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中物理的複習效率

  高中物理涉及內容較廣,包括力、電、熱、光和原子物理等方面的知識,複習起來耗費精力,卻往往效果不佳。如何把握複習方法和節奏,指導學生高質量的開展複習是物理教師應探討的問題。這裡給大家介紹一些高中物理複習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物理複習方法

  一、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

  好多同學有這樣一個困惑:書上的基本概念、基本規律我都知道,可做題為什麼還總是出錯?其實,基本概念、規律僅僅停留在背誦上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要知道任何概念和規律都不是孤立的,要知道它提出的背景、要了解它與其它問題的聯絡。對於一個基本概念,要問一下自己:為什麼要引入這概念?是如何引入的?如何定義?公式、單位與相關量的關係怎樣?……對於一個基本規律,也應該清楚:為什麼要引進這個規律?規律成立的條件是什麼?規律內容怎樣***包括文字、公式、影象***?能解決怎樣的問題,如何來驗證它?……只有對物理概念、規律從巨集觀的、立體的角度來把握,才可以做到真正地學懂、會用。例如,對電場強度這個基本概念,可做如下把握:它是為了描述電場的力的性質而引入的物理量。其定義式是E=F/q,但E是描述電場本身性質的物理量,其大小與F、q均無關***只是可以藉助q在電場中的受力情況來探知***,點電荷電場的量度式E=KQ/r2恰好證明了這一點。場強E可以表示電場的強弱和方向,用電場線可以形象地表示出來。與E相關的量是電勢U,然而電場強度為零的地方電勢不一定為零,電勢為零的地方場強也不一定為零。把公式變形為F=qE之後,可以用來計算電荷在電場中的受力大小和方向,從而分析電場中的力學問題。

  二、注重知識形成過程,不要死記硬背

  由於“慣性”許多同學學習物理依然習慣於小學初中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只窪重知識的記憶,重結果輕過程。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他們花大量時間背概念、規律、公式。顯然,這樣的同學對學習物理缺乏全面認識,是一種“可憐”的捨本逐末的學習方法。實際上,每一學科都有各自的特點。物理即知物明理,理從物來。“理”如何從物中來的,這才是同學們最應關注的。也就是要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如,要掌握一個概念,必須弄清,為什麼要引入這個概念,引入這個概念老師提供了哪些豐富、生動的典型材料?又怎樣從這些材料中抽象出事物本質屬性、歸納概括出客觀規律,進行定義的?其物理意義是什麼?又與哪些概念有區別和聯絡?容易出現哪些錯誤?實際中哪些地方用到這一概念?這一切要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觀察、分析、思考、討論、形成概念,總結出規律。從中獲取知識,瞭解結論的來龍去脈,瞭解結論成立的條件和特點。

  三、注重知識的聯絡,解好新題型

  1、影象與知識的聯絡。物理中的運動學、振動和波以及熱學是運用影象最多的地方,但在綜合考試中影象所涉及的問題已經超出了這些部分,它不僅要求考生會解答已畫好的影象問題,有時還需要考生利用影象解決物理問題***比如實驗的資料處理***,所以同學們要重視這個問題,儘快學會解決方法。其實影象問題並不神祕,先要看清橫縱座標各表示什麼物理量,這些物理量在題目所涉及的物理過程中存在什麼樣的關係,寫出關係式,然後再對比影象上所反映的關係,解決問題。在解答計算題時也可利用影象,比如涉及物體運動的題目,可畫V-t圖,因為V-t圖線的斜率表示物體的加速度,圖線與時間軸所圍面積表示物體的位移,解決問題時,畫出V-t圖線既直觀,又能反映全過程,有時還使解題過程變得簡捷。

  2、運用新、舊知識的聯絡,解好資訊題。綜合考試中有一類這樣的題目,在題目中介紹給考生沒有學過的概念或規律,要求考生當場學習並簡單應用。這類題目一是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二是考查考生將新舊知識結合在一起運用的能力,其實主要考查靈活運用課本知識的能力。因此,其難點在於對基本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四、做好“題後反思”和“章後回顧”

