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成功者的文章

  如果這個世界還時不時地帶給你一些驚喜,請不要創業,因為你閱歷不夠。看看那些創業者成功的故事,學習他們,激勵自己的創業鬥志。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田井新:拉起團隊建“咕嚕Grooo”外賣平臺創業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學生田井新和他的小夥伴們一同搭建了一個針對在校大學生的生活服務平臺——“咕嚕Grooo”。這個平臺由開發運營團隊的30個人、一個APP、一個微信公眾號、一個網站、眾多商家組成。最先提出這個想法的是蘇泊,田井新的同系同學。今年年初,蘇泊提出和幾個同學開一家超市,大家認為雖然開超市能掙錢,但沒啥意思,不如做一個“o2o”的生活服務平臺,就從送外賣開始。大家一拍即合。同學焉詩豪負責做微信公眾號和網站,來自計算機系的聞一鳴負責寫APP。假期過後,軟體和網站基本成型,接下來就看運營了。

  運營是個很麻煩的問題,田井新和幾個同學負責這一塊。他們和一個個外賣店聯絡,“剛開始跟商家說話都害羞,現在好多了。”田井新說。與外賣店談合作很順利,只是很多店主年紀較大,不會用智慧手機,他們需要幫店主下載、安裝,然後再交給店主用。好多時候,店主當時說學會用了,但第二天電話就打過來,說接不了單了。遇到這種情況,田井新他們就得趕緊趕過去。

  送外賣,配送是個大問題。好多外賣店都抱怨,需要一個專門的配送人員,增加了開支。針對這一情況,田井新和他的小夥伴們組建了自己的配送隊伍幫外賣店配送。配送是個累活,報酬少了沒人幹,報酬多了又給不起。他們通過一些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把配送時間固定在中午12點和下午6點左右,網上訂單下好後,配送人員集中取一次,然後發給各個宿舍樓負責配送的同學,這些學生就住在本棟宿舍樓,他們下課回宿舍的時候順便就捎上去了,所以配送不用付出太大精力。

  現在除了送外賣,他們的業務還擴充套件到超市等。從4月份到現在,他們的配送額有7萬多元,“平臺能得到配送額的10%到15%作為利潤,大家還是有信心做下去的。”田井新說。

  二:

  嚴磊:90後小夥製作福州油紙傘創業

  第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的第二天,在福建展位上,一位年輕帥小夥製作的古香古色的福州油紙傘吸引了許多人的眼球。小夥子1986年出生,學的是電子工程專業,卻做著如此“古典”的事。

  簡單的夢想需要不斷的努力

  小夥叫嚴磊,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接觸到了福州油紙傘。“民宿剛流行的時候,有朋友託我在福州買油紙傘來裝飾他們的民宿,他們說在網上看到福州油紙傘有名、質量又好,但我在市場上卻買不到,好不容易才從父輩那裡打聽到製作油紙傘的師傅。”嚴磊說,朋友提出定做傘,並提出相應的想法。於是嚴磊和制傘師傅打成了一片,師傅說你要求那麼多,你自己學好了。

  之後,嚴磊真的開始學習制傘,他說,“常有年輕人到師傅那裡學,但最終剩下的就我一個人。”

  學了三年的嚴磊出師了,相比於制傘,嚴磊更加頭痛的是銷路。

  他在2010年開了一個“坊巷書生”油紙傘工作室,在南后街有了一個攤點。製作的方法是遵循100多年的老工藝,棉線得一圈一圈的上,桐油得一遍一遍地刷,一批200個油紙傘要花上20多天,天氣不好還得更長一些,“這活急不得,你得慢慢來。”

  發朋友圈推廣油紙傘

  嚴磊說,90後這代福州人都聽說過“福州三寶”,牛角梳、脫胎漆器這兩件不會錯,但第三件通常會說成壽山石***創業網 。油紙傘史料記載是王審知入閩時帶過來的,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我想讓福州人遺忘的油紙傘重新迴歸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來,不僅是一件伴手禮,試想一下,到了每年三四月,雨季來了,路人打著油紙傘,那是何等風景!”

  其實父輩並不贊同嚴磊做油紙傘的生意,他們會問嚴磊,“你確定賺得了錢?你確定每個人都需要嗎?”嚴磊說,“我的合夥人如今都退出了,第一年一直在虧本,他們頂不住來自家庭的壓力,只有我堅持下來,接下來的日子開始慢慢賺錢了,比起我的那些在電子廠流水線上上班的同學,我覺得我做的事有趣和有意義多了。”

  如果你在南后街那排銅像附件,看到一個油紙傘展示的攤位,那就是嚴磊的,遊人可以免費與油紙傘合影。嚴磊說,“我沒做任何廣告推廣,他們會將最美的笑容和福州最有特色的油紙傘一起發到他們的朋友圈,這便是最好的推廣。”

  相關:

  做一把油紙傘 需要70多道工序

  來源:溫州晚報

  不知道溫州的油紙傘歷史有多久,但我15歲開始就在家裡幫父親做油紙傘,然後賣給個體商戶。

  當時做油紙傘的,家庭都比較困難,因為做這個,很耗時很累人,要從早幹到晚,除了吃飯,就沒休息的。到晚上,家裡點上一盞菜油燈,燈光就像螢火一樣,家裡三四個人就圍著這樣昏暗的燈,一起做油紙傘。

  油紙傘的有70多道工序,而且不可能在一天內全部完成。要先把傘骨和傘鬥穿起來,形成一個大致的傘架,你肯定想不到,那時候都是用頭髮做的細線把兩者穿起來的,因為頭髮不會爛也牢固。這些頭髮細線,也有專門的人在賣,他們從全國各地收購頭髮製作的。

  傘架做好後,要把皮紙用柿漆刷溼,貼到傘架上去,然後要掛在那裡晒乾或晾乾,只有乾透了才能繼續下一道工序。所以天氣不好的時候,要晾乾就需要一兩天的時間。最吃力的是在傘面上刷桐油,這樣皮紙才能防水,不會爛也不會碎,但不能直接用刷子刷,因為刷不實會漏,要兩手一起來,一手在下面託著皮紙,一手用滾軸用力地在傘面滾刷桐油。這可是件技術活,手重了油多,輕了油少,會不均勻,對油紙傘的質量影響很大。

  就這樣,每天做幾道工序,整個工序完成下來,一般需要一週時間左右才能出成品,跟現在的機器可沒法比,一天內你要多少就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