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模擬題含答案

  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的備考少不了做模擬題。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

  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模擬題一、單項選擇題

  1.研究發現兒童的學習過程中存在“關鍵期”,這體現了個體身心發展的***  ***。

  A.階段性

  B.差異性

  C.不平衡性

  D.順序性

  【答案】C。專家解析:關鍵期的存在表明身心發展具有不平衡性。

  2.根據經典條件反射作用理論,食物可以誘發狗的唾液分泌反應,則唾液是***  ***。

  A.中性刺激

  B.無條件刺激

  C.條件反應

  D.無條件反應

  【答案】D。專家解析:無條件反射引發的反應是無條件反應。

  3.根據心理活動的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為***  ***。

  A.內向與外向

  B.順從與獨立

  C.理智、情感與意志

  D.A型與B型

  【答案】A。專家解析:根據心理活動的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為內向型與外向型。

  4.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對題目瀏覽、測查、完成情況的監視及對速度的把握主要採用了***  ***。

  A.認知策略

  B.元認知策略

  C.管理策略

  D.複述策略

  【答案】B。

  5.學生中常見的焦慮反應是***  ***。

  A.交往焦慮

  B.上學焦慮

  C.考試焦慮

  D.課堂焦慮

  【答案】C。專家解析:學生中常見的焦慮反應為考試焦慮。

  6.20世紀初實用主義教育學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  ***。

  A.誇美紐斯和《大教學論》

  B.赫爾巴特和《普通教育學》

  C.洛克和《教育漫話》

  D.杜威和《民本主義與教育》

  【答案】D。

  7.馬克思主義觀點認為,教育起源於***  ***。

  A.心理模仿

  B.生物本能

  C.人的理性

  D.生產勞動

  【答案】D。專家解析:關於教育的起源有以下幾種說法,分別是神話起源說、生物起源說、心理起源說、勞動起源說。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就在於認為教育起源於生產勞動。其他學說都忽視了人的主觀能動性這一重要特點。

  8.,班主任教師的經常性工作之一是設計並開展***  ***。

  A.小組活動

  B.少先隊活動

  c.班級教育活動

  D.課外活動

  【答案】C。專家解析:進行班級教育活動的設計和開展是班主任的經常性工作。

  9.學校課外活動的主體部分是***  ***。

  A.科技活動

  B.學科活動

  C.文學藝術活動

  D.社會活動

  【答案】B。專家解析:學校課外活動主要以與課堂教學聯絡密切的學科活動為主,是課外活動的主體部分。

  10.我國最早採用班級授課制是在***  ***年。

  A.1862年

  B.1898年

  C.1902年

  D.1922年

  【答案】A。專家解析:1862年我國在京師同文館首先採用了班級授課制。

  11.中國近代意義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學堂是***  ***。

  A.正蒙書院內附設的小班

  B.上海瀘南三等學堂

  C.南洋公學外院

  D.俞復等設立的三等學堂

  【答案】C。

  12.西方古代以其雄辯和與青年智者的問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

  A.柏拉圖

  B.蘇格拉底

  C.亞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

  【答案】B。專家解析:雄辯是蘇格拉底的教學風格。

  1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於***  ***年通過。

  A.1985年

  B.1993年

  C.1995年

  D.1999年

  【答案】C。專家解析:1995年第八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14.學校中開展各類活動的最基本的基層組織是***  ***。

  A.小組

  B.班級

  C.年級

  D.教研室

  【答案】B。專家解析:班級是學校的基本單位,是學校開展各項教育活動的基層組織。

  15.我國於1986年第一次將***  ***正式列入課程總計劃。

  A.體育活動

  B.群眾活動

  C.文娛活動

  D.課外活動

  【答案】D。專家解析:我國在1986年公佈的《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教學計劃***初稿***》中,第一次把課外活動正式列入總計劃。

  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模擬題二、簡答題

  1.簡述建構主義學習觀。

  【答案要點】建構主義者認為,學習不是知識由教師向學生的傳遞,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被動的資訊吸收者,而是資訊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學習是個體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這意味著學習是主動的,學生不是被動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對外部資訊做主動的選擇和加工,而且知識或意義也不是簡單由外部資訊決定的,外部資訊本身沒有意義,意義是學習者通過新舊知識經驗間反覆的、雙向的相互作用過程而建構成的。其中,每個學習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經驗系統為基礎對新的資訊進行編碼,建構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識又因為新經驗的進入而發生調整和改變,所以學習並不是簡單的資訊積累,它同時包含由於新、舊經驗的衝突而引發的觀念轉變和結構重組。

  2.教育科學研究有哪些特點?

