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師如何備課

  學校體育的中心任務是體育教學。那麼,怎樣才能把體育課上好呢?備好課是很重要的。小編認為體育教師在備課時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熟悉和精通教材

  教師接受教學任務後,應當在擔任這門課之前,對照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的進度以及課時分佈的情況,通讀全部教材,做到心中有數。要挖掘教材的內在聯絡和教材的特性,對教材中的專門性、輔助性練習及分組練習要仔細推敲。然後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制定出教學目的、任務,確定教學重點、難點,選擇教學形式、練習手段,分析可能出現的錯誤和糾正方法等。教師對教材理解的越深越透,就能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學生就容易聽懂、領會和掌握。同時,體育教師應經常溫習和查閱有關體育科學知識,掌握和鑽研各項體育運動技能和練習方法,隨時注意積累資料。應多閱讀體育書刊、報紙,收看有關電視節目,多參加教學研討和教學交流活動,蒐集好的教學經驗和訓練方法並加以儲存,以便備課時查閱。

  二、認真處理主導和主體的關係

  由於一些教師還存在著“教材、技術、教法、教師、場地”為中心的舊的教學觀念,因此教師首先應該轉變教學觀念。要樹立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指導思想,根據學生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品德素質的水平,科學、合理、有效地安排教學內容,加強學生科學思維、鍛鍊方法的訓練和能力的培養。要引導學生自學,培養他們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自鍛自導能力、交往能力、表達能力、總結能力和創新能力。另外,在備課時必須考慮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要精選最優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節奏,以體現教材知識和運動技能的科學性、實用性;要挖掘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和競爭性;要以生動的手段說明體育“三基”和強身健體與社會發展的關係,使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這裡需要指出的是,體育教學的目的不是單純教會學生某些“三基”知識,重要的是通過“三基”的傳授,教會學生獨立思考,學會科學鍛鍊身體的方法,不斷更新知識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教師備課時要考慮課堂教學如何體現上述目標和如何更好地發揮課後效應。

  教學備課的目的不是單純教會學生某些“三基”知識,它更重要的是通過“三基”的傳授,教會學生獨立思考,學會科學的鍛鍊身體的方法,不斷地更新知識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如何更好地發揮課後效應。

  三、備教學環境

  教學環境,是指自發地影響人身心發展的一切外部條件的綜合,就其內涵來說,包括諸如校際和班際交往、人際關係、學習氣氛、課餘生活、教學管理等社會性環境氣氛。這些因素相互交織,凝整合一種較為穩定的風氣,也是潛在的教學和教育因素。有人把這種教學和教育因素稱為“潛在課程”。教學環境與體育教學效果是緊密相關、相互制約的,良好的教學環境是取得最優教學效果的前提。因此,在備課時,絕不可輕視教學環境的影響,設計的內容和方案要有助於加深和擴大其所學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促進學生多種能力的發展,所以在考慮課的設計時,要充分選擇和利用教學環境,並與環境保持“動態平衡”,才能使備好的課發揮其整體功能。

  四、集體備課,集思廣益

  在備課時要提倡“雙百方針”,集體備課。在教學內容、方法、場地、器材等方面允許各持己見,鼓勵創新,允許試驗。暫時不能統一的意見,通過專門的討論研究,在此基礎上寫出教案。另外,教師應集體進行體能訓練,保持和提高技能方面的能力,這樣以便建立正確的運動表象。集體備課、觀摩課是備好課的重要內容,應積極參與。

  老師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是學生對老師的敬佩與愛戴的源泉,一個好教師不僅要精通專業知識,而且要精通現代教育理論,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習慣和人格養成。教師如果在課上唯我獨尊,我自己一人說了算,那隻能讓學生敬而遠之,教師就不能與學生之間進行心靈上的溝通,教學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也就是說,教師要具有親和力,學生才會將對其樸素的愛昇華為敬,才會欣賞教師的一言一行。古人云:“身教勝於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因此,教師和學生建立平等、民主的亦師亦友的新型師生關係也是上好課的關鍵。因老師德不夠,而不喜歡老師,進而不喜歡他所教的學科現象比比皆是。而師生若成為朋友,學生是一定喜歡老師所教的課的,這對達到教學目標是很有益的。教與學的雙方是在認同的基礎之上來完成。師在玩中教,生在玩中學給雙方帶來愉悅,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和技術水平,教師也能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才能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適,自我選擇,學會學習,才能成為樂觀向上、不斷進取的人。

  現在大多數中小學還在認為體育是小科,非考試科目,可上可不上,領導不重視,教師不重視,勞動佔用體育課、開班會佔用體育課等,再加上評職稱、晉級、選先進體育教師總要往後排,繁重的工作量在待遇和權益上得不到保障嚴重影響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滿意度。這就要求體育教師要有高尚的情操,不要把利益看得太重,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飽滿熱情的情緒認真對待每一節體育課,培養學生向終身體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