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教師職稱論文格式要求範文

  教師是人生的啟蒙者,每個成功者總有一個知己,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篇一

  大學教師的教學學術

  摘要:大學教學是一種學術活動,具有學術性。應充分認識到教學在大學學術活動中的重要地位,重視教學學術的實踐價值,營造尊重教學學術的氛圍,激勵教師研究教學學術、餞行教學學術、崇尚教學學術、擔當教學學術的責任,這是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的現實選擇。

  大學教師教學學術教學質量

  當今世界,各個國家都普遍重視本國的教育,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際地位的日益提高,我們國家更加重視教育事業,注重培養人才。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正在走向普及化,高等學校存在的目的和工作重心就在於為社會培養綜合性人才。而大學的最基本的職能就在於教學。

  美國教育家博耶認為,教學活動並不是教師照本宣科,而是一個能動的過程。換言之,教學,作為教師和學生之間連線的橋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傳播知識,同時還要學習新知,甚至通過自身努力還可能獲得創造性的發展。所以,大學教學也就成為了一種教學學術活動。而當學校真正把教學當作一種學術活動,也就意味著教學在大學裡確立了其應有的首要地位,大學教師勢必會重視其教學工作,教師的重視必將會使大學的教育質量得到很大提高。

  一、大學教師教學學術的內涵

  對於教學學術的內涵,學術界至今都沒有給出統一的界定。國內學者根據自身所站的不同角度,分別提出各自的看法和見解。較典型的有,有學者將其定義為:大學教師在其教學過程中通過研究、交流、反思等活動而表現出來的發現、綜合和應用的能力;有學者將其定義為:教師在教學中所表現出來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筆者比較認同後者的定義。大學教學不單是教師一成不變地進行教學,不單單指的是“教”這一過程,其表現為:第一,在教師進行教之前,教師首先必須要獲得其能教的教學資源,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並同時要掌握教育學的相關知識,也就是自身首先要掌握所教學科領域的知識和擁有一定的教學能力;第二,教師在教的過程中也存在著大學問,教師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方式,怎樣組織學生、引導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等,這些都涉及教師個人能力和素質的問題,都屬於教學學術的範疇;第三,教師教學完成後,教學效果如何,教師有沒有新的收穫,能否在下次教學中能夠有所創新,這也屬於教學學術的範疇。

  二、大學教師教學學術現狀

  目前,高校教師普遍對教學的認識不夠深入,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此,僅從最重要的幾個方面展開論述。

  1.教師對教學的認識不深入

  目前,高校多數教師對教學的認識並沒有打破傳統教學的束縛,對其認識還很膚淺,僅侷限在知識的傳授上,沒有認識到教學是一種學術活動,認為教學不比科研活動,其不存在研究性。

  2.教師掌握知識不能及時更新、教學效果不佳

  當今社會處於資訊時代,我們每個人正日益感受著越來越快的知識更新速度,而一些教師存在著知識更新的惰性,不願意花時間及時地更新和補充自身已具備的教書知識,致使他們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有很多教師備一次課就拿來用一輩子,這樣便導致教師不能很好地向學生傳遞知識,其教學效果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3. 高校管理者對學術內涵的狹隘理解

  如果高校管理者不能正確理解學術的完整內涵,甚至輕視教學學術,對教師在教學方面的努力、貢獻、水平不能給予公正的學術評價和學術承認,必然使潛心於教學研究和教學創新的教師的積極性受到打擊,自尊心受到損害,產生挫折感,甚至桎梏教師熱心教學、投身教學的熱情。如果沒有教師對待教學的積極態度和全身心投入,對教學內容的深透把握,對教學方法的合理運用,對學科前沿的跟蹤瞭解,對課堂講授的精心設計,教學就不可能取得好效果,提高教學質量就成了一句空話。

  三、完善我國大學教師教學學術發展的建議

  1.樹立教學學術的觀念,提升教學學術意識

  當前我國教學學術現狀不容樂觀,對教學學術的理解存在偏差。許多教師不認同教學是一種學術;教師的教學責任意識不夠,普遍將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用於教學研究的時間較少,教師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比較嚴重;教師對教學研究不足,同行間的交流和溝通不夠。因此,大學教師亟需樹立教學學術的觀念,提升教學學術的意識,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2.增強教學學術的研究力量和構建團隊

  儘管我國已經有一些專家和學者進行了教學學術的研究,如姚利民、王玉衡、史靜寰、侯定凱、宋燕、黃英、耿冰冰等,但是總體力量不夠強大,研究力量還比較薄弱。因此,我國教學學術的研究力量還應該進一步增強,應逐漸形成教學學術的研究團隊,為我國大學教學質量的提高作出一定的貢獻。

  3.加強教學學術的管理,讓教學學術重回崇高

  大學學校層面的管理制度和教學評價制度不科學,教學學術與科研學術不平等都不利於大學教學學術的發展,因此應從制度層面加強大學對教學學術的管理,提高教學學術的地位。具體措施例如,構建適當的大學教學學術評價標準、完善教學學術獎勵制度,突出教學的價值、在職稱晉升中為教學型教授、教學型副教授留出空間等。

  四、結語

  鑑於目前存在的大學教學學術的現狀,學校、教師自身等各個方面都應該採取相應措施來解決此問題。學校方面,首先應在校園中確立大學教學的學術地位,讓教師意識到其重要性;再進一步確立正確、合理的學術評價激勵機制,使其與教師自身的利益相關聯,引起教師的重視;進而,再做到幫助教師創造支援教師提升其教學學術的氛圍和條件,真正從客觀條件上幫助教師提升。教師自身方面應該做到,首先,要加強自身對教學學術重要性的認識,增強提升教學學術的意識;其次,要做到掌握、及時更新教學知識,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不斷進行教學探索和研究。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教學中真正教好學生,才能使大學真正發揮出為國家培養人才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周光禮,馬海泉.教學學術能力:大學教師發展與評價的新框架[J].教育研究,2013***08***.

  [2]王貴林.教學學術:教學型大學教師發展的基本選擇[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3***.

  [3]昌曉莉.高校管理者教學學術理念的確立與大學教師的專業發展[J].教育探索,2011***11***.

  [4]薛忠英.教學學術與大學教師的專業發展[J].現代教育管理,2014***03***.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