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吃的家常菜

  冬季,是指我國農曆10、11、12月,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共6個節氣。冬季,天寒地冷,萬物凋零,一派蕭條零落的景象。那麼冬天吃的家常菜有哪些呢?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冬天吃的家常菜,歡迎參閱

  冬季家常菜

  1、土豆燉牛肉

  原料:土豆400克,牛肉200克,料酒20克,醬油10克,精鹽3克,味精2克,雞精3克,花椒水10克,泡打粉1克,澱粉100克,鮮湯200克,胡椒粉1克,色拉油800克。

  做法:將土豆去皮洗淨。將土豆切滾刀塊。牛肉切成小塊。將牛肉塊用料酒10克、精鹽1克、雞精1克,花椒水、泡打粉、胡椒粉拌勻入味。勺內加色拉油燒五成熱,下入土豆塊炸透撈出。待油溫回升至五成熱時,將入味的牛肉掛勻溼澱粉糊入油炸至略硬撈出。勺內留油30克,放入蔥、姜、蒜熗鍋,下入料酒、醬油、鮮湯燒開,下入土豆塊、炸好的牛肉塊同燒至湯濃,用澱粉勾薄芡,淋入明油出勺裝盤即成。

  功效:牛肉有補中益氣、養胃健脾、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的功能。適用於中氣下陷、氣短體虛,筋骨痠軟和貧血久病及面黃目眩之人食用。

  2、鯰魚燉茄子

  原料:鯰魚600克、茄子300克、蔥30克、蒜30克、姜30克、青椒30克、花椒粉7克、醬油10克、料酒10克、鹽5克、味精3克、白糖10克、豆瓣醬50克。

  做法:將鯰魚收拾好洗淨,切段,茄子去蒂後洗淨切段,蔥切段、蒜拍一下、薑切片、青椒切圈。鍋內放油,中火,油熱後放蔥段、蒜瓣、薑片、青椒,炒出香味後放醬油、料酒、豆瓣醬、花椒粉、白糖,炒一分鐘後加開水,轉大火,放入茄子、鯰魚。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燉40分鐘,放鹽、味精出鍋裝盤。

  功效:鯰魚燉茄子是東北菜中的經典菜餚,鯰魚刺少,肉質細膩,味道鮮美,具有補氣、滋陰、催乳、開胃、利小便之功效;茄子具有清熱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

  3、白蘿蔔燉羊肉

  原料:白蘿蔔200克,羊肉200克,蔥、姜、花椒適量。

  做法:羊肉化凍後切塊於涼水中去血水,浸泡兩小時左右,需勤換水。處理過的羊肉於涼水中上鍋煮,火開後關火,將羊肉撈出,沖掉血沫。姜、蒜切片,蔥切段,與花椒、羊肉一起置鍋中煮。白蘿蔔洗淨切成塊,放於鍋中,蓋上鍋蓋,大火煮到水開,換中小火一個半小時。出鍋前放少量白胡椒和鹽即可。

  功效:白蘿蔔具有清熱生津、下氣寬中、消食化滯、開胃健脾等功效。羊肉具有補血益氣,溫中暖腎的作用。這兩種食材搭配在一起,具有補中健胃,益腎壯陽等作用。尤其適用於病後體虛,腰疼怕冷,食慾不振等症。

  冬天吃燉菜的好處

  首先,燉菜主要靠水作為加熱介質,因此溫度不會過高,基本上不超過100攝氏度,因此不會加熱過度產生有害致癌物質。

  第二,燉菜中的食材經過長時間小火燉煮後變得非常柔軟,更容易消化吸收。

  第三,燉菜烹調時間長,便於各種調味品充分作用,食材入味,味道更為可口。

  第四,燉菜時需要蓋蓋加熱,相對於氧氣隔絕,因此食材中的大部分抗氧化成分可以得到儲存。另外還有研究發現,焐燉兩個半小時以後,肉中的膽固醇會大幅下降,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卻增加了。

  第五,燉菜多是連菜帶湯汁一起食用,保證礦物質完全吸收不會損失

  第六,燉菜常常將多種原料同時燉,食物品種容易實現多樣化,也便於新增各種養生的食材。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