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兒童聽的兒童故事_適合兒童聽的小故事

  故事是兒童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學樣式,是兒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適合兒童聽的兒童故事。

  適合兒童聽的兒童故事1:神祕失蹤的寵物螞蟻

  28世紀,地球除了人類早已不存在任何生物,大家都開始養機械寵物。為了湊熱鬧。我也買了一個,是一隻粉紅色的機械螞蟻。

  這隻螞蟻是機械寵物的第四代,它跟以前地球的活螞蟻有著本質的區別,一是顏色鮮豔,二是可以直立行走,三是能說話,四是穿外套,而且穿的是阿迪迭斯運動裝。還有一點最重要的就是它的使用說明書上赫然標著:此寵物可以進入人的身體疏通血管,治療腦血栓等疾病。所以我買它不單單是想找個伴,還是為了給奶奶治病。

  “你真的能疏通血管嗎?”我把螞蟻放到手心問道。

  “當然,我可是最新一代的科技產品,難道你懷疑我的能力?”它居然躺了下來,在我的手掌上舒服地伸著懶腰。

  我對它的印象並不好,但我還是把它帶到班級裡向同學們炫耀,它一直拿白眼瞪我,說我虛偽、虛榮、虛假,對,還說我身體虛弱。我對它的諷刺與嘲笑很是氣憤,一氣之下把它丟到書包裡關了禁閉,告訴它反省之後再出來,可它卻一直在書包裡抗議:“放我出去!該反省的人是你!”

  放學路上,它一直在裡面又哭又喊:“可惡的蒙特,千萬別讓我出去,要不然我一定讓你喝水就拉肚,睡覺在古墓,吃飯就想吐,四肢像枕木。”我心想,它可真有才。以後語文考試就帶它去了。也許是喊累了。書包裡漸漸沒了聲音,安靜得讓我覺得奇怪,我下意識地開啟書包一看——慘了,粉紅螞蟻不見了,怎麼可能呢?我趕緊把說明書翻了出來,上面寫著:此機械寵物具有特殊功能,身體可自由變換,在進行疏通血管時,它可縮成小米粒大小。

  我看著書包底下那個手指粗的洞終於明白,我的寵物逃跑了。

  適合兒童聽的兒童故事2:出走的絨布熊

  我們總是喊著要長大,而長大不僅僅是年齡的增加,還要學會關注更多的事情。比如我們也會像絨布熊那樣思考:活著是為了什麼?是呀,這個問題有答案嗎?尋找答案真的是個好難的過程。不過別擔心,正在成長的我們通過一件件小事,慢慢變得學會負責,學會快樂,學會感恩,學會幫助別人,學會和他人換位思考……做到了這些,也許慢慢我們就會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了。絨布熊最後不就找到了嗎,他讓窮苦家的小姑娘擁有他,於是,他們都變得幸福了。

  從前,有一個可愛的絨布熊,它的名字叫小頑童。

  當他還是嶄新的時候,耳朵上掛著一塊小牌子,上面寫著“小頑童”三個字。於是,絨布熊的小主人就這麼叫他。不過,這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這個孩子現在已經長大上學去了。當然,時光的流逝,在小頑童的身上也留下了許多痕跡。他身上有的地方打上了補丁,由於經常梳洗,絨毛也已經磨壞了。

  因此,大部分時間他都坐在沙發角上,這是專門給他安排的地方。他常常坐在這裡發呆,白天黑夜都在一個地方呆著不動,的確沒有意思。有時他也會悄悄跳一會兒舞。不過,只有旁邊沒人時,他才會跳,否則他會覺得不好意思,因為他的確有些不太靈活——和所有別的絨布熊一樣。

  有一天,小頑童像往常一樣坐在沙發角上。這時,一隻蒼蠅在房間裡“嗡嗡”地飛來飛去,最後落在了他的鼻子上“你好!”蒼蠅向小頑童打了個招呼。“你好!”小頑童說,並斜眼瞟了一下鼻子上的蒼蠅。“過得怎麼樣啊?”蒼蠅問。“我坐在這裡。”絨布熊回答說。“這我已經看到了,”蒼蠅“嗡嗡”地說,“可你坐在這裡幹嗎?”

