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故里在哪裡

  老子 ,字伯陽,又被稱為李耳。 他是我國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被道教視為教祖,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老子的故里,希望對你有幫助。

  老子的故里

  老子故里在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的名是唐朝玄宗皇帝李隆基欽賜。鹿邑是道教鼻祖李耳的出生地。隱山遺址、太清宮被評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鹿邑是元朝至元二年,改名鹿邑縣,縣名一直沿用到今天。春秋時期中國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和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世界百位歷史文化名人之一的老子,宋朝初期的著名學者、道家的修士陳摶,都出生在這裡。

  根據記載,太清宮開始建於東漢延熹八年,名字為“老子廟”。從此以後,唐宋元明清等朝代典籍中均有皇帝親自或派大臣拜謁的記錄。

  唐朝帝王,視老子廟為家廟。唐高祖李淵,把老子廟建造的好像是帝者居住的地方。高宗李治,來到老君廟,加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建立紫極宮。武后武則天,擴建了李母廟,後為洞霄宮,也就是俗稱的後宮。唐玄宗李隆基曾經兩次親臨老子廟,並親自為《道德經》作批註,親筆書寫全文並立《道德經注》碑一個。天寶二年,李隆基下旨改紫極宮為太清宮。

  宋朝皇帝愛好向道,宋真宗趙恆親自率領大臣朝拜太清宮,加封老子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樹立大宋重修太清宮之碑、先天太后之贊碑、會真橋記等碑刻。

  老君臺,在鹿邑縣城東北一角。是我國現存比較有名的老君臺之一,另一處在老子最後修行地,河北沙河渡口村,老君臺是為了紀念老子修建的,它的歷史非常悠久,意義非凡。

  傳說中老子修道而成仙,就是在這裡飛昇,也稱“昇仙臺”或“拜仙台”。

  老子的出生的傳說

  老子是春秋時期出生的,他的出生向來眾說紛紜。有人說他是被彭祖的後裔,所以希望他造福百姓,於是把他降生在李氏女身上。史記中對他的出生也不過寥寥幾筆。老子的出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出生時被紫氣環繞,連天空也被紫氣包圍。村民都認為這是吉兆,老子的母親李氏在生老子的時候難產,在即將彌留之際,李氏用菜刀割開自己的肚子,並留下遺言,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為蒼生造福。這樣,李氏去了,老子卻活下來。

  剛出生的老子,腦門是圓的,鼻樑卻很高,小小的人頭髮卻是花白的,另外,老子的耳朵大的出奇,所以起名為李聃。有趣的是,因為老子出生的年份是虎年,村民就叫他狸兒,後來就演變成李耳。

  老子的名字來歷,也還有另外一重解釋。據說是老子的母親因為懷胎時間長,又因為在生產之前吃了李子,所以叫李耳。

  老子從小就聰明,對國家政策,戰爭,祭祀,觀星測象之事關注異常。為人心地善良,經常幫助村民,長大之後,如同他母親期望的成為了一個造福蒼生的人,成為道教的創始人。

  至於老子究竟活了多少歲,肚子裡有多少學問,誰也不清楚。對於人們來說,他就是那個道骨錚錚的老子。至於他留給人們的,雖然不是財富,卻是比財富更加重要。最重要的是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

  老子的思想主張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他認為道是萬物的本源,無論什麼事都要遵循本源。並且要遵循發展的規律,不能強加干涉,要尊重自然。分開來講,老子的思想主張分為政治上和權術上。

  其中最為著名的恐怕就是政治上的無為而治了。他認為國家應該消極應對敵國的戰爭,不應該積極發動戰爭,最好的進攻是防禦。覺得即使和其他國家相距非常近,也最好是老死不相往來。不過這一主張受到的支援並不多,因為當時處於戰爭時期,群雄都是積極的開拓疆土,保家衛國,所以老子的思想主張不受歡迎也很正常。

  而在權術上,老子主張物極必反。覺得凡事都有雙面性,不能過於強求,否則可能會造成更加不好的後果。這個主張比較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所以時至今日依舊值得人們研究。

  當然老子的思想非常深刻,老子的思想主張遠遠超過上面所列舉的一些,所以說,老子被後世人如此崇敬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他的很多主張已經超過了當時的社會發展,即使是拿到現在這個社會也依舊是比較先進的思想,難怪後世人會將老子神話,甚至連歷代皇帝也會特意去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