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喜歡的經典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是較為特殊的一種文學樣式,深受讀者的歡迎。作為牙牙學語的寶寶也不例外,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篇,希望你們喜歡!

   

  篇1:小偷退齊兵

  子發是楚國的一位將領,他很注意有一技之長的人,善於利用這些人的長處為自己服務。楚國有一位擅偷竊的人聽說了這件事,便去投靠子發,小偷對子發說:“聽說您願起用有技藝的人,我是個小偷,以前不務正業,如果您能收留我,我願為您當差,以我的技藝為您服務。”

  子發聽小偷這麼說,又見他滿臉誠意,很是高興,連忙從座位上起身,對小偷以禮相待,竟連腰帶也顧不上繫緊、帽子也來不及戴端正。小偷見子發果然是真心,簡直是受寵若驚了。

  子發手下的官員、侍從們都勸諫說:“小偷是天下的盜賊,為人們所不齒,您怎麼對他如此尊重?”

  子發擺擺手說:“你們一時難以理解,以後就會明白的,我自有道理。”

  適逢齊國興兵攻打楚國,楚王派子發率軍隊前去迎戰齊兵。結果,連續交鋒3次,楚軍都敗下陣來。

  軍帳內,子發召集大小將領商議退齊兵的策略,將領們想了好多計策,個個忠誠無比,可是對擊退齊兵卻一籌莫展,而齊兵反而愈戰愈強。

  面對緊張的形勢,那個小偷來到帳前求見,主動請纓。小偷說:“我有個辦法,請讓我去試試吧。”子發同意了。

  夜間,小偷溜進齊軍營內,神不知鬼不覺地將齊將首領的帷帳偷了出來,回到楚營交給子發。子發便派了一個使者將帷帳送還齊營並對齊軍說:“我們有一個士兵出去砍柴,得到了的帷帳,現特前來送還。”齊兵面面相覷,目瞪口呆。

  第二天,小偷又潛進齊營,取回齊軍首領的枕頭。子發又派人送還。

  第三天,小偷第三次進了齊營,取回來齊軍首領的頭髮簪子。子發第三次派人將簪子送還,這一回,齊軍首領驚恐萬分不知所措。齊軍營中議論紛紛,各級將領大為驚駭。於是,齊軍首領召集軍士們商議對策。首領對大家說:“今天再不退兵,楚軍只怕要取我的頭了!”將士們無言以對,首領立即下令撤軍。

  齊軍終於退兵而走。楚營內大大嘉獎那個立功的小偷,眾將士無不佩服子發的用人之道。

  小偷,如果損害社會人民,的確該繩之以法;如果改邪歸正,把技藝特長用到有益的地方,有時也能幹出大事來。

  篇2:江邊姑娘

  在大江之濱的一個小村子裡,住著10來戶人家。雖然村裡的人經過一年到頭辛勤的勞動,基本上能夠養家餬口,但是日子並不好過。他們的生活樸素而節儉。每天晚上,男人們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回家,晚飯後不久就得歇息。女人們在男人休息之後還要做一些收拾屋子、縫補漿洗的事。勤勞儉樸的習慣就這樣一代代往下傳,村裡各家各戶的少女也從日常的家務勞動中練就了一雙靈巧、能幹的手。她們不僅在白天幫助家裡做一些燒水做飯、養雞養畜的工作,到了晚上,還要搞手工編織、做針線活。

  因為經濟上都不寬裕,點燈用燭成了一道難題。為了節省一點燈燭錢,村裡的姑娘們商量決定,大家分攤著湊一些蠟燭,每晚集中起來在一戶住房較寬的人家一起幹活。

  有一個因家境貧寒而買不起蠟燭的少女,每天晚上也到村裡姑娘集體活動的那戶人家去做夜活。日子一長,那些出了蠟燭的姑娘開始嫌棄這個少女。她們風言風語地想攆她出去。

  這個少女面對和自己從小一起長大的同伴們的無理做法慍而不發,並且很有禮貌地說道:“我因為買不起蠟燭,所以常到這裡來借光。我不能力這個集體活動的場所出一份錢,可是我多少能為大家出一點力。每天晚上我來得最早,一來就打掃屋子、整理坐席,正是出於這個原因。等你們都到齊的時候,這間房子並不顯得擁擠;我每次坐在你們的後面,藉著牆面反射的燭光幹活,並沒有遮擋你們的光線。我對你們沒有任何妨礙,你們為什麼要吝惜牆面反射的一點餘光呢?我對你們並不是一點好處都沒有,你們為什麼一定要把我趕走呢?”那些看不起這個少女的姑娘們聽了這番話以後,覺得很有道理。經過一番議論,她們終於決定把這個少女留在全村做夜活的姑娘們的隊伍中。

  一群農村姑娘,在生產力很低的古代社會,自發結成集中勞動的群體,這是有益於社會進步的一件好事。那個因為家貧而買不起蠟燭的少女被做夜活的姑娘們所接納的事實,告訴我們,集體主義的互助合作精神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美德。

  篇3:林回棄璧

  周朝有一個諸侯國滅亡了,亡國的難民中有個叫林回的人,他捨棄了價值千金的玉璧,卻揹負著嬰兒逃難。

  難民中有人不理解林回的選擇:“你是為了金錢嗎?如果是為了金錢,一個嬰孩能值幾個錢?”又有人問:“你不害怕受牽累嗎?一個吃奶的嬰兒在戰難時,給人添的麻煩簡直說不完。國難當頭,真不明白你拋棄寶玉,背上嬰兒這個包袱是為什麼?”

  林回背著孩子說:“那塊寶玉是因為值錢才和我在一起。這孩子因為是我的親生骨肉,和我的感情連在一起。”

  和金錢利慾結合在一起,遇到天災人禍,患難之時便會互相拋棄;和骨肉情義友誼結合在一起,遇到患難便會相依為命。互相拋棄與互相依存,實在是相去十萬八千里啊!

  用金錢利慾結成的關係是暫時的,不能經受患難的考驗;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友誼,患難與共才是長久和永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