  做題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提高對物理規律的運用能力,盲目的多做題是不會有太大的收穫的,要處理好低頭拉車與抬頭看路的關係。當你吃力地做完一道題後,一定不要放過進一步提高自己能力的好機會,要重新體會物理場景、再次對過程進行快速的分析,看看是通過哪幾個關鍵的環節解出了這道題,發現自己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經過題後反思,要達到能夠“線索清晰、思維流暢”地迅速求解,這樣,下次再遇到同類題目,便可迅速地抓住要害,少走彎路。這一工作可能只需你幾分鐘的時間,但是卻是相當的寶貴。

  同樣,當我們複習完了一個章節,在章末測試前,要對這一章做一系統的回顧,運用結構圖,圖表等形式,對這一章涉及到的知識、方法、物理模型進行梳理,把握知識結構,抓住主線,理清線索,掌握知識的縱橫聯絡,把知識條理化、系統化.複習到一定階段時,還要看一看各章節間有什麼聯絡,構建好知識體系。比如:複習力學知識時,要了解受力分析和運動學是整個力學的基礎,而運動定律則將原因***力***和效果***加速度***聯絡起來,為解決力學問題提供了完整的方法。曲線運動和振動部分屬於運動定律的應用。動量和機械能則從時間、空間的角度開闢瞭解決力學問題的另外兩條途徑,提供了求解系統問題、守恆問題等的更為簡便的方法。有了這樣的分析,整個力學知識就不再是孤立和零碎的,而是為了研究運動和力之關係的有機整體。再如:磁場、電磁感應部分雖頭緒繁多,但其核心可歸結為如下三件事:電生磁、磁生電和電磁生力。

  高中物理要怎麼複習

  一、強化基礎知識的複習,深入理解概念、公式、規律

  在高中,對基本概念、基本規律的要求一貫是高考物理考查的主要內容和重點內容,主要考查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和基本方法,並要求深入理解概念和規律之間的內在聯絡。

  練習時要系統化,有針對性、層次性、階段性、目的性、對比性、反覆性,同時還要定期反饋、檢查、總結、改進相結合。只有基礎牢靠了,才能深入理解,舉一反三。對概念,要引導學生認清其內涵,明晰其外延。對規律,要引導學生從規律的適用範圍、適用條件和如何變通應用等方面去加強理解。

  二、重視理論聯絡實際,注重情景模式的設定

  近年來,高考物理試題中理論聯絡實際的試題一直不斷,這也恰是學生的失分點。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平時訓練時要特別注意這項能力的培養。首先學生要認真審題,分析物理過程、物理情景,建立物理模型,探尋解題思路與方法,再仔細作答。其次,複習過程中一是要充分複習好基礎知識,使學生深入理解物理模型。二是在複習中要針對不同問題設定不同的情景模式,讓學生感同身受,思索其中的原委,排除干擾因素,摒棄次要的、非本質的因素,從而恰當運用物理知識、規律和方法解決問題。這並非是一朝一夕能實現的,需要廣大教師堅持不懈的訓練與引導,“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只有知道他們的真正疑惑,才能藥到病除。三是複習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科技,引導他們理論聯絡實際,活學活用,用已學過的物理知識去理解和解釋生活、生產和現代科技中的有關問題。

  三、加強計算、推理、能力、表達、書寫能力的培養

  在平時訓練中,要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通過不同的形式與方式加強訓練,逐漸加強學生的邏輯性、嚴密性。一是要注重從不同角度設定全新的物理情景或者在舊模型中經常變換過程情景,陳題面貌翻新。二是突出動態情景,體現學科特徵。在平時的複習中,精心挑選複習題,充分發揮複習題的功能和效度,挖掘典型題中的知識點、能力點,引導學生一題多解、一題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