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蔡邕是誰

  蔡邕,東漢公認的才子,他是一位傑出的文學家,精通詩詞歌賦,更是寫得一手好字,其中最擅長寫篆書,隸書。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書法家蔡邕的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書法家蔡邕的簡介

  蔡邕,字伯喈,陳留圉***今河南省開封市陳留鎮***人。東漢末年文學家、書法家,漢獻帝時權臣董卓當政時拜左中郎將,故後人也稱他“蔡中郎”。,漢末三國時期著名才女蔡琰之父。

  漢靈帝熹平四年,蔡邕等正定儒家經本六經文字。蔡邕認為這些經籍中,由於俗儒穿鑿附會,文字誤謬甚多,為了不貽誤後學,而奏請正定這些經文。詔允後,邕親自書丹於碑,命工鐫刻,立於太學門外,碑凡46塊,這些碑稱《鴻都石經》,亦稱《熹平石經》。據說石經立後,每天觀看及摹寫人坐的車,有1000多輛。

  書法家蔡邕的生平

  三國蔡邕當時所處的政治地位是非常高的。但是到最後他卻不幸被小人陷害,讓人發出深深的感嘆,無不遺憾這麼有才華的人被淹沒。蔡邕作為三國時期不能被忽視的一個人物,在靈帝掌朝期間,蔡邕遭到小人的迫害,而導致自己多年都逃亡在外。

  直到自己遇到董卓,才重新被任命為官。幫助董卓修建了很多著名史書,當時的蔡邕也是一個非常有理想抱負的人,因此當他遇到董卓之後,董卓給他很高的職位。董卓也特別的看重蔡邕,經常對他毫不吝嗇稱讚。蔡邕在外流放了那麼多年,日子過得非常辛苦,當他遇到董卓之後,日子自然是變好了。對於董卓的相遇之恩,蔡邕也時常的記在心中。

  蔡邕兢兢業業地幫助董卓完成他的大業,但是不料世事多變,董卓又被王允等人殺害。看著自己的恩人被殺害了,蔡邕的內心雖然十分痛苦,但毫無懼怕王允等勢力,在董卓死後抱著董卓的屍體大哭。這樣一來王允等人認為蔡邕不能留,於是便將蔡邕殺害了。三國時期的蔡邕一生雖然都是在貢獻,但是最後命運還是極其悲劇的,令人噓唏。

  書法家蔡邕的評價

  《後漢書·蔡邕傳》:“季長戚氏,才通情侈。苑囿典文,流悅音伎。邕實慕靜,心精辭綺。斥言金商,南徂北徒,籍樑懷董,名澆身毀。”

  馬日磾:“伯喈曠世逸才。”

  王夫之:蔡邕之愚,不亡身而不止。愚而寡所言動者,困窮而止;愚而欲與人家國神人之大,則人怒神恫而必殺其軀。邕之應董卓召而歷三臺,此何時也?帝后弒,天子廢,大臣誅夷,劫帝而遷,宗廟燒,陵寢發,人民駢死於原野,邕乃建議奪孝和以後四帝之廟號,舉三代興革之典禮於國危如線之日,從容而自炫其學術,何其愚也! 而不但愚也。漢之宗社岌岌矣,諸廟之血食將斬矣。夫苟痛其血食之將斬,諱先祖之惡而揚其美,以昭積功累仁之允為元后也,猶恐虛名之無補。乃亟取和帝之涼德不足稱宗者而播揚之,是使奸雄得據名以追咎曰:是皆不可以君天下者,而漢亡宜矣。此則人怨神恫,陷大惡而不逭者也。以情理推之,邕豈但愚而已哉?邕之髠鉗而亡命,靈帝使之然也。四帝可宗,則靈帝亦可宗矣。邕蓋欲修怨於靈帝,而豫窒其稱宗之路,邕於是而無君之心均於董卓,王允誅之,不亦宜乎。董卓曰:“為當且爾,劉氏種不足復遺。”邕固曰“劉氏之祖考不足復尊”。其情一也。故曰:邕非但愚也。雖然,神其可欺、神其可恫乎?則亦愚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