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運動規律以丹田為核心

  談起丹田,每個習武之人都非常熟悉,丹田是習武的重要部位。太極拳運動以丹田為核心。太極拳的特點是氣沉丹田和意守丹田,內轉丹田等。習練太極拳的好處是強身健體,益壽延年,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初學太極拳感覺太極拳雜亂無章,當我們靜下心來,發現太極拳運動是有規律可循的,圍繞丹田練習,可幫我們快速入靜。

  太極拳的運動規律只有一個,以丹田為核心。這個運動規律很抽象,丹田動,首先影響腰的纏絲;影響肩、肘、手,肩、肘、手的纏絲;影響胯、膝、踝,胯、膝、踝的纏絲。

  丹田受到全身的支援,又能影響全身,形成以丹田為核心,一動全動,全身纏絲——這是一個運動形式。

  丹田是人體力量的集合地,通過學習丹田能實現物理學中的四兩撥千斤說法,並且還能增強體質。

  第二個運動形式是起式,沒有纏絲,有胸腰的摺疊運化,丹田是前後旋轉,這是第二個運動形式。

  第三個運動形式,是在第一個運動形式和第二個運動形式之間的變化,左變後、後變前、左變右、右變後,在變的時候,既往後、又往右、又往左、又往前,又往左、又往後、又往前,每一變得變四個方向。

  所以總結來說,太極拳一個運動規律,以丹田為核心,一動全動,節節貫串;三種運動形式,一個是纏繞螺旋,丹田左右旋轉;一個是丹田前後旋轉,胸腰摺疊運化;第三個在第一和二之間,既有前後又有左右。

  修煉丹田勁法可提高內勁,使內部氣血順暢,打通身體經絡,保持血液暢通無阻,有益於身體的施展。

  這三種運動形式同是一種運動規律,前後左右既有前後又有左右,都是以丹田為核心。

  所有套路,包括刀、槍、劍、棍,還有推手,都只有“丹田為核心”這一個運動規律。

  太極拳氣沉丹田的含義

  ***一***何為“丹田”

  丹田的概念原是道教煉丹派,站、坐、臥功之術語,以後被各武術流派、氣功界廣為引用,關於它的概念有多種。

  說它位於腹部臍下關元、陰交、氣海石門四穴處,從人體部位來看分為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上丹田位於頭頂百合穴,有的人說在兩眉間印堂穴。

  練氣沉丹田能打通身體經絡,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血的功效,能預防心血管等疾病。

  中丹田在胸中膛中穴,下丹田在臍下關元氣海等穴。上述諸多說法都無在解剖學上的嚴謹定義,因此極難讓我們準確知道丹田到底在哪裡,迄今解剖學依然無法證明它的存在,對此我們應該基於科學否則我們就會陷於玄說不能自拔。

  ***二***何為“氣”

  關於氣的說法也是云云種種,說它不是一般呼吸的空氣,而是一種內氣,在醫學叫做原氣、正氣、精氣,在經絡學中叫做什麼先天氣,認為是在母胎中兼承以來的。

  在鍼灸按蹺氣功治療中都原用此說武術家們把這種氣叫做中氣、內氣、正氣等都認為練到此氣功夫可達到絕頂等等,總之自古以來無論祖國醫學、武術界、宗教界都認為有這種氣存在。

  每個人都有呼吸,呼吸在太極拳中非常重要,平穩的呼吸有助於意的收放,能幫助練習者提高太極境界。

  但現代科學,生理學,解剖學都尚未查到這種氣的實質,就是研究祖國醫學、經絡學、國內外學者,對此氣的存在是否都無所適從,有人說是神經,有人說是生物電。

  有人說是人體內的一種特殊分泌物,有人說是人體內的一種特殊功能系統,真是人言言殊。

  如果我們不正確的認識這類氣為何物,它是否存在,就無法判斷這些說法以及相應的觀念,更說不上這類氣對武術運動養生中的作用,氣為何物,四千多年來對氣的概念,迄今仍然是摸不著,看不見的一具黑箱,這些所謂的氣是否存在以昭然易見的啦。

