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教學反思考點

  教學反思是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的重要考點,為了方便考生理解這一考點,今天,小編整理了,以供考生複習。

  ***一***:教學反思的概念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為思考物件,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

  ***二***:教學反思的基本特徵

  ***一***課堂教學是教學反思的出發點和歸宿

  ***二***探索研究和解決問題方式是教學反思的著眼點

  ***三***追求教學環節的最優化是教學反思的不竭動力

  ***四***學會教學、學會學習是教學反思的最終目標

  ***三***:教學反思的內容

  ***—***反思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倡導“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反思教學是否確定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自主性、體驗性是否得以充分體現。反思教師角色轉換是否到位,在師生關係上是否做到尊重學生,讚賞學生。在教學方式上是否做到與學生平等對話,與同事是否做到教學合作。

  ***二***反思教學目標

  對教學目標的反思主要包括:每節課有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是否完整;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否有機地融人課堂教學內容中去,並有意識地貫穿於教學過程。

  ***三***反思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中,教案設計流程是否合理;教學情境中師生是否情感交融,學生的“智慧火花”“創新火花”是否得以燃發、閃現,學生提出獨特的見解和尖刻的問題,教師如何駕馭;教學過程的突發事件備課時往往是沒有預設的,教學時是如何處理的。這些都是反思的內容。

  ***四***反思教學得失

  將教學過程中的精彩片斷詳細地記錄下來,在此基礎上通過反思將教學片斷不斷加以改進、完善,供自己以後或他人在教學中使用。對教學瑕疵之處,認真進行回顧、剖析,找出形成原因,分析關鍵因素,探究解決策略,形成新的教學環節。

  ***五***教學再設計

  這是教學反思的最終目的。通過反思得出新的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啟發和探究性,知識上進行拓展,教學設計趨向合理,對教學過程進行再梳理、再發現、再研究、再創新。寫出新的教學設計或案例.不斷昇華,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

  ***四***:教學反思的意義

  ***一***教學反思有利於教案的改進

  教案編寫很重要,但課後反思,進行二次備課,更有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提高。課後教師認真反思,吸取教訓,捕捉課堂教學中的感悟點,其實也是在備課。教師將教學感受記錄下來,這是最有價值的第一手資料,既可以及時糾正錯誤,又可以為第二節備課或研究提供素材,以不斷提高自己的備課能力與研究能力。

  ***二***教學反思為撰寫教學研究、論文提供豐富的素材

  教學反思是教學實踐中一個過程的結束,又是新的教學實踐的開始。只要我們對教學活動堅持不懈地進行反思,一定能不斷提高對教學的認識,發展教學實踐智慧;在“反思一實踐一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實現自己的專業成長。

  ***三***教學反思有助於實現教師專業發展

  教學反思能夠提高教師的問題意識,培養教師的批判性思維,提升自己理性分析問題的能力,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實現由“經驗型”向“研究型”和“創造型”角色的轉變。

  ***五***:教學反思的原則

  ***一***自主性原則

  教師在教學中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問題的發現者,他們將我們平常意識不到的教學行為,沒有深思的教學觀念等進行及時反思與研究,並將研究成果直接應用於教學實踐,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效果,豐富教學策略,進而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二***真實性原則

  教學反思大多反饋的是課堂教學的主觀感受,要使教學反思有實用價值,必須如實地反映每堂課教學優劣,包括教學目的要求落實與否、教學原則貫徹與否、教學方法運用的利與弊、教學內容的完整與疏漏和教學效果的好與壞等。

  ***三***及時性原則

  必須堅持教學反思的及時性,且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教學反思只有及時,才能保證其真實有效、有極強的針對性,為以後的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等到再次授課時,在“揚棄”中進行教學更新,為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四***個性化原則

  教學反思雖然有時也需要同伴的支援,但其性質還是個人行為,是依靠教師個體獨立思考來進行的。教學反思使教師形成個性化的教學魅力、個性化的教學模式、個性化的教學風格。

  ***六***:教學反思的型別

  ***一***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教學後反思

  根據教學的基本流程,教學反思可以分為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教學後反思。

  1.教學前反思

  教學前反思是教師在課前思考如何組織教材,課堂中應重視的內容,具體實施方法,學生的需要和滿足這些需要的具體目標,以及達到這些目標所需要的動機、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等。還要在對本學科、本冊教材、本單元、本課時進行教學計劃時列出反思的關鍵專案。如需要教給學生哪些關鍵概念、結論和事實;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是否準確;教學內容的深度和範圍對學生是否適度;所設計的活動哪些有助於達到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是否符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徵;哪些學生需要特別關注;哪些條件會影響課的效果等等。

