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隨筆

  昂首闊步地走來,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利用插圖,對應閱讀

  生物教材中有許多重要的插圖、圖解把抽象難理解的文字敘述內容加以形象化、具體化、條理化,但學生往往忽略。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參照插圖、圖解,與教材文字內容對應閱讀。例如:1?dna的化學結構、空間結構插圖與正文內容對應閱讀,由結構特點談dna的多樣性、穩定性、特異性。講授細胞膜結構、線粒體結構等都可運用這樣的方法;2?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插圖與文字內容對應閱讀,辨認分裂期。通過對應閱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字內容,增加記憶的深刻性。學生在考試時遇到文字題,圖馬上呈現在腦子裡,幫助回憶、表達,遇到填圖題更容易填注。要引導學生邊看插圖邊閱讀課本,養成有圖必用的習慣。

  指導學生做好“標、增、注”

  為了提高學生讀書的有效性,應該指導學生直接在教材上標、增、注。把一句話或某些段落中重要的內容,比較重要的內容,特別重要的內容,關鍵性字、詞,用各種符號標出。鑑於高考要求,僅僅掌握書本上的表面知識不不夠的。教師必須指導學生對書上難以理解的內容予以必要的文字說明,增添知識的廣度與深度。注:對於教材有些地方必須“前挪”或“後錯”才能說明問題的,或是前後知識點有聯絡的,可批註在旁以備忘,便於閱讀時隨時查閱。

  專題閱讀

  對不同章節出現的同一類知識進行歸納整理,組織成體系,讓學生閱讀。以葡萄糖為例,教材上出現過多次,把它整理成下列幾方面:1、葡萄糖是分屬糖類中的幾糖;2、葡萄糖的鑑定——斐林試劑;3、葡萄糖的產生——光合作用;4、葡萄糖的代謝在人和高等動物體內的代謝--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轉變成其他營養物質;在植物體內代謝—無氧呼吸、有氧呼吸;5、葡萄糖在植物和動物之間傳遞物質迴圈和能量傳遞。專題性閱讀,目的在於使分散的基礎知識形成整體性的知識結構網路,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綜合分析能力。

  篇二

  生物學科是一門科學、嚴謹的學科,專有名詞很多都有其特定的涵義及範圍。但在平時 我們常把相近的名詞混為一談,甚至有人完全分辨不清,曲解其意,如果教師的教學中出現 這些問題將會對學生知識體系的構成會帶來相當大的阻礙。這篇文章也給我們敲了個警鐘, 作為一個生物專業的師範生,不能很好的分辨這些名詞,甚至有時把兩個名詞混為一談,說 明我們的專業知識學得不紮實, 我們應該在平時的時候就多注意這些意思相近的名詞之間的 辨析,只有我們把專業知識學紮實,注意把我們學過的知識中容易混淆的知識點分辨清,在 以後的教學中才不會誤導學生, 才能更好的為學生講解, 而且我們應注意在以後為學生講解 到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時我們應特別強調。

  1.加強對生物學科的重視。面對生物學科不受重視的一個現象,各個教育機構應該把重視生物教育這個話題早日提到議程內,重視其教學工作。要對課程的安排、學生學業水平考察、評價制度等等各個方面進行規劃。而教師和領導也要高度重視對生物學科的教育,讓學生意識到其重要性,進而改變以往應付的心態。

  2.培養學習興趣。只有對生物學習產生了興趣,學生才會去主動地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識,所以,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是很重要的工作。首先,可以利用生物實驗,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教學,再結合理論知識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其次,在課堂上要將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絡起來,讓學生立足於現實的同時再去有目的、具體性地思考所學的知識,這樣又能培養學生的興趣又能提高課堂效率。再次,認可學生,給予他們鼓勵,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在學生取得一點點進步的時候,教師要給予欣賞的目光,讓他們在鼓舞中擁有學習生物的信心,進而提高對生物學習的情緒。

  3.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做好標記,帶著問題去聽課,解決難點和疑點;在課堂上要積極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積極討論解決問題,還要在課堂上邊聽邊記錄,提高主動性和積極性;課下要經常複習,對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使知識具有系統性和條理性,便於自己的複習。

  4.採用一些新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可以採用情感教育。通過一些具體的教具,讓學生有最真實的感受,例如對水的節約,教師可以去強調每個學生都可以為之做出自己的貢獻,鼓勵學生自己平時要懂得怎麼樣去節約水,展示缺水地區的艱難生活,讓學生認識到水源的重要性。這種充滿感情的教育可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健全自己的人格,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其次,可以採用參與式教學。所謂的參與式教學法是指依據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行為特徵和發展規律,營造出一種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激起學生學習的情緒。喚起學生個體的發展,使學生在各個方面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擁有主動參與和主動發展機會的一種教學方法。在生物教學中採用這種參與式的教學,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有利於引導學生質疑、調查、研究,使學生的主體性充分體現出來。

  篇三

  1、影響草原生態系統結構穩定的生物因素有:植物,草原鼠、牛、羊、兔等食草動物,蛙、蛇、鷹等食肉動物。

  2、嘗試用座標曲線圖來表示並分析幾種生態因素之間的關係。這是蘇科版八年級上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功能一節的內容,座標曲線圖在課堂的教學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這部分教材內容圖文並茂,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分析影響草原生態系統結構穩定的生物因素有哪些,然後引導學生對鼠種群與植物種群之間的數量變化進行分析,再從鼠群與鼠的天敵種群如蛇、鷹之間的數量變化進行分析,再從鼠種群與鼠的天敵,訓練學生分析資料的能力。

  通過讓學生試著完成課本活動後的討論2,學生運用座標曲線圖來表示並分析幾種生態因素之間的關係的能力,使草原生態系統中主要生物因素之間的關係更直觀,使學生認同生態系統之間之所以能夠保持動態的平衡,關鍵在於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同時滲透了生物之間普通聯絡的觀點[2]。這是初中生物教學中經常遇到的一個題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關係,此題要求學生能夠正確的運用座標曲線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首先看橫座標,橫座標表示時間。0點時光線最暗,植物光合作用遠小於呼吸作用,即向外界釋放二氧化碳。故隨著時間推移,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且光線逐漸增強,光和速率逐漸增強。當光和速率大雨呼吸速率時,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所以第二階段二氧化碳濃度下降。第三階段時,由於光線變暗,光和速率再次減小,低於呼吸速率時,二氧化碳濃度上升。該題主要看不同時間段光線的強弱,B選項二氧化塘碳度先下降再上升,即表示呼吸速率先小於光和速率再大於呼吸速率。對應時間段來看,這是不合自然界的規律的,因為有陽光的階段不可能在深夜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