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樂亭遊春原文及翻譯賞析

  《豐樂亭遊春三首》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的組詩作品。今天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豐樂亭遊春》原文及翻譯賞析,希望你喜歡。

  《豐樂亭遊春》原文

  唐/歐陽修

  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

  遊人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

  《豐樂亭遊春》註釋

  ①豐樂亭:位於安徽滁州市西南豐山北麓、琅琊山幽谷泉上,為歐陽修於宋慶曆六年***1046***在滁州任知州時所建。

  ②太守:漢代一郡的地方長官稱太守,唐稱刺史,也一度用太守之稱,宋朝稱權知某軍州事,簡稱為知州。詩裡稱為太守,乃借用漢唐稱謂。

  ③紅樹:開紅花的樹,或落日反照的樹,非指秋天的紅葉。

  ④長郊:廣闊的郊野。

  ⑤老:逝去。一作“盡”。春將老:春天將要過去。

  《豐樂亭遊春》翻譯

  【譯文一】

  鬱鬱蔥蔥的綠樹間交加著鳥兒的啼叫鳴歡,萬里晴空下款款的春風將落下的花瓣吹拂得四處飛舞。我就迷醉在這一片的鳥語花飛的大好春光之中,待到第二天酒醒的時候才發現春天已經將要結束了。

  【譯文二】

  綠樹錯雜交集山鳥歡樂鳴啼,晴風盪漾,落花在風中紛飛。鳥歌花又舞,太守我陶然酣醉,明天酒醒時,春光怕是早已歸。

  《豐樂亭遊春》賞析

  境,寄情山水。抵滁次年,因偶然發現琅琊山幽谷泉泉水清甜,風景幽異,“於是疏泉鑿石,闢地以為亭”,取名“豐樂”,還寫了一篇《豐樂亭記》,其中說:“四時之景,無不可愛。”

  《豐樂亭遊春》,詩共三首,都寫春景。前兩首寫春光濃豔,太守與遊人忘情怡樂,陶醉其中,這裡選的是第三首。

  首句“紅樹青山日欲斜”的時間概念是“日欲斜”,正因紅日快西沉了,夕照中的樹才是紅的,而夕照陰面的山色依然青翠一片。日色將暮,“紅樹青山”還是極美的一幅春景。不說夕陽好,但說夕陽斜照下的“紅樹青山”,把傍晚春光寫得如此豔麗,那惋惜惆悵之情固然隱約難去,但到底還側重對春光的流連依戀。

  次句“長郊草色綠無涯”,意境類似首句,碧草無涯,實是暮春景色。但這一句卻寫得生機旺盛。後來蘇軾寫暮春:“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蘇詞的“芳草”句足可撥去楊花飄盡的薄愁,未嘗不得力於歐詩的“長郊草色綠無涯”。

  首句寫日色將暮,仍有“紅樹青山”的豔麗景色;次句寫春將歸去,又化出“草色綠無涯”的遍野生機;這樣,多情的遊客才不忍離去:“遊人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

  即使是黃昏春老,仍然踏著滿地落花,來往流連於豐樂亭前。春情深,遊興濃,寫得纏綿酣暢。歐陽修於逆境中能褪盡傷感,自有其開闊襟懷在。

  《豐樂亭遊春》作者簡介

  歐陽修***公元1007—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聖八年***公元1030年***進士,曾任西京留守推官,館閣校勘。正直敢言,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因范仲淹事痛責諫官高若訥,貶為夷陵令。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官至知制誥,次年為河北都轉運使。慶曆新政失敗後,為范仲淹、韓琦等申辯,貶知滁州,徙揚州、潁州。後累遷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神宗時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徙青州、蔡州。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諡文忠。歐陽修是北宋詩***新的領袖,一代文宗,散文名列唐宋八大家,又是其中影響較大的一位。詩歌力矯“西昆體”流弊,清新俊爽,蘇軾稱其“詩賦似李白”。長篇古詩亦頗受韓愈影響。詞也是一大名家,與晏殊並稱“晏歐”。又是著名的史學家,與宋祁同修《新唐書》,獨力完成《新五代史》。其它尚有筆記、詩話等著述。有《歐陽文忠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