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民族博物館

  建立在渝東南土家族苗族聚居區--黔江,是2003年建成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一、簡介

  建立在渝東南土家族苗族聚居區--黔江,是2003年建成的,是重慶市市首家民族博物館。於2004年9月建成正式對外開放。該館佔地面積1200平方米,建築面積9265平方米,其外觀獨具土家建築風格,博物館設有歷史廳、民居廳、服飾廳、禮儀廳、藝術廳、文物廳、書畫廳,共收藏國家級歷史文物52件,民族文物482件,各類圖片345幅。

  二、展廳介紹

  歷史廳:介紹渝東南土家族和苗族的起源、生活環境以及土司時期和近現代的歷史。

  民居廳:實物展示土家族的吊腳樓及生產生活用品。

  服飾廳:有式樣繁多、色彩斑斕的土家族苗族傳統服飾和現代民族服裝及精美的銀飾。

  禮儀廳:展示土家族的婚俗、葬俗以及宗教信仰等。

  藝術廳:實物展出了織錦***西蘭卡普***、織機、刺繡、蠟染、編織、雕刻、製陶等民間工藝品及圖片展出了秀山花燈、擺手舞、薅草鑼鼓、苗鼓等民間藝術。

  文物廳:陳列了新舊石器時代的石器工具、化石,戰國時期的編鐘、虎鈕錞於等數十件精品文物。

  書畫廳:陳列了武陵山區各少數民族書畫家精品。

  三、展示內容

  歷史廳介紹了重慶土家族和苗族的起源、生活環境以及土司時期和近現代的歷史;民居廳展示了土家族的吊腳樓及生產生活用品;服飾廳有式樣繁多、色彩斑斕的土家族苗族傳統服裝和現代民族服裝及精美的銀飾;禮儀廳展示土家族婚俗禮儀、待客迎賓以及宗教信仰及葬俗等;藝術廳展出了織錦、刺繡、蠟染、編織、雕刻、製陶等民間工藝品,介紹了秀山花燈、擺手舞、薅草鑼鼓、儺戲、苗鼓等民間藝術;文物廳陳列了新舊石器時代的石器工具、化石,戰國時期的編鐘、虎鈕於***古代巴人的一種樂器***等精品文物數十件;書畫廳陳列了武陵山區各少數民族書畫家的書畫精品。婚俗是民族博物館展出的一個部分。

  博物館內展示了土家族和苗族用來吃飯的火鋪。這是土家族室內的一個重要陳設,也是一家人的活動中心。據說,做飯用餐、接待朋友、冬日取暖等日常活動,以前的土家人都在火鋪上進行。黔江作為革命根據地時,賀龍帶領的紅三軍入鄉隨俗,火鋪也成了紅軍日常起居的重要組成部分。博物館展出的這個火鋪很特別,賀龍曾經就在上面吃過飯睡過覺。

  四、作用價值

  不僅是武陵地區唯一的省市級民族博物館,也是第一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和重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9月被國家民委命名為"全國首批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2007年2月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為重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更是重慶少數民族對外交流的一個視窗,對宣傳重慶少數民族,展示、傳承、弘揚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發揮著積極的重要作用。

 

  看了的人還看了:

1.關於重慶三峽博物館的導遊詞

2.重慶自然博物館

3.重慶市自然歷史博物館介紹

4.廣西民族博物館導遊詞

5.重慶人民大禮堂導遊詞

6.重慶主城免費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