  【答案要點】教育科學研究除了具有一般科學研究的繼承性、創新性、系統性和控制性等特徵之外,還具有一些特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研究範圍的廣泛性。

  ***2***研究主體的多元性。

  ***3***研究方法的多樣性。

  ***4***研究方式的人文性。

  ***5***研究論證的複雜性。

  ***6***研究成果的可驗證性和可傳播性。

  3.簡述教學評價的功能。

  【答案要點】***1***教學評價的導向與激勵功能。

  ***2***教學評價的鑑定功能。

  ***3***教學評價的改進提高功能。

  ***4***教學評價的管理功能。

  ***5***教學評價的研究功能。

  4.小學班主任的常規工作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要點】***1***瞭解學生。瞭解學生是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前提。

  ***2***組織和培養班集體。組織和培養班集體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節。

  ***3***建立學生檔案。班主任在全面瞭解學生的基礎上,對掌握的材料進行分析處理,並將整理結果分類存放起來,建立學生的檔案。建立學生檔案一般分四個環節:收集——整理——鑑定——保管。

  ***4***個別教育。要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班主任就必須深入瞭解每一個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5***班會活動。班會活動是班主任進行教育活動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優良班集體的重要方法,也是養成學生活動能力的基本途徑。

  ***6***協調各種教育影響。

  ***7***操行評定。操行評定是以教育目的為指導思想,以“學生守則”為基本依據,對學生一個學期內在學習、勞動、生活、品行等方面的表現所做出的小結與評價,主要由班主任負責。

  ***8***班主任工作計劃與總結。班主任工作計劃一般分為學期計劃、月或周計劃,以及具體的活動計劃。

  5.簡述綜合實踐活動的性質與特點。

  【答案要點】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以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為核心的實踐性課程,與其他課程相比,綜合實踐活動具有如下特性:

  ***1***整體性。世界具有整體性,文化作為世界的一部分也具有整體性,人的個性同樣具有整體性。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選擇範圍應包括學生本人、社會生活和自然世界。對任何主題的探究都必須體現個人、社會、自然的內在整合,體現科學、藝術、道德的內在整合。綜合實踐活動必須立足於人的個性的整體性,立足於每一個學生的健全發展。

  ***2***實踐性。綜合實踐活動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為基礎發掘課程資源,而非在學科知識的邏輯序列中構建課程。綜合實踐活動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3***開放性。綜合實踐活動面向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尊重每一個學生髮展的特殊需要,其課程目標具有開放性。綜合實踐活動面向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它隨著學生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其課程內容具有開放性。綜合實踐活動關注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的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和個性化的創造性表現,其評價標準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動過程與結果均具有開放性。

  ***4***生成性。綜合實踐活動的本質特性是生成性,這意味著每一個活動都是一個有機整體,而非根據預定目標進行機械操作。隨著活動的不斷展開,新的目標不斷生成,新的主題不斷生成,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興趣盎然,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創造性的火花不斷迸發,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生成性的集中表現。而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整體規劃和周密設計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為了使其生成性發揮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5***自主性。綜合實踐活動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的自主性的充分發揮開闢了廣闊的空間。他們自己選擇學習的目標、內容、方式及指導教師,自己決定活動結果呈現的形式,指導教師只對其進行必要的指導,不包攬學生的工作。

  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模擬題三、材料分析題

  1.仔細閱讀材料,並根據要求回答下面的問題。

  以下是小學班主任處理違規事件的一些例項:

  作文500字:題為“老師,我有話對你說”,不能寫成“檢討”。

  談心裡話:不願寫,就說5分鐘,是坐著談心或辯論,不是罰站認錯。

  彌補損失:主動為集體做件好事,不是為班上掃地等等。

  剝奪權利:在一定時間內剝奪參加小學生喜歡的活動。

  接受幫助:講理、激勵、榜樣、“約法三章”等。

  結合材料說明班主任在處理班級的違規事件時應遵循的原則和使用的方法。

  【答案要點】班級違規事件的處理即運用懲罰法進行處理,運用懲罰法的原則有:

  ***1***要有法可依。

  ***2***態度要正確。

  ***3***要有時效性。

  ***4***要加強溝通。

  ***5***要取得家長支援。

  ***6***要形成群體氛圍。

  結合材料,言之有理即可。

  2.對學生來說,由於知識基礎的差異和個性品質的不同,對課程也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

  比如,新課程提倡的研究性學習,就有很多學生不知所措。一個班少則有四五十人,多則六七十人,要進行有效的合作探究,難度很大。據上課教師分析,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只有那些主動性強的學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學生是跟著走或跟不上。在眾多的課堂實踐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學生,性格內向的學生只能做旁觀者。這種狀況很容易導致學生出現兩極分化。

  問題:對於新課程改革中遇到的這個問題,你認為應該如何採取新的方法,調動全體同學的積極性,使所有學生在教改中收益?

  【答案要點】針對新課程改革遇到的這個問題,應該重視智力開發與學生能力的培養,在加強基礎知識教學中重視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的培養,特別重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還應重視個別差異,加強個別指導,每個學生已有的經驗及其天資、稟賦、興趣、性格等心理品質差別很大,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