  2.教學中反思

  教學中反思即課堂反思,也叫調控性反思。課堂教學是一個複雜、動態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總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突發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具備較強的應變能力,反應要快,要及時對問題進行思考、分析,尋找產生問題的原因和解決方法,及時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教師要善於抓住有利於教學計劃實施的因素,因勢利導,根據學生的反饋對教學計劃進行修改和調整,不可大修大改。順應學生的發展需要,保證課堂教學順利而有效的進行,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3.教學後反思

  教學後反思是指在一堂課或一個階段的課上完後,對自己已經上過的課的情況進行回顧和評價。教學後反思也是目前最廣泛的反思形式。教學後反思可以使教師直觀、具體地總結教學中的長處,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和解決問題的辦法;再次,教學後反思有利於培養教師的思路和分析能力、鑽研與創新精神,有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二***自我反思和集體反思

  根據反思的主體,教學反思可以分為自我反思和集體反思。

  1.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通過自我反省的方式來進行的反思,自我反思源於反思主體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教育,它是反思的最主要形式和最高境界。

  2.集體反恩

  集體反思是指與同事一起觀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學實踐,與他們就實踐問題進行對話、討論,是一種互動式的活動,它注重教師間成功的分享、合作學習和共同提高,有助於建立合作學習的共同體。

  ***三***縱向反思和橫向反思

  根據反思物件,反思可以分為縱向反思、橫向反思。

  1.縱向反思

  即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一個認識物件放在歷史過程中進行思考和梳理。同時不斷地獲取學生的反饋意見,並把它作為另一個認識物件進行分析,最後把兩個具體的認識物件進行整合思考。

  2.橫向反思

  教學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謂跳出自我就是經常地開展聽課交流,研究別人的教學長處,通過學習比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從而提升自己。

  ***四***理論反思和經驗反思

  根據教學理論深淺程度,教學反思可以分為理論反思和經驗反思。

  理論反思是指通過理論學習或通過理論與實踐的對照進行的反思,它是對教學的巨集觀反思。經驗反思是指總結個人教學經驗的反思,它是對教學的微觀反思。

  ***七***:教學反思的方法

  ***一***行動研究法

  教學反思中的行動研究,指的是教師與教育理論工作者或其他成員共同去研究本校本班級教育教學中的實際情況,解決日常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從而不斷地改進教育教學工作的一種研究。行動研究直接著眼於教學實踐的改進。行動研究的程式包括計劃-行動-觀察-反思四個環節。其中,計劃與反思最為重要,計劃始於解決問題的需要,它要求研究者從現狀調研、問題診斷人手,弄清楚現狀如何,存在哪些問題;創造怎樣的條件、採取哪些方式才能有所改進。

  ***二***自我提問法

  指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自我觀察、自我監控、自我調節、自我評價後提出一系列的問題,以促進自身反思能力提高的方法。這種方法適用於教學的全過程。

  ***三***教學診斷法

  教師可以從教學問題的研究人手,挖掘隱藏在背後的種種教學理念方面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自我反省法和小組“頭腦風暴”法,收集各種教學“病例”,然後歸類分析,找出典型“病例”,並對其進行分析,重點討論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各種教學觀念,最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四***比較法

  教師應該多觀摩其他教師的課,並與他們進行對話交流。通過觀摩公開課、聽專家講學等多種形式關注最新的教學動態,在觀察、對比、反思、修正的過程中使自己的教學更合理。通過學習比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方法上的差異,從他人的教學中得到啟發,從而提升自己。

  ***五***閱讀新知法

  閱讀新知法是指教師採取各種手段蒐集所要解決問題的資訊,通過閱讀相關的資訊獲取新的想法和觀念,幫助教師獲取新的資訊和觀點,為自己所要解決的問題提供新的見解和可能的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