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迎春花的散文

  冬去春來,萬物復甦,山川脫去了厚厚的棉衣,換上漂亮的春裝,迎來美麗無比的花朵。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篇,希望大家喜歡。

  篇1:迎春花美麗

  對於花,我想沒有誰會不喜歡。因為鮮豔美麗、燦爛陽光、清香悠遠,總會讓目光停留,讓心留戀,而且還會讓人聯想翩翩。我是在山裡長大的,見過的野花很多,但能讓我叫出名兒的卻沒有幾種。不是花無意,也不是我無情,只是那些年何來時間去追求這種高雅的賞花情趣呢?

  如今為人之師也有一段歲月,加之學校校園現在皆成了花園式,我有機會賞到了更多的花。

  春天來了,學校花壇裡的花兒全綻放了,最先開放的是臺階旁的兩株。儘管早春時節,天氣乍暖還寒,梅花還沒有完全枯萎,可是這兩株花卻也迎寒怒放。它們好像不是為了別的,單單是為了在梅花將謝,春花還未開時,填補這一時間段的空白與單調。另有一層之意,那就是為了迎接春天的到來,它要做迎春的使者。當然,或許我的理解都錯了,它們只是在適應自己的時節裡綻放精彩,不為了別的,就為了不讓生命在一年裡留下遺憾,才在冬末春初時燦爛。

  冬的確還沒有走遠,春陽也還帶著寒意,世界也只是剛睜開朦朧的睡眼,可我眼前的花卻開得如痴如醉。凌寒獨自開,那不是梅的秉性嗎?可這花卻偏偏不是冬梅。我明白了,世間不單單隻有梅迎寒而開。我想,大概是因為春天是新娘,新娘來了,那總得有所表示吧。於是,滿樹的燦爛,耀眼出金子般的誠意。春天這位新娘也就真的來了,起初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後來也就乾脆把世界擁入自己的懷中。想來生命的相戀,又何尚不是如此,開始總是含蓄,待到相識已久,一切也就不再遮遮掩掩,而是轟轟烈烈。

  花香太濃了,花色是那麼的陽光與燦爛,我靠近花旁,發現花樹上掛著署名的花牌——迎春花。原來是迎春花,先前常聽這個花名,或許也看過,但是不能把花名與花樣對接起來,算不上是真認識,這回才真正認識了迎春花。

  很美,金燦燦的,滿樹都是,秀麗而又端莊,非凡中見氣質。花如蝶,那麼富有動感。微風來時,猶如無數金色的蝴蝶滿樹飛舞。那片片花瓣,宛如少女金色花裙。我無法計算出,到底有多少隻在飛舞,我的眼睛似乎有點應接不暇,每一朵都那麼耀眼,看好了這隻,又戀上了另一隻。我真想伸手去捕上一隻,讓它在我的手心裡飛舞,可是我又擔心,這伸手,驚飛了滿樹的金蝶。我靜靜地望著,陶醉著,我要讓舞動的金蝶也舞在我的心坎上,成為我心路上的精彩。

  蹲下了身子,我看到了所有的花枝下垂,小片的綠葉掛於枝條上,像是萬條垂柳綠絲絛,但絕對沒有柳樹那樣妖嬈與嫵媚。花枝特意凸挺,似乎是要將花的美與豔有意展現出來。整株樹,形如一把花傘,好美的花傘,富有生機與靈動性。

  記得此兩株花原先是在老校區,新校區落成,這兩株花也隨遷而入。隨同一起移植有很多種花,其它的大抵都沒有成活,唯獨這迎春花,還有那株高大的桂花樹成活了。後來到了新校區之後,迎春花又移植了一次,這才在水泥階梯旁紮根。我們常說,人挪活,樹挪死。迎春花不只是植物,而是有靈性的花,不畏嚴寒,不擇水土,適應性強,所以越挪也就越精神,越燦爛,這就是它與旁的花根本區別所在。

  聽種花的師傅說,迎春花培植也很簡單,一般有扦插與壓條兩種。扦插培植,春、夏、秋三季均可進行,先用剪刀剪下半木質化的枝條12-15cm長;然後插入沙土中,常灑水保持溼潤,這樣大約十五天左右便會生根。壓條,是將迎春花較長的枝條用沙土淺埋,待40-50天后就會生根,長茂盛後,春天時與主體進行分離,移栽。如此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培植,居然能凌寒開出燦爛的花,真是如此不可思議。種花的師傅還告訴我:迎春花因其像梅花一樣在冬天開放,顏色如金,所以又名“金梅”。在鄉村因為在山上時,她不像桂花、桃花那樣,高高懸掛,炫耀自己的花色,而是在腰間,所以又名金腰帶。然而因其花小,色黃所以又稱小黃花。迎春花居然有那麼多富有意蘊的詩名,我還是頭一次聽說。多麼富有質地的花名,顯得那麼富貴而有氣質。怪不得唐代詩人白居易曾有詩句讚美:“金英翠萼帶春寒,黃色花中有幾般?憑君語向遊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宋代劉敞詠歎迎春花:“稼李繁桃刮眼明,東風先人九重城;黃花翠蔓無人願,浪得迎春世上名。”添上詩人的讚美,迎春花就更加高雅。

