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傳統養生思想和方法

  春秋戰國時期的道家學說,是以老、莊為代表的。老、莊是先秦時代的思想家,他們的哲學思想對中醫養生產生過重要影響。今天,小編為你講述。

  我國傳統養生思想

  ***一***.道法自然

  1.宇宙自然

  為什麼條條江河歸大海?為什麼春去冬又來?為什麼月球圍繞著地球,地球圍繞著太陽,幾千年,幾萬年,幾億年來,依照某種規律旋轉這、執行著,片刻不息?這,便是宇宙,便是大自然。

  2.“道”的內涵

  “道”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中最為博大精深的哲學概念,它體現了自然萬物的本原和運動變化的法則。簡言之,易學旨在論一陰一陽之道。《周易》曰:

  “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情以至於命。”其核心內容是講宇宙萬物變化的規律。“道”是物的自然法則,天地萬物是由“道”所產生的。

  道教養生學以道教的宇宙生成理論為依據。《道德經》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道德經》又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的規律仍為自然無為,必然要逆人慾之所為。

  老子的“道法自然”的思想,乃是通過對社會矛盾的觀察和思考提出來得的。無論在政治或人生態度上,都主張自然無為,即依靠自己的力量,自發地達到生存和發展的最佳狀態。這種觀念稱為“生態智慧”。“是謂深根固抵,長生久視之道。” 這說明人的生命活動要符合自然規律,“道”與“生”相守,“生”與“道”相保,二者不能分離,得“道”即可長生,違“道”只能短壽。這是道家養生思想的根本觀點。

  ***二***.清靜無為

  老子倡導的靜神養生觀,其精髓可用八個字來概括:

  “少私寡慾”——養生的內涵;

  “無為處世”——養生的方法。

  1.虛靜

  老子認為“重為輕根,靜為燥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老子不僅主張為政應求清靜,人生的活動也應在煩勞中求靜逸。在繁忙中靜下心來。故宜“致虛極,守靜篤”。老子認為,萬物的根源是“虛”﹑“靜”狀態的。面對世事的的紛爭,能夠致虛守靜,就可把握根本。他極力倡導“無慾”、“無求”、“無知”、“無為”的思想。其意是指要淡泊無為,無憂無慮,返撲歸真,處於自然狀態,保其精神,全其性命。

  2.“無為”

  《道德經》:“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天下萬物在生生化化中反覆運轉,但無論怎樣運轉變化,都是源於“道”的本體,事物的對立面正好體現了“道”的運動。這句格言告訴了 “有道無”又從“又到無”的深刻哲理。指導人們共同實現“無中生有”、“有生萬物”的目的。

  《道德經》說:“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其義是修道者要天天反省自己,減少雜念,減少再減少,直至沒有雜念,就能達到清淨無為的境界。無為而無不為是道家名言。不能望文生義,要領悟它的精神境界。

  3.“無為處世”的含義有如下三點。

  無為是相對有為而言,含有一種相生相成的道理;

  無為並非不為,而是不妄為,即按客觀規律辦事,不勉強作為;

  無為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

  在現實生活中,可以沒有貪慾、雜欲,但不能沒有發展。沒有雜欲是一種美德,但創新是一種社會責任。若僅僅滿足安貧樂道,止步不前,幸福的空間只會越來越小。把“無為而無不為”理解為在“在無為中生存,在有為中發展”。才能有健

  康的身體,穩定繁榮的生活。

  ***三***.以柔為貴、弱者變強

  老子對‘道’的解釋說;“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老子所講的“弱”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弱”,老子恰恰看到弱而無用的東西之大用。例如: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強”,

  “窪則盈”,“曲則全”,“後其身而身先”,“柔弱勝剛強”,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

  “守柔曰強。”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以柔為貴、弱者變強的原理:

  老子的相反相成的“相生”原理

  “弱者變強”的原則

  “守柔曰強”健身的方法

  1.老子的相反相成的“相生”原理

  老子的“相生”思想既包含一般意義上的相互為好,相互共存相互共贏***WIN-WIN***的含義,有包含物極必反,相反相成的法則,即“有無相生”之義。

  “弱” 和 “強”是相反相成的。正如《老子》第二章指出的“有無相生,難以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現實世界中所有價值和存在都是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的。

  2.“弱者變強”的原則

  對於“弱者變強”老子不是主張用人間的鬥爭和競爭。因為老子認為“弱者”本身,就是為了打破人類社會競爭和鬥爭所帶來的反作用。老子雖講“柔弱勝剛強”,但這裡所指的“強”,並不是指人類社會中的強者所勝。這裡的勝,包含著相生,即排除鬥爭和分歧的,結束鬥爭的“相生”的勝利。因此戰勝“強”的“弱”,併成為強的東西,而是追隨“反者道之動”的道走向“相反相成”。實際生活中以柔克剛的例子很多,如,“滴水石穿”,“以弱勝強”,“委曲求全”,“忍辱負重”等。

