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恆等式與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協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展,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思維導圖因此具有人類思維的強大功能。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關於,歡迎大家參考和學習。

  如果我們把自然界從原子到宇宙的組織結構、我們社會的組織結構,還有我們的大腦的生理結構作一個比較,也會發現它們也有著驚人的相似;

  ——它們都符合“中心——四周”模式。

  於是,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

  正確的思考模式=正確的學習模式=各個科目的內在規律

  這樣一個等式,我們稱之為“學習恆等式”。

  這是本書最重要的結論,把這個等式理解了,也就把握了本書的精神實質。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來介紹一下 “中心——四周”結構圖的來歷了。

  這個圖有很多名稱,比如知識結構圖、體系圖、心智圖、思維導圖、概念圖等,不同的名字代表了它不同的用途。其中最重要的兩個名稱是“概念圖”和“思維導圖”。

  20世紀60年代,康乃爾大學的諾瓦克博士根據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提出的一種教學技術——“概念圖”***Concept Map***。就是“將某一主題的有關概念置於圓圈或方框之中,然後用連線將相關的概念和命題連線,連線上標明兩個概念之間的意義關係。”作為一種科學的教學策略,概念圖可以來幫助教師和學生提高教學質量。“概念圖”理論提出以後,迅速風靡西方世界,成為西方國家課堂教育的必備工具。

  同樣是在20世紀60年代,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東尼·博贊在研究大腦的力量和潛能過程中,發現偉大的藝術家達·芬奇在他的筆記中使用了許多圖畫、代號和連線。他意識到,這正是達芬奇擁有超級頭腦的祕密所在。在此基礎上,博贊發明了思維導圖。前面介紹的微軟、波音公司的培訓變革,都是運用思維導圖進行的。

  關於思維導圖的由來,還有一個小故事:

  20世紀50年代的英國,有一天,一個叫託尼·巴讚的男生到學校的圖書館借書,他問圖書管理員:“在哪兒可以找到一本談人的大腦和如何使用大腦的書?”圖書管理員告訴他:“請到醫學圖書部。”

  “我並不想成為醫生,也不需要對大腦動手術,我只是想知道如何使用大腦。”巴贊說道。“如何使用大腦?什麼叫如何使用大腦?”圖書管理員不解地反問。

  “就是我覺得自己的大腦利用效率不高,想知道如何才能正確使用,才能讓我變得更聰明。”託尼·巴贊解釋道。圖書管理員略帶驚訝地搖搖頭說:“對不起,沒有這樣的書。”

  託尼·巴贊萬分遺憾地離開了圖書館,在路上他就想:“我們買了一件家用電器,像洗衣機電視機之類的,都會有非常詳細的使用說明書。而對於我們的大腦如此重要的東西,竟然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們應該怎樣使用 右腦開發!我們每天都在用大腦學習和思考,幾百萬年過去了,人類竟然還像原始人一樣,出於本能的用大腦來學習。只有少數天生聰明的人成為傑出人物,而那些不知道如何使用大腦的人則永遠被迫痛苦低效的學習,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

  於是,託尼·巴贊開始認真研究如何正確地使用大腦,他花了大量的時間翻閱了歷史上眾多名人的手稿,希望從中找到聰明人思考的印跡;又對大腦的生理結構做了大量的研究,最終創造了“思維導圖”這一有效的思維工具。他把這個工具在一個叫芭芭拉的女孩身上做實驗,這女孩是全校成績最差的,被校方認為是學校歷史上有記載以來智商最低的學生。學習思維導圖一個月之後,芭芭拉的智商提高到了160,最後以高材生的身份畢業。

  概念圖側重於知識點之間的聯絡,主要用於建立知識結構,跟我們前面說的體系圖比較接近;思維導圖則側重於思維模式的訓練和思路的整理,和我們介紹的解題思維路徑圖比較接近。但它們的結構都是一樣的,都遵循“中心——四周”模式。

  我自己更喜歡“思維導圖”這個名稱,本書的副標題也是“思維導圖學習法”,所以我們就把本書中出現的所有的“中心——四周”結構圖都稱為“思維導圖”。

  實際上,早在我們既不知道“概念圖”,也不知道“思維導圖”的時候,很多老師就已經一直在使用像知識結構圖這樣的工具來輔助課堂教學了,也有很多優秀的學生自覺地用這種工具來幫助自己提高學習效率了,前面我談到的北大的才子、農大的MM、清華的牛人,他們在高中的時候都不曾知道什麼“思維導圖”,但卻一直在用它來進行學習。

  不過,好歹我們終於有了一個固定的名稱,不必再在“思維路徑”“體系圖”“‘中心——四周’模式”……這些名字中繞來繞去了,這總是一件好事。

  現在,我們可以對“思維導圖學習法”做出一個完整的概括:“一個理念,一個工具,三個步驟”。

  這一個理念,就是我們的“學習恆等式”,即我們的學習和思考都應該遵循“中心——四周”模式;

  一個工具,就是思維導圖,它能夠有效地幫助我們按照“中心——四周”模式進行思考和學習,貫穿了我們從簡單學習到系統學習再到解題的整個過程。

  小結:

  1.我們的大腦生理結構,決定了我們在學習和思考的時候應該遵循“中心——四周”模式;

  2.我們的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基本結構都符合“中心——四周”模式;

  3.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基本的學習模式和解題思路都是一樣的;

  4.學習恆等式:

  正確的思考模式=正確的學習模式=各個科目的基本結構=自然界的基本結構=人類社會的基本結構=“中心——四周”模式;

  5.思維導圖是將“中心——四周”模式運用到學習和思考中的高效的思維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