  篇2:漂亮迎春花

  冬去春來,萬物復甦,山川脫去了厚厚的棉衣,換上漂亮的春裝,他們手牽手、肩並肩,跳著歡快的舞蹈,唱著動聽的歌,美麗的歌聲在天空中盪漾,蔚藍蔚藍的天空像剛洗刷過一樣。小燕子拖著剪刀似的尾巴飛來飛去,河邊的楊柳兒伸展出嫩嫩的枝條在微風中向我們招手,鳥兒嘰嘰喳喳彈奏動聽的旋律,一切都像春姑娘穿著美麗的裙子翩翩的向我們走來,這是迎春花盛開的季節。

  顧名思義,人們稱它為迎春花是因為它是春天裡第一個綻放的花兒.不懼嚴寒,甘願寂寞 ,獨報春先,不管是鄉間小路還是田間地坎、小溪邊、山崗上只要有一點點土,哪怕是貧瘠的也能看見見它的身影。在城市花園這個大家庭是看不到的。

  晉 陶淵明獨愛菊,曰:採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宋 周敦頤愛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唐 劉禹錫喜愛牡丹,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迎春花它沒有菊花的聖潔,蓮花的君子之風,牡丹的國色天香,古往今來它不是文人騷客筆下的寵兒,也不是擺放在陽臺上的奇花異草,但她是大自然賦予我們饋贈,讓我們聞到她的氣息,聽到她的歡笑。

  春雷過後,她伸伸腰,打打哈欠,翻個跟頭,打個滾,伸出嫩綠的枝條,一個個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像一個個小鈴鐺。一個個金燦燦的花朵,像一串串金項鍊掛在春天的脖頸上。是那麼的婀娜多姿,一片接一片,一簇接一簇,點綴著山川、大地、河流,把一個普通的小山村裝扮的這麼美麗,使人心曠神怡,不曾讓人發出聯想,她就是鄉村裡的赤腳醫生,把愛心奉獻給大地,像一個樸實的農民,在田地裡耕耘著希望,像一個鄉村教師用青春點亮未來。

  把根紮在基層,默默奉獻的人,她們都是一朵朵漂亮的迎春花。

  篇3:遇見迎春花

  感謝那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我才能見到如此美麗而頑強的花兒。就在這面山坡的岩石上一次美麗的邂逅,讓我完全顛覆了以前對於迎春花的瞭解。以前我是知道梅花不怕寒冷的。絞盡腦汁也想象不到,在如此寒冷的天氣會見到這樣令人吃驚的一幕——厚厚的積雪下面,覆蓋著一縷縷青綠色藤條,淡黃色的花骨朵順著雪被的縫隙裸露出來。那不是一朵,在我視線範圍之內的有好幾朵,她們青澀的宛如古代文人筆下的小家碧玉,絕對沒有一絲矯揉造作之感。山坡下寒氣襲人,有切膚之感,真是難以想象看似如此嬌小柔弱的花兒是怎樣在如此環境下生長?

  輕輕撥開積雪。竟然是那樣讓人驚歎,那不是先前看到的那幾朵,而是很多,幾乎每一條靑蔓都有好幾朵,毅然決然地巍然屹立於冰天雪地之間。真是難以想象嬌弱的如淑女般的花兒卻又有大丈夫般的剛毅。這需要何等的決心和勇氣?我感到自己無比的渺小。

  一陣寒風襲來,我恍然大悟:這不是普通的花兒——她是從遙遠的季節穿越而來。她洞悉大自然的一切,她不是涅般的重生,而是完成次生命中最為寶貴的洗禮。越是艱苦卓絕的條件越能體現出她的決絕;一次生命的巡迴演出,一次由死到生的蛻變。此時此刻,任何的讚美語言的都顯得蒼白,我只能由衷讚歎一句:“春天來了。”

  
猜你喜歡:

1.關於描寫迎春花的散文

2.迎春花的散文

3.描寫迎春花的現代詩

4.春季花海散文

5.春花散文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