  新生的東西是柔弱的,卻富有生命力,事物強大了,就會引起衰老。如果經常處於柔的狀態,則可避免過早衰老。這種貴柔思想對後世影響很大。

  3.“守柔曰強”健身的方法

  中國傳統的健身術也是以柔見長,如導引、氣功、太極拳、導引保健功等。

  我國傳統養生方法

  一、睡眠健腦法

  在現實生活中,睡眠狀況良好的人,不但精力充沛、頭腦清晰,而且還表現出充滿活力。而睡眠不好,被失眠困擾的人,不但經常顯得精力不佳,而且情緒也不好,甚至有些人還患有神經衰弱,所以要想保持頭腦健康,必須調節好睡眠,保證每天有7~8小時的睡眠時間。

  二、環境護腦法

  工作或學習的環境對於養護大腦十分重要,夏天要選安靜清涼的環境,而冬天則要求保暖、空氣流通的環境,學習或工作的效率會很好反之,如果夏天在悶熱的環境中***溫度超過34℃***,不但效率低,而且大腦的消耗會明顯增多,對大腦十分有害。

  三、食物健腦法

  人腦需要有多種營養物質來滋補,才能有效的推遲和抑制腦細胞的衰老退化。一般說來,凡是能促使人體血液呈現鹼性狀態的食物,都具有健腦的良好作用。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含卵磷脂、腦磷脂、穀氨酸的食品能提高大腦活動功能,延緩大腦衰老,此類食物有蛋黃、大豆、蜂蜜及富含DHA***22碳6烯酸***的食物,如沙丁魚、大馬哈魚、貝類、淡菜***又稱蟶子***等。

  另外,腦的大敵是菸酒,因為菸酒能“毒害”腦細胞,導致大腦代謝異常,加速腦細胞死亡,為此,健腦防衰老的第一要素,必須下決心戒除菸酒!

  四、良好坐姿健腦法

  科學研究發現,坐姿不端會影響大腦的血液供應,血流緩慢導致腦部供氧不足,既影響工作效率,又會傷害腦神經,正確的坐姿是背要直,腰要挺、頭要正、腳要平。

  五、靜修動練健腦法

  對於腦的養護,古代養生家主張靜修和動練。“靜修”就是靜坐冥想,古人認為,修煉靜功達到高階層次時,會出現“河車逆運”、“還精補腦”的奇異效果美國科學家通過對多批自願受試者進行“靜坐冥想”訓練,一百天後發現其中80%的人的記憶力得到提高,其中約1/3的人,腦中分泌的“內啡肽”***又稱快樂素***明顯增加,感到心中快樂,說明靜坐的健腦效果應當肯定。

  “動練”不但能增強體質,而且也能改善心理狀態,使人對生活充滿信心,對健康長壽充滿信心。在中國民間流行的“動練”方法有五禽戲、八段錦、武當太乙仙鶴功,武當太乙天鷹功,大雁功和太極拳等,最簡單的是玩鐵球、踢毽子、爬山、慢跑等,甚至編織也有利於大腦的保健。

  六、節慾健腦法

  傳統養生學講究“天人相應”,要求人的生活方式和習慣隨季節而變化,提倡適度節制性慾,以蓄養人的精氣神,有利於健腦安神。倘若性生活放縱,則會導致腦力虛虧,嚴重者甚至還會導致神智性障礙。特別強調在冬季應做到“藏精葆元”,因為冬天時人體能量比夏季大為減少,而抗禦嚴寒又要消耗很多能量,會明顯的顯現出“能量不足”,所以應當停止性生活。

  七、科學用腦

  根據“用進廢退”的原理,人的大腦應當經常使用,腦子越使用就會越靈活。但用腦應做到“勞逸結合”,不要使腦子過度勞累,最簡便的方法是用腦***學習或思考***一小時後,休息10分鐘,休息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聽輕鬆的音樂,或是遠眺風景,或是靜坐冥想。

  八、光線適中用腦法

  光線太強烈時,對腦細胞的刺激太大光線太弱太暗時,使大腦皮層的興奮度受到抑制,工作效率則會降低。在光線適中的場合學習或工作最有利於護腦、健腦。

  清晨到戶外散步或運動,呼吸新鮮空氣,都可以充分喚醒尚處於抑制狀態的神經與肌肉。在大腦疲勞時,聽一下音樂,或觀賞一下綠草紅花、藍天白雲,也有利於鬆弛緊張的大腦,做到勞逸結合。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