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後怎麼養生

  立秋,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那麼,你知道嗎?下面就由小編給你介紹立秋後養生方法,希望你喜歡。

  

  1.立秋養護脾胃是關鍵

  雖然立秋意味著秋天的開始,但北京剛過小暑、大暑,氣溫上還沒進入秋天,桑拿天、雷雨天氣依然較多,天氣悶熱,因此近期還要注意防暑除溼,養護脾胃、預防胃腸疾病。

  經過一個夏天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上別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也不要暴飲暴食,少吃過涼的食物以及不好消化的食物。比較適合健脾胃的食物有薏米、蓮子、扁豆、冬瓜等。

  2.涼蓆預備“下崗”

  專家指出,人們常說“春困秋乏夏打盹”,秋乏主要是夏天的睏乏延續到秋天而導致的。要消除秋乏,最好的方法是適當運動 。立秋後雖然三伏天在即,悶熱的天氣依然比較多,但熱浪有所消退,早晚氣溫相對低,因此可以在早晚適當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游泳等,注意不要過度運動,否則更容易感到睏乏。

  立秋後不要貪涼,長時間吹空調、風扇,或是在比較涼的夜間睡涼蓆,都可能導致區域性痠疼、腹瀉等問題。而關節炎、頸椎病、肩周炎、椎間盤突出等疾病,很容易因受涼而復發。

  3.注意做好四方面調養

  精神調養:宜安養神氣,寧神定志,忌抑鬱惱怒,保持愉快的心情,以使肺氣清肅,順應秋季容平的氣候特徵。

  起居調養:宜早臥早起,早臥以順應陽氣的收斂,早起以使肺氣得以舒展,防止收斂太過。所謂“一場秋雨一場寒”,降水較多,天氣也會轉涼,此時要根據天氣的變化適當新增衣服,以防感冒。

  運動調養:立秋過後可逐漸增大運動量,可選擇慢跑、散步、球類運動等,但仍應避免過度出汗,同時還可多做“鳴天鼓”等保健運動。

  飲食調養:立秋節氣因降水較多,溼氣較重,飲食宜增鹹減辛,助氣補筋,以養脾胃。可適當少吃薑、蔥、辣椒等辛味食物,多吃酸、鹹味食物,如大麥、黑豆、豇豆等,多吃健脾祛溼的食物,如小米、苡米、扁豆、砂仁等。

  立秋時節適宜喝什麼湯

  1、雪梨銀耳湯

  做法及功效:雪梨1只,水發銀耳30克,貝母5克,白糖適量。將水發銀耳去根、去雜洗淨,撕成小片;將雪梨去皮、去籽,切成多塊。將銀耳片、雪梨塊、貝母、白糖同放在燉皿內上籠蒸30-40分鐘,取出,即可裝盤食。此湯滋陰清肺、消痰降火。

  2、百合蓮子湯

  做法及功效:蓮子15克、幹百合15克、雞蛋1個、冰糖適量。將蓮子去芯,與百合同放在砂鍋內,加適量清水,文火煮至蓮子肉爛,再加入雞蛋、白糖。雞蛋煮熟後即可食用。可補益脾胃、潤肺,寧心安神。

  3、南瓜紅棗排骨湯

  一直以來,南瓜的營養價值都是很高的。南瓜當中除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之外,還含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組氨酸,除此之外,南瓜當中還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和可溶性纖維。所以,南瓜不僅具有補中益氣的功效,還具有消痰止咳的功效。除此之外,對於氣虛無力、消化不良等症狀,南瓜也都有很好的療效。而紅棗除了補血之外,更是有補氣安神的功效。所以說,立秋之後,每天適量的喝一些南瓜紅棗排骨湯,不僅可以健脾祛溼、平肝清熱,還可以很好的補充身體所需的鈣質。

  所需食材:南瓜、豬排骨、紅棗、乾貝、生薑

  4、西紅柿土豆牛肉湯

  我們都知道,土豆當中是含有很多的營養元素和膳食纖維的,常吃土豆可以很好的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祕的發生。而把土豆和西紅柿牛肉一起煮湯,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價值也會更高。西紅柿土豆牛肉湯不僅具有補血抗衰老的功效,還有益氣強身、健脾祛溼的功效。

  所需食材:西紅柿、土豆、牛肉、薑蓉、生粉、醬油、白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