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一年級學習不好怎麼辦

  ?一年級的孩子大都比較喜歡玩還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這個時候只要父母稍微引導一下就可以讓孩子好好學習了。具體方法請看下面,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小孩子學習不好的解決方法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小孩子學習不好的解決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興趣是孩子學習的最佳導師,我女兒以前也是不愛學習,就對電腦遊戲感興趣。後來我在朋友的介紹下給他買了一臺動腦機給她玩,玩中包含著學,這樣的“糖衣炮彈”很管用。比方說遊戲“連連看”“對對碰”她最喜歡玩了,但網上的都是不動腦子純消磨時間型的,對孩子沒任何益處。但動腦機裡的就不一樣,可以邊連邊鍛鍊速算,或是邊碰邊學習漢字拼音。女兒玩得很“自覺”,學得也很“自覺”,現在的速算和生字進步很多!還有遊戲“貪吃蛇”,通常手機裡的也就是吃方塊,但動腦機裡的是吃單詞,我女兒就是這樣“吃”會了好多老師都還沒教的新單詞,不單是會念哦,還會把最難的拼寫記得牢牢的!

  好習慣比成績更重要

  我一直是主張,小學時期,不用太在意孩子的成績好壞,但一定要養成好習慣。像寶媽提到的這種“明日復明日”的習慣,我兒子也有過這個時期,但凡他性子一來,就總是把該做的時期推到明天。當時跟朋友提到這個情況,朋友說他那兒有一套米卡,講的恰好是這個問題,我就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沒想到,兒子一下就看進去了,最後還搖頭晃腦地說,米卡說了,今天的事情要今天做!後來我又給他訂了半年,小傢伙學了不少,很多基礎的小遊戲把他的學習興趣也引匯出來了!挺不錯的

  培養孩子的自制力 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動輒發怒,當有人對他講話嚴厲,或他自己的想法碰壁時,馬上就激動起來。這是家長對孩子過分寵愛而造成的後果,也會引起孩子不愛學習。

  孩子學習不好的原因

  1、注意缺陷:主動注意保持時間達不到孩子年齡和智商相應的水平,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暫,易受環境的干擾而分心,在學習和遊戲時不能全神貫注,不能濾過無關刺激,對來自各方的刺激幾乎都起反應。少數患兒表現為凝視一處發呆,端坐於教室中眼望老師,而內心活動早已飛了出去。輕度注意缺陷時,可以對自己感興趣的活動集中注意,如看電視、聽故事等;嚴重注意缺陷時,對任何活動都不能集中注意。

  2、社會心理因素:不良的社會風氣和同伴影響、家庭經濟困難、住房擁擠、家庭不和睦、父母關係不和或離異、教養方式不當、溺愛或放縱、父母性格不良、母親患癔症或抑鬱症、父母有反社會行為或物質依賴、家庭成員對兒童的身體或心理虐待、兒童的需求不受重視、童年與父母分離、教師教育方法不當等因素均可促使多動症的發生以及持續存在。

  3.其他因素: 各種原因所致的輕微的腦損傷,影響神經系統的功能,都可能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和活動過度。維生素缺乏、食物過敏,食品的調味劑、新增劑,血鉛水平升高,血鋅水平降低等也可能促使產生多動症。

  孩子不愛學習的解決方法

  一,前提:瞭解孩子的生理與心理特徵

  孩子與成人的生理、心理特徵相比具有較大差異,這就決定了孩子獨特的學習方式。成人的學習更多著眼於書本知識、技能和經驗等,而幼兒階段孩子的學習更多從物體的色彩、圖畫的線條等表象來進行認知。

  孩子對事物有獨特的視角和解讀方式,將成人的想法和感情強加於孩子,是件愚蠢的事情。家長應該試著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用孩子的思維方式去理解他,創造一種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保持孩子學習的興趣,並且養成良好習慣。

  二,基礎:珍視孩子的每一次嘗試

  對於孩子的每一次嘗試,不管他做得如何,家長都要給予適當的讚揚,這有利於孩子自信心的培養。例如,兒子嚷著買玩具飛機,我說,不如爸爸教你折個紙飛機吧?兒子欣然同意。我邊折邊給他講解,摺好後兒子非常高興,自己也想嘗試摺紙飛機。第一次折出的根本不像飛機,但我還是鼓勵他,說:“比爸爸第一次折的好多了。”聽到我的表揚,他的興趣更濃了,一連折了好幾個飛機,慢慢地越折越好。

  三,途徑:和孩子一起學習

  孩子年齡小,很難安分下來獨自看書,這就需要家長抽出時間來進行親子共讀,逐步引導孩子對書本感興趣。兒子原本也不愛看書,每次買了新書給他,他都只看幾眼就扔到旁邊。後來我改變了策略,和他一起閱讀,用生動的語言、形象的動作描繪書中故事,有時還編一些琅琅上口的兒歌來複述。堅持一段時間後,兒子慢慢地對書本閱讀有了興趣,喜歡找我一起看書,勁頭也越來越大。

  親子共讀時,建議家長對孩子感興趣的內容先示範複述,然後再讓孩子嘗試複述,即使孩子複述的內容並不完整,也別忘了鼓勵和表揚,給孩子以滿足感,從中培養學習的興趣。

  四,方法:使用遊戲和情景模擬形式

  遊戲是父母與孩子進行直接情感交流的過程,也是發現孩子興奮點和不足之處的方法,這種親子教育能寓教於樂,寓教於玩,非常直觀形象。遊戲的素材可以是身邊小事,也可以是寓言或童話,通過遊戲和情景模擬的方式使孩子熟悉內容,培養學習興趣。在家裡,我們對《漁夫和金魚的故事》進行了情景模擬,孩子演老太婆,我演老漁夫,孩子媽媽演小金魚。通過幾次這樣的遊戲模擬,孩子不但牢記了故事內容,還能自編自導發展成其他結局,大大開動了思維,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鞏固:創造多元化的學習空間

  孩子在幼兒園階段,並非是培養學習書本知識的階段,而是培養綜合素質和創新思維的關鍵階段。孩子的各種行為習慣、思維方式、心理健康等情商元素,都是以後學習、為人處事的基礎,決定了日後發展的持續力和可塑性。因此,這個階段不能以認識多少字、會背多少詩等量化的東西為衡量學習程度的標準。家長不妨多帶孩子接觸自然,接觸社會,為孩子創造更多學習的空間。譬如,到外面碰到熟人時,學習使用禮貌用語;到別人家做客時,學習與其他小朋友相處;在超市購物後,可讓孩子自己排隊付錢,學習遵守公共秩序……從日常身邊的小事開始,多角度、多層面地拓展孩子學習的寬度與廣度。小卡爾威特所著的《後天神童》中有這樣一段話:人都喜歡做自己願意做的事,只要有興趣,多大的困難都能克服;如果不喜歡,不論怎樣強迫都產生不了作用。對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也一樣,學習不是負擔、更不是煩惱,讓學習成為孩子的興趣愛好,才是最好的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