  太極拳氣沉丹田的方法

  首先,應遵循“意守丹田”的原則

  在練習中,意佔據著主導地位,沒有意的指導,任何造型動作都是完成不了的。

  陳鑫大師講:“百會穴領其全身,要使清氣上升,濁氣下降,清氣如何上升?非平心靜氣不可,濁氣不許下降至足。

  一勢既完,上體清氣皆歸於丹田,蓋心氣一下,則全體心氣無不俱下。”此理闡述了心意為先,內氣升降及動盪在於意導。打太極拳要求全神貫注,“意守丹田”不存有雜念,即要心靜用意。

  在意識的支配下,思想集中在動作上,用逆腹式呼吸配合動作,這樣使內氣存養在小腹,這樣就會形成氣沉丹田。

  其次,應遵循腹式逆呼吸的原則

  陳氏太極拳運動中,以練深呼吸為主。道學講:“虛其心,實其腹。”實其腹的練習方法,主要是練氣團聚於小腹,以腹式逆呼吸,達到“氣沉丹田”。

  保持腹實胸寬的狀態,把胸部由於運動而引起的緊張狀態轉移到腹部,使胸部寬舒、腹部鬆靜而又充實。這對增加肺活量,提高肺臟的通氣和換氣功能有良好的作用。

  開發時的呼吸,膈肌下降,使負壓增強,重心下沉,胸內壓則相反地減弱,重心上移,胸壓則相反增強,加大了肺活量。但不要一味沉氣,氣應當鼓盪,呼吸快慢要適宜拳勢和練拳者體質需要。

  練習中要求呼吸要做到深、長、細、緩、勻、柔,呼與吸之間要稍微停頓一下,完成拳的走勢。

  其三,嚴守姿勢原則

  “氣沉丹田”的做法,它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外形姿勢正確有關。姿勢正確方能氣沉丹田。

  練習“氣沉丹田”需做好,頂勁領好,尾閭中正,含胸拔背,腰勁塌下,脊柱鬆沉,命門後撐,襠勁沉著,提襠緊合,胯根開圓,呼吸配合,膈肌升降,左右動盪,隨意行氣,暢達四梢。

  練太極拳丹田要領

  1.抱丹田

  練這一功法的時候,可以是早上空氣最清新的時候,然後身體自然的站好。

  左足向左開一步,與肩同寬,平行而立,身體微下蹬,膝稍彎曲,頭直目正,身端氣靜,鬆肩垂時,十指分開,手心向內建與腹前,兩手相抱若抱球狀。

  此時要身體似站非站,似坐非坐,面部似笑非笑,意守丹田部位。隨意呼吸,莫令耳聞。這樣站立一段時間後,再做下一動作。

  2.轉丹田

  身體站直,然後左腳向右邊跨一步,丹田中要充滿意念。

  然後以意領氣,以丹田為圓中心,自左向右轉36下,吸一口氣嚥下。再從右向左轉36圈,再吸一口氣嚥下。是為轉丹田。

  3.晃丹田

  立正站定,左腳向左開一步,與肩同寬,全身放鬆,用腰部帶動,自左向右作圓形晃動。但要意守丹田,以丹田為圓中心。

  先隨意呼吸,然後再由左向右作圓周晃動,當身體晃動時,先向左半周吸氣,吸氣時舌頂上顎。

  當身體在向右邊旋轉的時候,在呼氣。呼氣的時候,也得注意舌頭得低著下顎。

  但晃動時要鬆肩鬆胯,全身不得有一絲呆板之意,共約36下。這樣的平行轉圓可以使代脈得到鍛鍊。

  4.揉丹田

  如前兩腳立正站立,左腳向左開一步,與肩同寬,兩手虎口張開對稱放在丹田兩旁。

  以丹田為圓心,自左向古作劃圓運動,也是吸氣舌頂上胯***搭鵲橋***,呼氣舌抵下顎。約36下。

  5.擊丹田

  如前兩腳站成與肩同寬,全身放鬆,然後伸左腳向左前方半步,兩臂鳥展翅一樣向後用力展開,為白鶴亮翅,舌頂上顎吸氣。

  然後左腳後收,與右足井齊,兩掌變拳一齊向丹田兩邊猛擊,舌抵下胯呼氣。計36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