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首輔王錫爵

  王錫爵***1534~1614***字元馭,號荊石,南直隸太倉***今屬江蘇***人,太倉歷史上官位最高的一品大員。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王錫爵人物生平

  據王氏譜牒記載,王錫爵為北宋真宗時宰相王旦的後裔。元代時,王錫爵的祖輩避戰亂而南下,其中一支遷徙至今太倉瀏河。王錫爵為太倉王氏第十一世孫。相傳,王錫爵出生時,正巧有一群喜雀飛集其家院宅,因古時“雀”與“爵”通假,遂起名錫爵。

  王錫爵自幼聰明穎異,嘉靖三十七年***1558***鄉試第四名,嘉靖四十一年***1562***壬戌科會試第一,廷試第二,授編修,累遷國子監祭酒,以謹慎嚴厲著稱。萬曆五年***1577***升詹事府詹事,併兼管翰林院、充任掌院學士。此時,戶部侍郎李幼孜為了討好張居正,提出“奪情”之議***即可以在職居喪不守孝***,與封建思想不符遭到眾臣反對,神宗卻對翰林編修吳中行等奪職並廷杖,王錫爵求情皇帝與張居正均無效,並送禮為他們充軍餞行。萬曆六年***1578***張居正回鄉安葬父親,不少官員聯名請張居正回朝,錫爵拒絕簽名,卻申請回家探親,直到父親病亡。

  張居正去世後,受到反對派的瘋狂攻擊,神宗也置張居正的豐功偉績於不顧,一反常態,對他這位“恩師”、“先生”大打出手。張居正死後的第一年就被追奪官爵,第二年家產被充公,家屬被充軍。神宗召回了一大批當初反對張居正的人。當時很多朝臣都以詆譭張居正為自己撈取名利,而王錫爵卻上書當權者,指出:張居正為相時幹了很多有益的事,是有政績的,不應該全盤否定。認為“江陵相業亦可觀,宜少護以存國體。”

  萬曆十二年***1584***冬,王錫爵被召回朝中,拜為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成為宰輔。王錫爵一上任便奏請神宗:疏遠諂媚之臣,禁止鑽營求官,戒除虛浮,節約開支,廣開言路。這些建議均被採納,並受到神宗的褒獎。

  當初,李植、江東之與大臣申時行、楊巍等人相謀劃,認為王錫爵在朝廷內外頗負時望,而且過去與張居正不合,所以力推王錫爵加入內閣。待王錫爵入閣後,與申時行十分投機,反而出疏竭力排擠李植等人,李植等遂去。當時申時行為首輔,許國次之,王錫爵位在第三,三人同為南方人,而且王錫爵與申時行又是同科,同郡,然而申時行生性柔和,而王錫爵性剛負氣。

  萬曆十六年***1588***,王錫爵的兒子王衡,參加順天府鄉試,位列第一。禮部郎官高桂、刑部主事饒申上章奏論,以為此科大臣子弟連連中選,恐有不公,請複試舉子。王錫爵十分氣憤,連連上章為自己申辯,言語十分激憤。複試結果,王衡仍排第一。因此,饒申被逮下獄、除名,高桂貶斥邊方。御史喬璧星請皇上戒諭王錫爵,務必要寬洪大量,作一個“休休有容”的大臣。王錫爵又上疏為自己辯白。此事對王錫爵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使他的威望有所降低。

  當時群臣紛紛上書請神宗早立皇儲,以定國本,神宗皆不聽。王錫爵上疏建議神宗“勤御朝講,日親大臣,經常披閱章疏而早定根本”,神宗“溫旨報聞”。萬曆十八年***1590***元日,神宗駕御毓德宮,召內閣輔臣進見。神宗牽著皇長子的手,用以說明他們父子二人關係很融洽,沒有廢長立幼的意思,大臣們連忙跪拜。神宗於是手諭各大臣:“倫序已定,朕何敢私?特以皇長子羸弱,待十年後,大典並行。”

