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各類散文寫作指導

  針對各類散文型別的寫作手法,接下來請欣賞小編給大家網路收集整理的。

  之敘事散文寫作指導

  一、事件式敘事散文

  先閱讀作家莫懷戚的《散步》,這是一篇被選入中學課本的短小精悍的敘事散文。

  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母親本不願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天氣很好。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太遲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裡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小傢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

  後來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過,一切都取決於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願意。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說:“走大路。”

  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隨小路望去:那裡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揹著我。”母親對我說。

  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閱讀啟示:

  從上文我們可知,事件式的敘事性散文寫作要注意以下方面。

  1.確立主題。如上文的“對老輩人的孝順與對生命的珍惜與尊重”,而考試時依據材料得出的立意就是主題。

  2.要有一個主要事件貫穿全文,即要圍繞主題選擇一個恰當的事件,如上文的“散步”,楊朔《荔枝蜜》“聽老場長介紹蜜蜂釀蜜的過程從而感受到其精神的可貴”。

  3.注意以主題或情感為線索貫穿全文的描寫之中,重點描述事件過程中能反映主題的人物語言、行動等,尤其是人物的心理感受,即要抓住一點散發出去,抓住能反映主題的某一片段著重談其中的感受,或抒發內心的一剎那的情感,如上文最後一個句子就是最好的例子。我們知道,一般的記敘文常以情節的曲折起伏獲勝,常通過設計情節來引人入勝,從而達到揭示主題的目的。如果上文寫成一般的記敘文可能就有對母親的誤會或有情節的轉折巧合等在裡面。

  4.表現手法多采用襯托、欲揚先抑、虛實結合、由此及彼等等,如《荔枝蜜》就是採用欲揚先抑、由此及彼的手法,由“不喜歡蜜蜂”到“喜歡讚歎蜜蜂的偉大”,再到“希望變成蜜蜂”,最後“歌頌農民”。

  5.表達上常描述與抒情相結合。

  二、片段式敘事散文

  這種散文選材廣泛,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可說五千年前,可言九萬年後。它們可以是幾個或數個不連貫的材料,但只要符合主題就可以入文,而且不管材料如何寬泛,都是集中表達一個主題,或服從於一個主題。下面我們就來說說片段式的敘事散文的寫作程式。

  首先緊扣試題材料確定作文的立意,即主題。

  其次圍繞主題選擇材料。這些材料可以事件不同,人物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古今中外都可有,可時空跨度大。但不管如何,都必須集中表達同一個主題。

  再次,圍繞主題可邊敘邊議,也可先敘後議。也就是圍繞主題,每描述一個片段就適當地進行議論,最後又集中揭示主題;或是先集中描述每個片段,最後集中議論,揭示主題。

  片段與片段之間可以用小標題隔開,使每片段分中心更明確。

  主體人稱使用可以是“我”,目的是給讀者帶來親切感,拉近與讀者的距離,使讀者覺得親切可信,從而受到感染,獲得感動。也可以使用“你”,這樣便於與文中主人公或與讀者直接對話,直接交流感情,直接抒情。

  在議論時,語言運用可適時採用問句以引人深思,適時採用感嘆句以直抒胸臆,適時採用對偶以使句子音韻和諧朗朗上口,適時採用比喻以形象生動具體逼真,適時採用排比以加強語氣強調觀點等。這些句子都帶有很強的抒情意味,能很大程度地感動讀者。

  《求學?高分作文》2010年第9期登載的《小巷裡的幸福》其實就是一篇片段式的敘事性散文,文章的主題是“幸福就是懂得熱愛生活,純真與知足”。文章選取了小巷裡一家三口各自的日常表現,共三個片段:女人善打理愛養花並樂意與鄰居分享,男孩禮貌並樂意與人分享自己的禮物,男人溫和知書達理。敘述完三個片段後適時議論:

  我想,無論下班回來有多累,他一到家便會有溫暖的感動吧。他的感動來源於他的家庭,他的妻子就是那個小店女人。他的孩子就是那個純真的小男孩。他的妻子並不美麗,他的孩子不是最聰明的,他的工作也不能帶給他富貴的生活,但我想,他一定很幸福。

  幸福,不過是簡簡單單、平平淡淡的一種味道,而這種滋味只有用自己熱愛、純真、知足的心靈才能體會得到。

  這種方法容易使作文內容充實豐富,主題突出,結構完整,容易操作;如各片段之間配以小標題間隔,更會使文章眉目清晰;但圍繞主題選材是關鍵,否則容易雜亂無章。

  三、牛刀小試

  運用片段式方法,以“尊重生命,維護尊嚴”為話題寫篇散文***提綱***。

  主題:減少災害的損失,控制疾病的侵蝕,杜絕人為的傷害,讓每一個生命體都好好地活著才是真正意義上維護尊嚴,尊重生命。

  選材:相關片段。

  開頭:仲春時節,草坪如茵,湖水明淨,人們彈琴歌唱,其樂融融。

  過渡:人們並不是任何時候都能自由融洽地生活著。

  片段一:海嘯襲來,城市夷為平地,人們恐懼無奈,人群瞬間消失。

  片段二:備受各種疾病折磨而行走在死亡邊緣的人們對活著的渴望。

  片段三:戰爭帶來的種族滅絕與其他各種滅絕人性的屠殺。

  過渡:如何才能使各生命體體面而輕鬆地活著?

