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治頸椎病有哪些方法

  夏季雖然天氣炎熱,但卻是頸椎病的高發季節,那麼三伏天治頸椎病有什麼方法呢?接下來小編為你分享一下三伏天治頸椎病的相關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三伏天治頸椎病的方法

  1、要在平時保持正確的坐姿。

  2、比較普遍的鍛鍊方法是游泳、打羽毛球和做頸椎操。因為鍛鍊可以增強體質,全身氣血旺盛,邪氣不能入侵筋骨。此外,鍛鍊還可以緩解肌肉疲勞,保持正常功能狀態。

  3、頸椎病和受涼有很大關係,受涼往往是頸椎發病的誘發因素。夏天在辦公室裡,空調溫度一般開得很低,特別是座位正對空調,或是穿吊帶裝的女性,頸背肌肉很容易受寒,誘發頸椎病。在開著空調的辦公室,最好在外面穿件外套,以免頸部受涼而引發或加重頸椎病,女性白領還可佩帶質地柔軟的絲巾。特別是對有反覆頸肩痠痛的“脊柱亞健康”人群,保暖是防止疼痛加重的重要一環,特別是在夏季,更需要給自己的頸椎“溫暖”。

  4、如果是發病中的患者,除了做好“保暖”,推拿正骨治療是首選,通過醫生的舒筋散寒、錯位關節的“撥亂反正”,症狀可以得到很快緩解,防止疾病的進一步加重。

  5、深呼吸,一種叫胸式呼吸,一種叫腹式呼吸。我們平時呼吸,每一次吸入撥出空氣500毫升,一次深呼吸就有2500毫升~3000毫升。這個深呼吸,一次就有7~8次平時呼吸的量。更重要的不僅是氧氣多了7~8倍,而且橫膈膜一下降,胃、肝、脾、腸等得到溫和按摩,改善腸胃功能,什麼膽結石全沒有了,還能保護內臟。

  6、站起來再下蹲,蹲下去再站起來,要做夠5~10次,漸漸做夠15~20次。人在下蹲站起的時候,對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是最好的鍛鍊。以後你突然一下站起來就沒事了,頭暈頭疼腦袋發矇也沒有了。

  7、雙臂向身體兩側伸開,和地面平行,類似鐘錶9點15分時時針與分針的位置;然後雙臂同時向10點10分的位置抬起,再回落9點15分的位置。重複這個動作,連續做20~30次。腰肌、背肌、胸肌、頸部肌肉都得到鍛鍊。

  8、小時候在農村,牆很矮,隔壁在演戲,你想看戲的話就得把腳踮起來,伸長脖子。保持這個姿勢幾秒鐘,之後再反覆去做,這樣做以後肩部、上肘、頸部、腳部肌肉都能得到鍛鍊。

  9、人站立,雙腳與肩膀,低頭探海。雙手叉腰,頭盡力向前,轉體望跟。頭隨身體最大限度地向後迴旋雙肩。雙手叉腰,雙肩向前和向同寬,雙手放在背後,目光直視前前伸展,並慢慢向下,在最低處停止左轉或右轉,看自己的腳後跟,雙手向後轉動,緩緩抬頭,上抬到最大限度時,留3~5秒鐘,隨身體轉動方向擺動,停留3~5秒鐘。

  三伏天容易有頸椎病的原因

  1、天氣漸熱,空調溫度過低或猛吹風扇,容易使頸部受涼,午間犯困、午休姿勢不良以及夏季喜歡冷水沖涼,這些都易引發頸椎病。一般人認為,頸肩部的慢性疼痛會隨著天氣變暖而逐漸緩解。但夏天因頸椎疾病就診的患者明顯要高於秋冬季節,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空調的廣泛應用和頸肩部的裸露。身體在空調間剛舒適,但對裸露的頸肩部來說太涼了,容易導致寒凝血滯,筋脈痙攣,不通則痛。

  2、“電腦族”、“手機控”也是頸椎疾病的高發人群。長期的低頭伏案,使頸部肌肉應力大大增加,久之勞損,血液迴圈差,肌肉韌帶對頸椎的穩定功能減弱,導致頸椎失穩、“關節錯位”,刺激或壓迫周圍神經、血管,引起上肢串麻、頭暈頭痛,拍片表現為頸椎曲度變直、反弓,排列不穩,骨質增生,磁共振可見椎間盤突出。

  3、夏天要特別注意保暖,避免受涼。頸肩部受涼,輕則出現頸肩部的吊緊感,活動受限;重則出現疼痛難忍,上臂串痛,頭暈頭痛,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

  治療頸椎病的偏方

  1、全蠍10克,娛蚣2條,鹿銜草、川芎、當歸、自然銅、烏梢蛇各15克。將藥加水煎者2次,取藥汁混合,每日飲服2次。

  2、白芍30克,木瓜13克,雞血藤15克,葛根、甘草各10克。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3、蒼朮、炒白芍、茯苓各20克,川芎15克,橘梗、乾薑、厚朴、甘草各10克。製成合劑,每次30毫升,日3次,2周為1療程。

  4、葛根25克,靈仙、雞血藤各15克,白芍15-30克,甘草6克,炙蜈蚣2條***研水沖服***或全蠍8克。本方每日1劑,水煎服,可隨症加減。

  5、白芍30克,甘草15克,酸棗仁、牡蠣各10克,威靈仙、元胡各12克。將藥加水煎煮2次,取藥汁混合,每日分2次飲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