  萬曆十九年***1591***夏,以母親患病,王錫爵請假探視,滯留不歸。萬曆二十一年***1593***,申時行、許國、王家屏相繼離開內閣,宰輔乏人,神宗遂又召王錫爵回朝,拜為首輔。此前神宗曾答應於二十一年春舉行冊立大典。朝臣們都在拭目以待。王錫爵密請皇上早做打算,神宗想出新的拖延理由,將三位皇子並封為王,數年後,如果皇后仍未生育,再行冊立。王錫爵順從地奉詔擬旨,提出了“三王並封”之說。即將長子常洛,三子常洵、五子常誥同時封為藩王,虛太子位以待。此說一出,舉朝譁然。大臣們把矛頭直指王錫爵,群臣彈劾之章如雪片般飛至,造成內閣與部臣間的矛盾日益激化。一次,王錫爵對顧憲成抱怨:“當今所最怪者,廟堂之是非,天下必欲反之。”顧憲成立即反脣相譏道:“吾見天下之是非,廟堂必欲反之耳!”後迫於公論,神宗不得不取消“三王並封”。

  萬曆二十一年***1593***秋,皇太后生辰,神宗接受群臣朝賀後,獨召王錫爵於暖閣,王錫爵再次力請早定國本。神宗說:“中宮有出,奈何?”錫爵言道:“此說在十年前猶可,今元子已十三,尚何待?況自古至今,豈有子弟十三歲猶不讀書者。”神宗聽了很感動。萬曆二十二年***1594***神宗終於下詔,請皇長子出閣讀書。禮節依太子出閣的舊制,舉朝上下一片欣慰。

  王錫爵在任首輔期間,曾奏準停止江南織造和江西陶器,減雲南貢金,出內庫錢糧賑濟河南饑民,神宗全都照準。他還解救過李沂,力爭不宜用廷杖。以上都受到大家一致稱讚。但在考察在京官員時,考功郎中趙南星因秉公罷黜了一些不合格的官員,這其中有大學士趙志皋的弟弟,也有王錫爵的舊屬,於是內閣與部臣的關係再起衝突,結果神宗下旨將趙南星先是降三級,調外任用,後竟革職為民。連一大批為他上章呼冤的大臣也都受到貶謫。朝臣們自然把這些都算在首輔王錫爵的身上,認為是他一手操縱的,因此對他十分憤恨。王錫爵多次上書申辯無效,遂連上八疏辭去了相職,回鄉養老。七年後,皇太子冊立東宮,神宗特遣官賜敕存問,言:“冊立朕志久定,但因激阻,故從延緩。知卿忠言至計,尚鬱於懷,今已冊立、冠婚並舉,念卿家居,繫心良切,特諭知之。”

  萬曆三十五年***1607***,廷推內閣大臣時,神宗雖然任用了于慎行、葉向高、李廷機,但仍惦念王錫爵,特加少保銜,遣官召他赴任。王錫爵三次婉辭不就,神宗堅持任用。當時言官們的勢力很強,每日奏章不斷,王錫爵遂進密帖給神宗,讓神宗“於章奏一概留中,特鄙夷之如禽鳥之音。”言官們聽說後,引起公憤。紛紛上章彈劾,將此前舊賬又都搬出。王錫爵本不準備就職,於是更加決心杜門養老。神宗雖然越加眷顧,王錫爵就是執意不出。三年後,病逝於家,享年77歲。朝廷贈他太保銜,賜諡號文肅。

  與申時行

  王錫爵與申時行都是萬曆皇帝親政時期的宰輔,兩人同是蘇州人,但他倆性格完全不同:申時行忍辱負重,甘當“和事老”,堪稱蘇州柔性政治家的典型,而王錫爵純正直率,剛直負氣。在蘇州宰相中,王錫爵與申時行的關係最為密切,兩人有許多相同點:王、申兩人同是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一同參加壬戌科會試,一同參加殿試,同是一甲進士。申時行是一甲第一名狀元,王錫爵緊隨其後是一甲第二名榜眼;王錫爵雖然屈居第二名,但他是會試第一名會元。王、申兩人同在翰林,兩人同是萬曆朝的宰相,都官至首輔。