  議論:減少災害的損失,控制疾病的侵蝕,杜絕人為的傷害,讓每一個生命體都好好地活著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維護尊嚴,尊重生命。

  之哲理散文寫作指導

  【寫作點津】

  哲理散文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它不是針對作品的形式,而是針對作品的內容而言。通俗地說,通過對社會人生的獨特體察,感悟出某些人生哲理的散文即為哲理散文。這類散文的特點是以文學語言抒發比較含蓄的哲理,一般不使用嚴密的邏輯推理,而大多采用象徵和比喻的手段,從具體事物入手借題發揮,所表達的哲理往往具有很強的個性化色彩。哲理散文因其悟性和靈感的結合,給我們一種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的底蘊、觀念具有震撼性的審美效果。閱讀好的哲理散文,不僅可以提高文學修養,提高寫作技巧,還可以懂得生活的智慧,學習處世的經驗,幫助自己走向成功之路。

  哲理散文如何寫?前人說:文無定法。但每種文體都應該有自己與其他文體相區別的要件,有其形式和結構的規律。根據前人的總結,哲理散文大致有以下幾種常見的寫法:

  ***一***即點散射

  此類寫法,較常見於學者散文。余光中把這種散文叫做“表意”的散文,因為“它既不要全面的抒情,也不想正式的說理,而是要捕捉情、理之間洋溢的那一份情趣或理趣”。它常常由一點生髮開去,信筆遊走,恣意揮灑,其文思與論題的關係若即若離。錢鍾書的《論快樂》即如此。錢先生學貫中西,下筆則溝通古今,各種掌故、妙喻蜂擁筆端,別人的奇談、自己的妙悟打成一片。在這裡,“快樂”這一論題,只是錢先生思維的導火線,它點燃靈犀,讓學識、智慧綻放成火樹銀花。此類散文,須得厚積薄發,方能出入自如。

  ***二***以淺寫深

  在闡述道理時,摘取日常生活情景入文,以身邊場景的鮮活氣息化解道理的冷若冰霜。如季羨林先生寫《時間》,一看題目,多少有點讓人頭皮發麻。然而季先生開篇就很家常,“一抬頭,就看到書桌上座鐘的秒針在一跳一跳地向前走動。它那裡一跳,我的心就一跳。”由座鐘的跳動,想到心臟的跳動,再想到時間的流逝。以眼前情景切入,消除了讀者“談理色變”的畏懼心理。在談“生與死也屬於時間範疇”時,季先生並不故弄玄虛,還是把視角轉到眼前景,“現在正是初夏,窗外的玉蘭花,垂柳和深埋在清塘裡的荷花,也都長了那麼一點點兒……”,以窗根底下事物的細微變化來說明“生”與“死”不是對立的概念,萬物都是“方生方死”,在生長“一點點”的過程中,也向死亡靠近了一點點。如此論理,變玄虛隔障為可見、可感、可親。

  ***三***即物興感

  即在對事物的觀照中寄寓人生哲理。蘇軾的《題西林壁》,從廬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現象中,認識到身在其中,為一物所制,反而難以認清事物真相的道理。《前赤壁賦》前半為感性抒情之作,但是蘇子答客的一段,就地取材,因景立論,“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以水月為喻,提出變動與永恆的辯證法。因而“知性的哲理乃成為感性美文的脊椎,支撐起全篇的高超灑脫”***余光中語***。

  ***四***即事成理

  即把道理放在具體事件中去展現。此類寫法,避免空洞說教,而是引人入轂中,然後一語道破。如林清玄的《黃昏的沙堡》,寫一群孩子在海灘堆沙堡,因保護自己的城堡而起爭執,由爭執而毀壞別人的沙堡。最後潮來了,“在生命的界線中建立的許多城堡,看來真實,卻是虛幻,只有平靜的海灘才是開闊而永恆的存在” 。“堆沙堡”在林先生的筆下,已不是兒童的遊戲,而是成人的童話,折射出讓人深味的哲理。徐遲的《枯葉蝴蝶》脫開了借讚美蝴蝶來歌詠愛情的框架,也沒有落入因枯葉蝶瀕於絕種而提醒人們搶救自然資源的窠臼,而是由偽裝作假更導致滅絕這一角度,論及“美,更要真”的重要,從節肢動物的生物屬性延展至人類社會,最後表明自己的心跡:“我願這自然界的一切都顯出它們的真相。”

  此外,語言有趣有味也是讓哲理性散文“趣”味橫生的妙方。幽默風趣的語言,可以讓人生哲理以春風化雨的方式滲入到讀者的心田。

  之家鄉情懷類散文寫作指導

  1、材料充足

  寫作前,在頭腦中一定要有一個構思大綱,需要先寫什麼,後寫什麼,需要從文章什麼部分內容作為切入點,抒發自己的感情,然後切題,點題。然後準備相關素材內容,最後把這些部分內容連結在一起。

  2、巧於串珠,融入感情

  開始寫作,雖然積累了不少材料,但往往寫出來的內容只是材料的堆砌,單調平板,毫無感情,把散文寫“散”了。要克服這個缺點,就要注意選材組材,像串珍珠一樣用一條線索把各種典型材料串起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3、創造意境

  意境,就是把深刻的思想、健康的情懷,通過具體生動的畫面表現出來,做到內情與外物相融合,深意和境界相交織,從而深深地打動讀者、感染讀者、喚起讀者豐富的聯想。

  創造意境,一定要有畫面,一定要飽含感情。我們要學會具體細緻的描寫,不管是用白描的手法,還是用比喻或形容的方法,都要寫得具體,使人讀來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