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吃什麼菜好呢

  冬季已經到了,很多人已經開始準備進補了。那麼冬天吃什麼菜好?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歡迎參閱

  冬季進補家常菜

  1.冬瓜燉排骨

  將排骨剁塊洗淨焯去血水,冬瓜去皮洗淨切方塊,香菇洗淨,炒鍋倒油爆香蔥姜大料,放入排骨翻炒片刻。加入適量的料酒和清水,大火燒開轉小火燉1小時。再倒入香菇和冬瓜燉30分鐘,最後加少許鹽、少許雞精調味即可。

  2.黃芪當歸羊肉湯

  羊肉洗淨,鍋中放入橘皮,煮沸之後就將橘皮撈起來丟掉,然後再放入幾個橘皮繼續煮,重複3—5次就可以去除羊肉的羶味。當歸、黃芪、黨蔘洗淨,裝入紗布袋內,紮好口。蔥、姜洗淨,分別切段切塊。將羊肉、當歸、黃芪、黨蔘、蔥、姜以及料酒進鍋中,加入適量的水。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煨燉,直至羊肉熟爛即成。

  3.麻條山藥

  取鮮山藥250克,熟芝麻粉30克,精製植物油、白糖各適量。先將山藥洗淨去皮,切成4釐米長的段,再改成1釐米寬的條,要求整齊。炒鍋上中火,放油燒至五成熱,下山藥條炸透,倒入漏勺。炒鍋留少許底油,將白糖下鍋燒開,炒成液狀能拔出絲時將山藥下鍋,顛翻掛勺糖汁,將芝麻粉撒上,裝在抹油的盤中即得。

  4.松子猴頭

  冬季進補吃什麼好呢?松子猴頭是不錯的選擇。松子猴頭是採用鮮猴頭菇250克,松子仁50克,雞蛋清1個,青椒25克,紅椒15克,精製植物油250克,精鹽、味精、黃酒、鮮湯、幹澱粉、溼澱粉各適量。先將猴頭菇剪去根,洗淨,入沸水鍋中焯透取出,放入冷水中過涼,撈出瀝乾水,切成粗粒,放入碗內,加雞蛋清、幹澱粉抓勻。青椒、紅椒粒煸炒片刻,倒入松子仁、猴頭菇粒,放油燒熱,加精鹽、味精、黃酒燒沸,用溼澱粉勾芡即成。

  5.鹿鞭燉雞

  鹿鞭100克,母雞1只,桂圓15克,枸杞子15克,杜仲15克,巴戟天15克,肉蓯蓉25克,熟地25克,陳皮5克,黃酒50克,生薑片5片,精鹽適量。先將鹿鞭順其長度剖開,將尿道層用刀片掉,再用沸水燙去表皮,然後再去掉一層白皮,洗淨切成段。母雞宰殺去毛及內臟,洗淨。桂圓、枸杞子、杜仲、巴戟天、肉蓯蓉、熟地、陳皮一同裝入紗布袋、紮緊袋口。將鹿鞭、雞肉與藥袋一同放入砂鍋中,加清水適量,用旺火燒開後轉用小火燉至鹿鞭、雞肉熟爛、加入精鹽調味即成。

  6.清蒸魚

  鯽魚去鱗、去內臟,刮乾淨肚子裡面的黒膜,在魚身上切一字刀。將魚身上抹上鹽、料酒、胡椒粉醃幾分鐘。放入盤中,倒入蒸魚豉油,放上薑絲、蔥絲、紅辣椒絲。大火蒸10分鐘。鍋中放入適量油燒熱,澆在魚身上即可。

  7.紅燒羊肉

  將羊肉洗乾淨剁塊。焯去血水備用。 鍋內放入適量冰糖慢慢加熱至溶化,放入羊肉塊翻炒。加入料酒、生抽、老抽,將羊肉翻炒上色。倒進電壓力鍋,放入蔥段、薑片、胡椒粉。加壓20分鐘後,加入適量鹽調味,撒上蔥花即可。

