,不僅需要努力學習前人的知識,還要善於創造,善於創新。

  創新是豐富生活的手段。沒有創新,我想,世界上第一盞電燈還沒有誕生,我們還要在煤油燈暗淡的光下生活一輩子;第一架飛機還沒有出現,人們要經過甚至幾個月、幾年的工夫歷經艱辛,長途跋涉才能到達目的地;沒有創新,社會更不會如此現代化,人們之間的聯絡也不會如此緊密。創新對於我們來說是何等的重要!偉大的劇作家莎士比亞曾說過:“美是生活,美是創新。”這一至理名言告訴我們,應該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去創造、裝飾我們的生活。創新是生活走向美好未來的重要標誌,是社會發展的源泉。

  創新是人類的一種精神境界,它並非高不可攀,我們既要繼承前人的成就,又要大膽借鑑他人的文明成果,再不斷開動腦筋、開闊視野,就會有新的思路,它可以促進社會的發展,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創新不斷地變化著我們的生活,使我們遠離一成不變,枯燥乏味,死水般的無聊生活,使生活更有趣味,有蘊味,有滋味。因此創新的生活才更有味。

看了<>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