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風的功效與藥用價值以及副作用

  防風,別名銅芸、回雲、回草、百枝、百種。是一種藥草的名字,主治外感風寒,頭痛。那麼防風的功效都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給大家詳細講解相關知識吧。

  防風的功效

  1、外感風寒,頭痛身痛:除去殘莖,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切片,晒乾。

  2、風溼痺痛;骨節痠痛:取防風片,置鍋內微炒至深黃色,取出放涼。

  3、腹痛洩瀉;腸風下血;破傷風:用中火炒至外呈黑色,內呈黃褐色為度。噴灑清水適量,滅盡火星,取出,晾一夜。

  4、風疹瘙癢;瘡瘍初起:加蜜炒至蜜被吸盡,放冷即可。每防風片1kg,蜂蜜0.3kg。

  防風的藥用價值

  發表,祛風,勝溼,止痛。治外感風寒,頭痛,目眩,項強,風寒溼痺,骨節痠痛,四肢攣急,破傷風。

  1、《本經》:“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疼痺,煩滿。”

  2、《本草經集註》:“殺附子毒。”

  3、《別錄》:“脅痛,脅風頭面去來,四肢攣急,字乳金瘡內痙。”

  4、《日華子本草》:“治三十六般風,男子一切勞劣,補中益神,風赤眼,止淚及癱緩,通利五臟關脈,五勞七傷,羸損盜汗,心煩體重,能安神定志,勻氣脈。”

  5、《珍珠囊》:“身:去上風,梢:去下風。”

  6、《藥類法象》:“治風通用。瀉肺實,散頭目中滯氣,除上焦風邪。”

  防風的藥用小偏方

  1、治偏正頭風,痛不可忍者:防風、白芷各四兩。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如牙風毒,只用茶清為丸,每服一丸,茶湯下。如偏正頭風,空心服。如身上麻風,食後服。未愈連進三服。***《普濟方》***

  2、治風熱拂鬱,筋脈拘倦,肢體焦痿,頭目昏眩,腰脊強痛,耳鳴鼻塞,口苦舌幹,咽嗌不利,胸膈痞悶,咳嘔喘滿,涕唾稠粘,腸胃燥,熱結,便溺淋閉等症:防風、川芎、當歸、芍藥、大黃、薄荷葉、麻黃、連翹,芒硝各半兩,石膏、黃芩、桔梗各一兩,滑石三兩,甘草二兩,荊芥、白朮、梔子各-分。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大盞,生薑三片,煎至六分,溫服。***《宜明論方》防風通聖散***

  3、治白虎風,走轉疼痛,兩膝熱腫:防風一***二***兩***去蘆頭,微炒***,地龍二兩***微炒***,漏蘆二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二錢。***《聖惠方》防風散***

  4、治一切風瘡疥癬,面板瘙癢,搔成癮疹:防風***去叉***、蟬殼、豬牙皂莢***酥炙,去皮、子***各一兩半,天麻二兩。上四味搗為細末,用精羊肉煮熟搗爛,以酒熬為膏,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荊芥酒或茶湯下。***《聖濟總錄》防風丸***

  5、治破傷風及打撲傷損:天南星***湯洗七次***、防風***去叉股***各等分。細末。如破傷以藥敷貼瘡口,然後以溫酒調下一錢。如牙關急緊,角弓反張,用藥二錢,童子小便調下,或因鬥傷相打,內有傷損之人,以藥二錢,溫酒調下。***《本事方》玉真散***

  防風的副作用

  血虛痙急或頭痛不因風邪者忌服。

  1、《本草經集註》:“惡乾薑、藜蘆、白蘞、芫花。”

  2、《唐本草》:“畏萆粟。”

  3、《本草經疏》:“諸病血虛痙急,頭痛不因於風寒,溏洩不因於寒溼,二便祕澀,小兒脾虛發搐,慢驚慢脾風,氣升作嘔,火升發嗽,陰虛盜汗,陽虛自汗等病,法所同忌。”

  4、《得配本草》:“元氣虛,病不因風溼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