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和老師溝通和交流

  對很多家長來說,可能在與老師溝通方面你會做的更好,會對你孩子的成長會有更大的幫助。和老師溝通和交流的方法有哪些?下面小編整理了和老師溝通和交流的方法,供你閱讀參考。

  和老師溝通和交流的方法一:家長要正確認識和評價老師

  很多家長之所以一提及老師就眉頭一皺,實際上大都被一些社會風氣所影響,特別是一些學校負面現象,比如有些家長經常會提及我給某某老師送了什麼禮物,給了老師幾張購物卡,給老師多少紅包,請老師在哪吃的大餐等等。事實上,這些現象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破壞了教育的公平,墮落了部分老師的師德風尚。當這些因素被無限誇大後,以點代面的現象就會如瘟疫一樣傳染開來,大有一塊臭肉攪得滿鍋腥之勢。而絕大部分敬業愛崗品德好的老師的光輝則被那些骯髒的現象給掩蓋了,儘管老師們想證明自己是好老師,但是在瘟疫之下,又怎能說得清,道得明。

  同時我們再把目光放在課堂裡,根據中國人“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心理,看看那些拿人手短,吃人手短的老師的所為吧,比如老師可以為送禮家長的孩子優先安排坐位,可以課上多提問這些孩子,可以多表揚一下孩子,可以包庇縱容一下違反紀律的孩子等等。這自然也會讓沒有送禮的家長心存憂患,總感覺欠了老師什麼,自然在面對老師時會缺乏底氣,既而影響到信心,甚至對老師缺乏好感。

  在看到一些負面現象的同時,我必須提醒家長:不能靠猜測來面對老師,如果你帶著一種缺乏公允的目光去看待你孩子的老師,你可能會誤解老師。如果你真想客觀評價你孩子的老師,必須要主動和老師接近,還可以通過經常和孩子交流,瞭解孩子在校在課堂上的表現來側面瞭解老師,只有這樣你才能做到對老師心中有數。在瞭解老師的人品,性格,脾氣,能力之後,再去有針對性和老師談孩子的教育問題,我想可能會更理性一些。

  和老師溝通和交流的方法二:家長要學會尊重老師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我想這句話每位家長都非常清楚,並且也知道其中的深刻內涵。既然老師是教學生明事理修品德學知識長本事的人,那我們做為家長就不能抱著懷疑的目光去面對老師,不能把社會上負面的評價強加給老師。如果你去做小人之事,以請客送禮等一已之私去滿足自己的願望讓老師為你孩子開綠燈的話,你的行為還算是尊重老師嗎?在面對利益的誘惑時,能說老師是主動伸手之人嗎?肯定不是吧?既然不是老師索要為先,那麼有這樣行為的家長你就得想想了,你實際上是在糟蹋著老師的良好形像呢,你是助長不正之風的罪魁呢。

  讓孩子從小就受利益保護,不教孩子參與公平競爭,孩子的綜合能力何談培養和提高呢?所以,說這裡家長們就要想想了,你可能是眼前走了捷徑,孩子受到了照顧,但從長遠來看,你是在害你的孩子,你是地道的不負責的家長!

  家長如果想尊重老師,你就必須要肯定老師的辛苦和付出。不僅家長要這樣做,同時還要引導孩子多想想老師每天教學的辛苦,讓孩子學會尊重老師的付出。當孩子能體諒老師時,自然會對老師產生一種敬畏之感。當孩子懂得尊重老師的勞動之後,再引導孩子學會遵守課堂紀律,團結同學,熱愛班集體,我想自然會讓孩子慢慢學會如何做人。

  和老師溝通和交流的方法三:家長要學會以平等的心態面對老師

  經常會看到一些家長面對老師時心情比較複雜,實際上這是很多家長沒有擺正心態的緣故。對一個孩子的成長教育來說,都要經歷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種大的教育模式。家長是家庭教育的代表,老師是學校教育的代表,兩者從地位來講是平等的,而對於教育的目標來說也是一致的,都是希望孩子能學到知識,提高孩子的能力和道德素養等。為什麼有些家長面對老師時總會感覺自己矮半截呢?實際上這是家長家庭教育素養低造成的後果,大家想一下,如果你對自己所擔負的工作缺乏專業知識時,你怎能從容去應對和你處於平等教育地位的老師呢?這就相當於一個小學生和一個大學生對話時,時時有一種仰望的感覺。

