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指導方法

  學校教育中,每個學科在向學生傳授特定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還要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就是有效的學校教育,這就是新課程三維目標融合的實質,下面是小編給大家介紹。

  從初一開始,學生才系統的學習歷史。雖然我們常常說學習沒有固定的方法,但是好的方法可以使學生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歷史的學習也是一樣。

  “教的最高境界是不教”,教育的真諦在於“教會學生學習”,歷史教學中應樹立以學生學習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指導無疑是教給學生獲取歷史知識和提高能力的金鑰匙。

  歷史學法指導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各種歷史學習活動,從而獲得知識、形成歷史學習能力的手段。教師在進行歷史學法指導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歷史指導方法:緊扣教材,指導學法

  教材不同,學法也不一樣,沒有統一的“學法”模式,即使同一內容,因學生物件、教學條件不同,學法也不盡相同,關鍵是揭示客觀而普通的學習規律。教學活動中,可以從多方面、多角度揭示學習規律。

  歷史指導方法:注意過程,概括學法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是不滿足於只讓學生掌握現成的知識,能說出正確的結論,而是注意學生的學習過程。歷史學習是一個從感知歷史到積累歷史知識、從積累歷史知識到理解歷史的過程。引導學生參與合理的學習過程,實際上就是引導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對學習過程的指點,實質上的幫助學生對學習物件逐步提高認識層次。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我們應該注意學生的不同情況,並以此為基礎,靈活地調控或變換教學過程,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到達學習目標。

  歷史指導方法:教師示範,展示學法

  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疑難,思維受阻的時候,教師要做出示範,,展示學法,以法獲知,供學生仿效。教師講課本身也是學習方法的示範,通過教師的示範、指導、訓練,讓學生掌握常用的學習方法,再應用這些方法,獲得課本中的歷史知識,再獲取課外歷史知識。其次教師也要向學生介紹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從簡單的模仿學習方法到較高層次的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