  冬季進補的禁忌有哪些呢?很多人都以為冬季進補就是不斷的吃,其實冬季進補不可盲目,否則容易傷身。不能一味的選擇名貴的藥材進補,其實以上幾道家常菜就是不錯的選擇。

  冬天吃什麼

  1、紅糖水

  寒冷的冬季強調溫補,就飲品來說,紅糖水是最好的溫補品。紅糖有“東方的巧克力”的美譽,其好處在於“溫而補之,溫而通之,溫而散之”,具有化淤散寒、暖胃健脾、緩解疼痛的功效,且富含豐富的鈣、鐵等人體必需的礦物質與微量元素。紅糖水一定要煮一下。將紅糖煮成紅糖水喝比直接用熱水沖泡更容易吸收其中的營養成分,且更加具有補中益氣、健脾胃、暖胃的功效。

  2、山楂

  冬季是山楂的上市季節,山楂既是食品又是藥品,具有開胃、消食、活血的功效,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山楂含有枸櫞酸、蘋果酸、抗壞血酸等有機酸,這些有機酸能夠增加消化酶分泌。

  山楂最突出的益處是能防治心血管疾病,因為山楂含黃酮類化合物,對防治心血管疾病,降低血壓和膽固醇、軟化血管及鎮靜有一定作用。冬季熬山楂湯或者用山楂來泡茶,最好搭配決明子,能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

  3、花生

  深秋後的花生成熟,秋後初冬適量吃些花生、花生油、花生醬、花生飲料等花生製品。花生性味甘、平,可健脾和胃、潤肺化痰、益氣止血,用於脾虛消瘦、食少乏力、乾咳少痰、產後乳汁不足等症。李花生中的脂肪可使肝內膽固醇分解為膽汁酸,促進排洩,從而降低血中膽固醇含量,用以預防動脈粥樣硬化。花生不宜炒吃,原因是消化吸收不好。

  4、栗子

  栗子有“千果之王”的美稱,還是益腎宜氣的“補藥”。栗子主要功效為養胃健脾、補腎強筋,老少咸宜。現代醫學研究發現栗子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和各種維生素,有抗高血壓***心胸外科 心血管內科***、冠心病***心血管內科***和動脈硬化***心胸外科 心血管內科***的功效。栗子燉雞,適合脾虛怕冷的人,有益氣補腎的功效。

  5、枸杞

  一般冬季的養生原則應以益氣助陽,滋陰補腎為主,而枸杞就是冬季進補的好選擇。枸杞是上乘的滋補藥,含有人體必需的各種營養成分,其中蛋白質為20%左右、脂肪為10%左右,糖為40%左右,剩下的30%左右為無機鹽和多種維生素,主治肝腎陰虧、腰膝痠痛、視力衰弱和糖尿病***內分泌科***等症。

  6、紅薯

  冬天吃個熱熱的紅薯,是最愜意的事情。紅薯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胡蘿蔔素、維生素以及鉀、鎂、銅、硒、鈣等10餘種微量元素。此外,紅薯中含有豐富的鉀,能有效防止高血壓***心胸外科 心血管內科***和預防中風***腦外科 血管外科 神經內科***。

  雖然人們習慣吃烤紅薯,但實際上,蒸紅薯才是更健康的選擇,不僅能減少營養的流失,還能減少因烤制而生成的有害物質。

  7、白蘿蔔

  冬季人們為抵禦寒冷,往往吃肉較多,吃肉則易生痰,易上火。搭配涼性的蘿蔔,能起到清涼、解毒、去火的作用。在我國民間有“小人蔘”之美稱,也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之說。蘿蔔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種維生素,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比梨高8—10倍。蘿蔔不含草酸,不僅不會與食物中的鈣結合,更有利於鈣的吸收。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