  說到平等的心態,這裡還要強調一點,就是有些家長喜歡聽一些道聽途說的東西,比如孩子同學家長評價老師如果是負面的,家長就會偏聽偏信,甚至再附和上幾句,這樣一來大家都把髒水往老師身上潑,還能對老師有一個良好的評價嗎?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力如何?一碗盛多少水?還去隨意評價老師,顯然是一種無知的表現。希望家長們在面對老師時,要多一些理性,切莫做不負責任的家長。

  如果家長想以平等的心態去面對老師,必須要加強自身的修養,從為人處事,從自身的胸懷氣質,從家庭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去不斷完善自己。我想當你能夠和老師去針對自己的孩子表現,以專業的口吻,以坦率的話語去交流時,老師肯定會對你敬佩有加,因為你已經從能力上超出普通家長很多。對於老師而言,也是非常喜歡和有修養懂教育懂孩子心理的家長交流的,這樣會更好地針對孩子的個性特點去共同教育孩子,把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加以糾正,讓孩子始終處於健康陽光的環境中成長。

  和老師溝通和交流的方法四:家長要學會和老師做朋友

  老師也是一個個普普通通的人,教師只是他們的職業,就像我們的職業是父母一樣。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一位老師要和一個班的孩子相伴幾年。在這幾年裡,老師不僅會教給孩子很多知識,還會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以及孩子的情緒變化,引導孩子們學會遵規守紀,懂文明講禮貌等等。可以說在老師會在一個孩子身上付出很多辛苦和努力。做為家長們必須要理解老師所付出的一切,學會用感恩的心理面對老師。

  如何面對老師呢,我想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家長要學會和老師做朋友,哪怕是普通的朋友,關心老師的身體健康,和老師多談談心聊聊天,體諒一下老師,必要時請老師來家裡串門作客,或者方便時邀請老師在節假日裡以家庭的形式出去野遊,或者在節日裡通過簡訊、電話、郵件等為老師送上溫馨的祝福,等等。當我們把老師做朋友來面對時,老師自然會更多瞭解你的孩子在家庭裡的成長情況,而家長也可以從老師那裡瞭解孩子在校更多情況。

  說到家長和老師多做一些家庭式的互動活動,這裡對老師來說無疑是有難度的,因為一個班的學生數量都不少,如果家長們都這樣做,無疑會讓老師們難於應付的。但這種情況出現的機率並不大,因為很多家長遠遠做不到這一點。所以,如果

  有心的家長你儘可以去主動走近老師,大膽和老師做好朋友。讓溝通在信任和友好中暢通無阻。

  談到和老師做朋友時,如果環顧我們周圍很多家長你會發現他們在人際關係處理上能力並不弱,經常看到和朋友三五成群相邀,有七盤八碗間推杯換盞,或者結伴出去遊玩等,既然有這個能力,還愁和老師成為好朋友嗎?所以,關鍵看家長的心思是否用在正地方了,如果把老師列為另類,在你的家庭生活中成為邊緣人,或者可有無可的人,又何談與老師做朋友啊。

  和老師溝通和交流的方法五:家長要學會和老師溝通

  有些家長面對老師時,經常三句離不開孩子成績,或者直接問孩子在校聽不聽話等,這往往會讓老師很難回答準確,因為問的範圍太廣,讓老師抓不住重點。如果用這種方式去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家長們基本上都是在做無用功,也會讓老師對家長無從關注。

  細心的家長是很容易避免出現上述現象的,往往會拿出一個或幾個問題來和老師交流,比如有一位家長利用放學接孩子的機會,在校門口和老師做交流。

  家長對老師說:“老師你辛苦了,忙碌了一天,你肯定很累吧。”

  老師聽到這話肯定心裡暖暖的。自然會面帶微笑。

  這時家長可以引入話題了說:“老師,我孩子最近在家裡學習時總愛拖拉,我想這種毛病可能也會帶到班上,你是否發現孩子有這樣的現象呢?”

