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棗核課堂實錄***2***

  課文棗核課堂實錄第二課時

  三、用智美讀“棗核”,品析語言

  師:同學們,這篇敘事散文不僅以巧妙的構思取勝,它令讀者讚不絕口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看似平淡的語言卻飽含海外華人的戀國情濃那麼,“我的舊時同窗”濃郁的思鄉之情是怎樣在她的一言一行之中細細呈現出來的?***停頓***比如第一段中的這句話:“再三託付我為她帶幾顆生棗核”一個 “再三託付”寫出“舊時同窗”索要棗核時鄭重其事的態度,寫出她渴望得到棗核的迫切心情,表達她渴望藉助棗核排遣鄉愁的美好願望

  師:請自由美讀課文,在值得品味的好詞下加小圓點、好句下畫波浪線,然後選擇你個人最受觸動的一處進行簡要旁批首先讓我聽到同學們個性的美讀之音在教室響起

  ***學生放聲自由美讀,圈點批註教師巡視進行個人點撥學生舉手發言***

  生1:當讀到“她託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時,我感受到在“美籍華人”的眼中、心中,這幾粒棗核的地位很重、很重,也說明故鄉在她心中的地位是任何東西都不能替代的

  師:你的選句很經典,但能否把用語之妙再說的具體點呢?

  生1:“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用了比喻,“珍珠瑪瑙”本來就是貴重之物,說比它們還貴重,可見棗核的地位無可替代

  師:不錯,這個句子你從修辭美的角度賞析的比較到位在你的選句中還有值得品析的妙詞嗎?

  生***七嘴八舌***:“託”字

  師:誰來幫助1同學賞析一下這個“託”字?

  生2***舉手發言***:一個“託”字描繪出“美籍華人”小心翼翼地對待這幾粒生棗核,視棗核為珍寶,因為在“我”看來不起眼的棗核在她心中是故鄉的代表

  師:品的細作者為什麼不用“拿”“抓”“捏”“攥”,而單選一個“託”字呢?因為棗核是生命,是承載“美籍華人”愛國愛鄉之情的生命,這生命無價“託”細節傳情

  生3:“她劈頭就問我:‘覺不覺得這花園有點家鄉味道?’”表面看,“美籍華人”的做法有點不合情理,她應該先款待“我”再詢問可她由於心裡過於思念故鄉,所以顧不得禮節,見到同窗好友就急切地想得到好友的回答

  師:王維詩云:“君從故鄉來,應知故鄉事”面對來自故鄉的友人,傾訴思鄉的衷腸,合情合理

  生4:“經她指點,我留意到臺階兩旁是她手栽的兩株垂楊柳”,“她”為什麼栽“垂楊柳”呢?因為我國古代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栽楊柳是思念、依戀故鄉的表現

  師:依依楊柳、柄柄睡蓮,哪一樣不是故鄉之景、不蘊思鄉之情呢?敘事言情

  生5:“我想廠甸……我老是想總布衚衕院裡那棵棗樹”四個“想”讓“美籍華人”在說出要棗核的祕密的同時,傾盡思鄉的苦水

  師:請同學們齊聲美讀這四個“想”,也想一想5同學說的在理不在理

  ***學生齊讀,點頭***

  師:這四個“想”說來是京腔京韻,品來是催人淚下,獨白抒情,

  生6:老師,我有一個問題本段“家庭和事業都如意,各種新式裝置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總像是缺點什麼”這句話看似很矛盾,應該怎樣理解?

  生7:物質再富有,也不能化解思鄉的痛苦

  師:言簡意賅

  生8:我也有個問題,第5、6段用不少的筆墨寫“美籍華人”居所環境的幽美和家庭的美滿,是不是有點跑題?