  申時行於萬曆六年三月***1578年***以吏部左侍郎兼任東閣大學士***副宰相***,入閣參與機務;七年十二月,加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十一年九月,由太子少保晉太子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首輔***,十二年九月,晉少師太子太師,中極殿大學士,至十九年九月***1591年***致仕。王錫爵入閣比申時行晚了六年半多,萬曆十二年***1584年***十二月以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 副宰相***,次年六月正式入閣;十五年二月,晉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首輔***,十九年六月歸省;二十一年正月還朝,二十二年***1594年***二月,晉太子少傅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同年五月致仕。

  兩人都有共同的愛好,喜歡崑曲,家裡都養有戲班子,都有相當高的水平。明末,蘇州一帶士大夫家蓄養戲班成風。王錫爵家的戲班請來崑曲創始人魏良輔的嫡傳弟子趙瞻雲和魏良輔的女婿、歌唱家張野塘指導,可見其檔次之高。湯顯祖的《牡丹亭》***又名《還魂記》***問世後,第一個演出該戲的便是王錫爵家的戲班子,演出達到了“曲盡其妙”之境界。而申時行家的“申班”則更勝一籌,人稱是江南梨園之首。“申班”尤以演《鮫綃記》最佳最有名氣,時有“申鮫綃”之譽。

  著述名錄

  王錫爵博學多識,著作有《王文肅集》53卷,附錄2卷,《文肅奏草》23卷。王家喜藏書,家有“賜書堂”,收藏書籍、書畫甚富。王錫爵筆法秀穎,依稀有翡翠蘭苕狀,著名的書法家董其昌稱他“深於書。書尤深於唐碑。晚年猶懸碑刻滿四壁,特不欲以書名耳。小楷清整秀勁,大可徑寸者尤骨重脈和,特寫合作。

  後代子孫

  王錫爵獨子王衡也是榜眼,人稱“父子榜眼”。王衡自幼體弱多病,先於其父辭世,留下獨子王時敏。王時敏自幼由祖父撫養,祖孫感情甚篤,直到弱冠之年成婚,才離開祖父獨居。王時敏青出於藍勝於藍,成就為一代大畫家,被時人譽為“國朝畫苑領袖”,是享譽海內外的“四王畫”領銜人物,佔畫壇正統地位近三百年。王時敏生有九子,個個都參加過科舉,考中進士。其中最有名氣的當屬第八子王掞,清代官至大學士,因此人稱“祖孫宰相”、“兩世鼎甲”。錫爵子王衡和孫王時敏又蔭贈一品,因此,又稱為“四代一品”。王掞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是以太子老師的身份與康熙老臣的身份頻頻亮相於熒屏的。

  王時敏的孫輩中最著名的當屬次子王揆之子王原祁。王原祁因畫藝著稱於世,受到康熙皇帝的青睞,與王時敏、王鑑、王翬合稱“四王”,其畫風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王錫爵的後代在太倉世代居住,其家族的影響力經久不衰。

  人物評價

  王錫爵當宰相能以大局為重,勤政廉潔,敢於建言,勇於直諫。當年以文淵閣大學士入閣,到朝即提出“禁諂諛、抑奔競、戒虛浮、節侈靡、闢橫議、簡工作”6項建議。這些都是與關朝政的大事,都堪稱是當務之急的大事,因此全為皇帝所採納,並受到褒揚。他過於清介耿直,因而沒能更好地發揮其作用。

  《明史》概括王錫爵的性格特點,用了4個字“性剛負氣”。性格剛直,應該說是一個人的優秀品德,難能可貴;但是,負氣就有感情用事的成分,特別是作為朝廷大臣應該考慮到方方面面,決不能感情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