  “就是坐在這!”小頑童說。蒼蠅想了想,說:“可是你總得乾點兒什麼吧!”“什麼也不幹。”小頑童說,“難道非得乾點什麼嗎?”“瞧你問的,”蒼蠅激動地說,“這可是世上最重要的事情!比如我吧,我成天飛來飛去,見什麼都舔一口。你能到處去飛,見東西就舔嗎?”“不能。”小頑童嘟囔了一句。“原來是這樣啊!”蒼蠅嘲笑說,“居然有人不知道,活在世上幹什麼。你可真夠傻的!簡直傻透了!”她繞著小頑童的頭不停地飛著,嘴裡一個勁兒地說:“真傻……透了……毫無意義……意義!”然後便飛走了。

  蒼蠅的這番話引起了絨布熊的思考。

  “是呀,”他對自己說,“也許我真的太傻了。如果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活在世上是為了什麼,那我現在也想知道。我應該去打聽打聽,也許可以找到一個人,他能告訴我正確的答案。”

  於是,他從沙發上滑下來,搖搖晃晃地動身了。

  當他路過地下室的樓梯時,碰見了一隻老鼠。“你好!”絨布熊客客氣氣地打了個招呼,“我叫小頑童,我很想知道,自己到這世上到底幹什麼來了。”

  老鼠靠著後門,站起身來,從上到下打量著小頑童。然後,不太好意思地開口說道:“活著的惟一意義在於,狡猾一點,不讓自己被逮住,多弄些乳酪和燻肉,養活全家。你能養家嗎?”

  “不能。”小頑童說。

  “可憐的傢伙!”老鼠嘆了一口氣,“那我也不知道,你活在世上到底有什麼用。”說完,便鑽回自己的洞裡去了。

  小頑童無奈地聳聳肩,走出房子。

  屋前有一個小花園。一隻母雞在那裡來回走動,邊在沙子裡找吃的,邊咯咯直叫。

  “你好,先生!”看見小頑童過來,她連忙招呼道,“我今天已經下了兩個蛋,很棒的蛋,形狀美極了,簡直無可挑剔。您肯定是來參觀我的蛋吧,不是嗎?”

  “本來不是的。”小頑童說。

  “難道您對蛋不感興趣嗎?”母雞歪著頭問。

  “不感興趣。”小頑童說。

  “可是還有什麼比蛋更重要的東西呢?下蛋可是活著的惟一意義。那你來世上幹什麼?”

  “這正是我想知道的!”小頑童說。

  適合兒童聽的兒童故事3:齊已的一字之師

  唐朝時,有個法名叫齊已的和尚,住在江陵龍興寺,學識淵博,能詩善文。

  冬天的一個早晨,他剛做完早課,一個小和尚喜形於色地跑進佛堂連聲喊道:

  “師父,後園的梅花開了,快去觀賞!”

  齊已一聽,立即起身到後園去。進入後園,遠遠望去,確有幾枝梅花已傲然怒放。

  “嗬!真是太美了,簡直就是一首詩!”

  齊已讚歎著,觀賞著,一首詠梅詩便在他腦海裡醞釀而成,脫口而出:“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權開。。。。。。”

  《早梅》詩寫好後,齊已和尚照例又拿去請他的文友們品評。文友們看了後,都覺得寫得不錯,其中有個人說:“袁州有個叫鄭谷的詩人, 善寫《鷓鴣詩》,他的詩文特點就是用詞準確、生動,師父不妨去請他看看。”

  齊已聽了,立即帶了自己的《早梅》詩,動身去鄭谷家。

  鄭谷讀了《早梅》一詩後,深思片刻,說:“即為《早梅》,‘昨夜數枝開’這句,不足以點明‘早’,不如把‘數枝’改為‘一枝’的好。”

  齊已聽了鄭谷的話,覺得十分有道理,佩服極了,便口稱老師,跪下來虔誠地向鄭谷行禮。

  其他一些文人,覺得鄭谷只替齊已的詩改換了一個字,全詩就顯得確切、生動多了,便都說鄭谷是齊已的“一字之師”。

  點選下頁檢視更多適合兒童聽的兒童故事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