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蠻生長讀後感

  野蠻生長用小故事的形式來寫,有趣吸引人。讀了這本書,大家怎麼寫感想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一

  “掙錢的最高境界,不是爭,而是讓”。這個論點讓我耳目一新。是不是跟欲擒故縱有異曲同工之妙?吃虧就是佔便宜,讓馮侖使用得淋漓盡致。不過這招還得看使的地方,在國外恐怕就行不通了。面對那些有一句是一句,不會拐彎的人來說,面子可不值錢。

  “一生的三個錢包”中,我更看重第二個錢包,“信用”。錢沒有了可以賺,失信一次,恐怕努力十次也挽救不了。我不清楚現在國內是否已經將信用記錄聯網了。但我總是不斷提醒自己準時付信用卡帳和按時還銀行貸款。俗話說得好“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嘛”。信用問題,不光是錢方面,對待朋友也是如此。“狼來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多說了。

  我媽常說的“錢也很有眼力,總是跑去有錢人那裡”。以前我聽了不以為然,現在看了馮侖關於“人心”與“錢心”的見解,不由得贊同起來。“錢必須判斷,我的永遠是我的,才敢去。”看完這句話,本來就比較保守的我更沒有勇氣投資風險高的產品了。保本是理財的首要步驟。就象炒匯就要養成止損的習慣。“錢要翻身,要創造”,是啊,用錢掙錢才是王道。沒見過哪個富豪是純靠苦力的。哪怕是存銀行,複利的效果也是很可觀的。

  這就是我讀野蠻生長的感想。

  篇二

  《野蠻生長》此書其實是一本講述中國民營企業發展的心路歷程。作者從自身出發,一一剖析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及自己對這些問題的處理方式。

  作者提到萬通最初的六個合夥人分家的方式是:以江湖方式進去,以商人方式退出。這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反觀大多數的民營企業分家的方式,基本還是以江湖方式退出。凡是經歷過江湖方式退出的民營企業,無非兩種結果:一從此萎靡不振;二從此消聲彌跡。

  最後摘錄一段馮侖關於婚姻的精彩語錄:離婚的心理狀態有3個階段,3個階段不走完辦不了手續。第一階段叫驚而努,把火烘起來;第二階段叫折磨,通過折磨互相瀉火;第三階段叫無奈無聊,開始辦手續了。

  篇三

  這本書可讀性很強,馮侖用真實的故事和通俗易懂的語言,寫出了自己在經歷萬通一系列發展中的是非成敗,用很多的小故事,告誡民營企業經營要注意避免的是非。馮侖以雜談、段子的形式就中國當代商業社會核心價值觀等多個主題,以他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在企業發展過程的經驗和感悟,向我們展現了我國在社會轉型期企業家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心路歷程。這本書充滿了馮侖對經濟社會諸多話題的理性思考和深刻感悟,書中的很多觀點見仁見智、啟迪思維,對我們更深刻理解企業從誕生到發展的過程以及企業家這個特殊群體有很大幫助,並對企業在市場經濟逐步走向規範的狀態下,中國經濟和企業發展有更多的期待。

  就啟迪思維的角度,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是關於投資。投資是時間的函式,投資就是發現價值,創造價值,到實現價值的過程。要把投資這件事情做好,就得修煉所有的功夫,就得能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去發現一個事物真正的價值,比如說趨勢的價值、公司的價值、人的價值、時間的價值等等,只要能把這些價值發掘出來,最後就一定能在市場上獲得很高的回報。

  二是關於管理。企業家在管理別人的同時,更主要是管理自己。民營企業應管理好自己的慾望,明確自己的目標,合理架構組織,認真追求績效。企業家從創業初期的自我意識到以制度管理為主的嚴格自律,是一個企業走向成熟和優秀的必經之路。我想這一點不僅僅對企業家,對我們每個人都是適用的。一個人在工作、生活中自律程度的高低是他邁向成熟與優秀的重要標誌。

  三是關於金錢。錢是是非地,是非人玩的是非物。錢的是非要特別在意,千萬別光看錢不看是非。必須要在中國特別複雜的社會制度變革當中弄清楚錢的是非,不清楚的時候寧願不要,或者把它放在中間狀態。錢心跟著人心走,全射世界最聰明的人最終都是先研究人心和制度,反過來才能駕馭金錢。在社會上做生意,無非是要在人情世故上讓大家都舒服了。面子是中國人的精神綱領,總是要尊重別人,把人家放到臺上,你在下面,“善處下則馭上”,這樣在色還會中才能較好的發展自己。

  四是關於偉大。偉大源於自我管理,在於專注於一件事情的長期積累。守正出奇,偉大是在堅持中熬出來的。偉大的人之所以偉大,從來都是把大道理留給自己,小道理留給別人。偉大的人把所有別人不信的大道理都擱在自己身上,於是就不跟所有的人爭,爭即不爭,不爭即爭。做到不爭小利爭前途,不爭區域性爭全域性,不爭現在爭未來。

  五是關於幸福。談到慾望與能力的平衡以及處理金錢是非問題的思考,耐人尋味,值得深思。

  書中談到的人物,從牟其中到王石,折射出的是中國第一代企業家隨著經濟制度的變遷,探索企業發展之路。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他們都深深的打上了我國改革開放過程中思想發展的烙印。面對歷史,這本書除了給我們客觀、理性的哲學思考外,更引發我們對經濟、社會、企業未來的思索。中國在各個領域都面臨與國際接軌,經濟發展越來越規範,在經濟大轉型的今天,我們如何更加智慧的面對工作和生活,更加從容的迎接困難和挑戰,這本書給了我們很多可以借鑑和思考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