  師:同學們如何看待?四人合作小組開始探究,從對主題是否有用、從構思是否妥貼的角度去思考

  ***四人合作小組討論研究,選出代表發言***

  生9:這樣寫是用“美籍華人”生活的美滿與她思鄉的痛苦形成對比,襯托她思鄉的痛苦很強烈,是生活的幸福所無法替代的

  師:異國再好,不是心靈的歸宿物質再豐,不能阻擋故鄉的雲朵缺的就是故鄉土、故鄉水、故鄉人、故鄉情所特有的溫暖怎麼辦?現代著名學者周國平先生說的好:“人生有兩大快樂: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於是你可以追求和創造;二是得到你心愛的東西,你可以品味和體驗”“美籍華人”的鄉愁是苦的,但她本人是善於苦中尋樂的她不嫌路遠、親自選石頭、論斤購買、親手建“北海”就是為了釋放鄉愁之苦,享受來自故鄉的溫暖這是對比顯情

  生10:也有加深懸念的作用第四自然段是“問棗核”,如果接著就揭開“棗核”的祕密,就顯得太直白了,文章少了波瀾

  師:這叫宕開一筆,吊足胃口懸念迭起,情節生動還有嗎?

  生11:先寫她家庭美滿但思鄉心切,再寫她要種棗樹就合乎邏輯了否則,種棗樹寄託思鄉之情,顯得太突然、太牢強

  師:見解獨到這樣寫也是為解開謎團而層層鋪墊、蓄勢兩個問題已經得到很好的解答請問,有沒有哪位同學賞析的詞句來自第10段?

  生12:我們組賞析的是“睡蓮的清香迎風撲來,眼前彷彿就閃出一片荷塘佳色”“美籍華人”和她的老伴坐在自家的“北海”公園中,輕風送來睡蓮清香,他們倆就似乎回到了真正的、美麗的北海公園惟有無限熱愛祖國、無比思念故土的人才會有如此美好的體驗

  師:想像展情雖簡筆勾勒,卻詩情畫意讓人不覺就到了朱自清先生筆下的荷塘月色中神馳故鄉,忘我陶醉,“美籍華人”的思鄉戀國之情在此達到了高潮我建議同學們放學回家後,在網上下載一下北京北海公園的圖片,然後想像他們“北海泛舟”的情景,寫一段150字左右的短文,好嗎?

  四、用情齊讀“棗核”,深悟主題

  師:在弄懂了“棗核”的奧祕之後,“我”對於“舊時同窗”索種棗核的行為給予了怎樣的評價?

  ***多媒體展示:在得知“舊時同窗”索要“棗核”的真相後,面對她的“棗核情結”,作者給予她怎樣的評價?請在相關段落前畫“☆”號,並嘗試著去品味其中的深刻內涵***

  ***學生均迅速在第11段前進行標註***

  [板書:議棗核]

  師:男女生分組賽讀第11段,要讀的深沉而熱烈,讀出由衷讚歎之感女生先讀

  ……

  師:有請男生1同學和女生2同學分別點評對方組的朗讀,好不好?

  生1:女生讀的很流暢整齊,而且比較熱烈

  生2:男同學讀的很有力,深沉上比女同學讀的好

  師:看來男女同學在朗讀上合作是很有必要的對於這段話的理解,同學們有什麼困難沒有?

  生3:“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這句話是在讚美中國人熱愛自己的故鄉,但是不是寫太誇張了?難道世界上再也沒有哪一個民族比中國人更愛故鄉的?顯得有點“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的味道

  ***學生自由爭鳴,有人認為誇張,有人認為不誇張,但不能就理由進行闡述***

  師:我們先看分號之前的句子:“改了國籍,不等於就改了民族感情”這句話的實質是什麼?讓我們回憶一位在初一語文課本中認識的人吧他也是美籍華人,是世界頂級建築設計大師,享譽全球他是誰?

  生***集體回答***:貝聿銘

  師:他最令你欣賞敬佩的一句話是什麼?

  生***大部分回答***:“我的根在中國”

  師:是呀,也許因諸多原因,有些中國人的國籍被更改了,但他們的體內始終流淌的是中華民族的血液,熱愛中華民族的心不可能改變

  ***學生有所悟、點頭***

  師:再看分號後面的話:“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表面看似誇張,但如果我們開啟華夏五千年文明,去追溯思鄉之情留下的足跡,就會歎服中國人自古以來的思鄉之情首先《讀經·小雅》中就有這樣的思鄉之語:“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接著屈原在《哀郢》中一字一淚:“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這種“狐死首丘、葉落歸根”的鄉土情結,幾千年來在所有中國人的心中可謂是根深蒂固,不可也不能動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