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的形態特徵和生長規律

  柑桔含有含有的大量檸檬酸,對維生素C具有保護作用,因此在加工成果汁之後,最易被破壞的維生素C能夠大部分儲存下來。下面小編要介紹的是。

  柑桔的形態特徵

  常綠小喬木或灌木高約2m。小枝較細弱無毛通常有刺。葉長卵狀披針形長48cm。花黃白色單生或簇生葉腋。果扁球形徑57cm橙黃色或橙紅色果皮薄易剝離。春季開花10-12月果熟。性喜溫暖溼潤氣候,耐寒性較柚、酸橙、甜橙稍強。

  柑橘屬芸香科柑橘亞科是熱帶、亞熱帶常綠果樹***除枳以外***用作經濟栽培的有3個屬枳屬、柑橘屬和金柑屬。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栽培的柑橘主要是柑橘屬。

  柑桔的生長規律

  柑橘為柑橘屬、芸香科、柑橘亞科果樹,分枝多,枝擴充套件或略下垂,刺較少。單身複葉,翼葉通常狹窄,或僅有痕跡,葉片披針形,橢圓形或闊卵形,大小變異較大,頂端常有凹口,中脈由基部至凹口附近成叉狀分枝,葉緣至少上半段通常有鈍或圓裂齒,很少全緣。花單生或2-3朵簇生;花萼不規則5-3淺裂;花瓣通常長1.5釐米以內;20-25枚,花柱細長,柱頭頭狀。果形種種,通常扁圓形至近圓球形,甚薄而光滑,或厚而粗糙,淡黃色,硃紅色或深紅色,甚易或稍易剝離,橘絡甚多或較少,呈網狀,易分離,通常柔嫩,中心柱大而常空,稀充實,瓢囊7-14瓣,稀較多,囊壁薄或略厚,柔嫩或頗韌,汁胞通常紡錘形,短而膨大,稀細長,果肉酸或甜,或有苦味,或另有特異氣味或多或少數,稀無籽,通常頂部狹尖,基部渾圓,色合點紫色,少有單胚。柑橘根系用方法繁殖的無主根。條件良好時,側根多而水平分佈範圍廣,常有菌根共生,側根上的細根再生能力強,露出土面的根部易生根櫱。很多種類的枝具刺。芽為復芽。一個葉腋一般萌發一個新梢,餘呈休眠狀態。新梢停止生長時,頂芽自行凋落,是柑橘果樹特有的“自剪”現象。這時由先端的一個側芽代替頂芽作用,因此枝條常呈扭曲狀態。未萌發的芽可多年保持萌發能力。生產上常利用這個特性,通過刺激隱芽萌發來修補殘缺樹冠或行老樹更新。複葉,由小葉組成,或為“單身複葉”。除枳為落葉性外,柑橘屬及金柑屬均為常綠樹。完全花,芳香,蜜腺發達。有單花和花序兩類。柑橘榨汁後剩下的柑橘殘渣具有吸附鉛等有害物質的作用,這使其有被用作淨化水質的吸附劑。據報道,榨汁後的柑橘渣中含有一種它具有吸附鉛和鐵的功效,而且效果比合成樹脂還要好。溫度是影響柑橘果實代謝水平。冬季有明顯的休眠期幾乎均有生長活動。一般每年抽梢。春梢抽發較整齊,數量最多,其中一部分是當年結果枝;夏梢是培養幼樹樹冠的主要枝梢;秋梢大多是次年的結果母枝。在春梢的基礎上可再抽生二次、三次梢。冬梢在生產上無意義,宜及早抹除。多數種類每年春季開花1次,週年均可開花結果,從7月開花後大約每隔一個月左右連續開花2~3次,花均能結實。

  柑桔的分佈區域

  中國是柑橘的重要原產地之一。柑橘資源優良豐富,品種繁多有4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早在夏朝***前21世紀-前17世紀***,中國的江蘇、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生產的柑桔已列為貢稅之物。經過長期栽培、選擇柑桔成了人類的珍貴果品。據考證直到公元1471年,桔、柑、橙等柑橘類果樹才從我國傳入葡萄牙的里斯本,公元1665年才傳入美國的佛羅里達。

  世界柑橘主要分佈在北緯35°以南的區域,性喜溫暖溼潤,有大水體增溫的地域可向北推進到北緯45°。世界有135個國家生產柑橘,年產量10282.2萬噸,面積10730萬畝,均居百果之首。產量第一位的數巴西,2425.26萬噸;第二位數美國, 1633.52萬噸;中國第三,1078萬噸。再後是墨西哥、西班牙、伊朗、印度、義大利等國。

  中國柑橘分佈在北緯16°-37°之間,海拔最高達2600米***四川巴塘***,南起海南省的三亞市,北至陝、甘、豫,東起臺灣省,西到西藏的雅魯藏布江河谷。但我國柑橘的經濟栽培區主要集中在北緯20°-33°之間,海拔700-1000米以下。全國生產柑橘包括臺灣省在內有19個省***市、自治區***。其中主產柑橘的有浙江、福建、湖南、四川、廣西、湖北、廣東、江西、重慶和臺灣等10個省***市、區***,其次是上海、貴州、雲南、江蘇等省***市***,陝西、河南、海南、安徽和甘肅等省也有種植。全國種植柑橘的縣***市、區***有98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