  如果孩子在校表現正常時,老師基本是肯定的回答。這時家長並不要馬上結束話題,可以虛心請教一下老師。

  “老師,我現在不清楚如何引導孩子在家裡認真學習,不拖拉磨蹭,改掉粗心

  大意的壞習慣,你能給我一些建議嗎?”看看,這樣的話是不是很有針對性?讓老師能夠抓住重點來幫助家長呢?

  與人溝通是一門藝術,和老師溝通也一樣。當家長和老師進行交流時,不妨先觀察一下老師的情緒,如果老師心情不錯,這時溝通起來可能效果會好些,老師會多一些耐心,如果家長髮現老師心情不好,則可以適當關心一下老師,體諒和理解老師工作之忙碌,家庭生活之瑣碎,與上級相處之謹慎等。這樣的溝通往往會讓老師有一種傾訴的意願,試想被人理解不是一件很開心很幸福的事嗎?

  在與老師做溝通之前,家長們可以做一些預先心理準備,比如通過和孩子的交流,瞭解一下學校的近況,有沒有什麼活動?同班同學有沒有發生過什麼矛盾和糾紛?孩子在班上能否聽懂老師講的課?孩子在課上有沒有大膽的舉手?孩子有沒有和同桌發生過摩擦?同桌表現怎麼樣?孩子在班上遵守紀律情況怎麼樣?喜歡不喜歡他的任課老師?等等,通過親子溝通交流,我想家長很容易瞭解孩子在學校的一些基本情況,通過對情況的客觀分析,並不難把握和老師交流的重點,這樣再面對

  老師時,自然就會讓交流顯得更有針對性,通過交流後肯定會或多或少有一定的收穫。

  和老師溝通和交流的方法六:家長要注意和老師交流時氣質和禮節

  家長在和老師交流時要注意自己的著裝、談吐、禮節、禮貌等,這些外在的形像體現的是一個人氣質。如果家長能夠著裝得體,談吐自信從容,禮節禮貌把握到位,會給老師帶來非常好的印象。帶著良好的形像和老師溝通時,我相信無論從氛圍上來講,還是從溝通的內容來講,都會非常融洽的。

  但是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家長面對老師時,不注意一些細節,著裝很隨意。談吐缺乏自信,要麼表達上語無倫次,要麼不知道該問點什麼,要麼點頭哈腰,要麼不注意禮節禮貌等。這些形像舉止很容易引起老師的反感,讓家長失去與老師建立良好溝通的意義所在。所以,請家長們在和老師進行交流時,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然後再去做事。

  如果家長細心觀察的話,你會發現老師們大都比較尊重家長,在說話上,在禮節方面等。如果說初次和老師交流不知道該說點什麼,可以相邀幾個家長一起和老師進行交談,從側面去觀察其他家長與老師交流情況,瞭解老師的個性特點,通過旁觀借鑑其他家長與老師交流情況,這對提高自己與老師的溝通能力是有一定的幫助的。

  家長和老師打交道一般來說是帶有明確的目的性,如何提高交流的質量,需要家長平時在家庭生活中,與同事,與親戚朋友們交流過程中鍛鍊自己的溝通和表達能力,通過不斷的強化自身能力,拓展知識面,才能做到與老師交流時視野開闊,從容應對。

  以上六個話題,從不同的側面分析了老師所處的環境,以及老師的特點,同時也給家長們提供了一些與老師進行溝通和交流的方法。希望家長們能辯證地看待我的分析,因為是個人之見,可能有偏頗之處,如果有不妥之處,請多多包涵。家庭教育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藝術。我想對很多家長來說,可能在與老師溝通方面你會做的更好,會對你孩子的成長會有更大的幫助。在這裡衷心祝願每一位家長都能和老師成為好朋友,彼此互相尊重,讓你的孩子喜歡上自己的老師,讓家長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保證我們的孩子在成長之路上少走一些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