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古詠史詩的鑑賞方法

  古詩詞的鑑賞是高中語文學習的重點內容,不同的型別的古詩詞的鑑賞是不一樣的,下面的小編將為大家帶來關於,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懷古詩、詠懷詩***

  懷古詠史詩:我國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江山勝蹟,人物風流。儘管歷史如大浪淘沙,但無數前人在歷史舞臺上叱吒風雲,留下多少輝煌業績,令人欽佩仰慕;留下多 少經驗教訓,讓人唏噓感慨。於是以歷史故事、古人事蹟為題材的懷古詠史之作在魏晉甚至更早一些時候便已產生,到了唐代蔚然成風,甚至出現了像劉禹錫、杜牧 等卓有成就的詠史大家。

  ***一***詠史詩多以簡潔的文字、精選的意象,融合對自然、社會、歷史的感觸,或喟嘆朝代興亡的變化,或感慨歲月倏忽變幻,或諷刺當政者的荒淫無恥,從而表現作者閱盡滄桑之後的沉思,蘊涵了深沉的傷今懷古的憂患意識。

  ***二***詠史詩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劉禹錫、杜牧等。劉禹錫的詠史詩名篇有《烏衣巷》、《石頭城》等;杜牧的詠史絕句被人稱為“二十八字史論”,藝術造詣之深,其詠史詩名篇有《泊秦淮》、《過華清宮絕句》、《赤壁》等。

  懷古詩一般是懷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蹟,融合對自然、社會、歷史的感觸,一般以古代遺蹟為生髮點,以地名或“覽古”“懷古”為標題的一類詩歌。

  ***三***詩人懷古詠古,大致有這樣幾種情況:

  1、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詩人自己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寫過《題烏江亭》詩。杜牧為項羽自刎而惋惜:“江東弟子多俊才,捲土重來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卻感到項羽的失敗歷史的必然:“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捲土來?”

  2、把史實和現實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個人遭遇,或是抨擊社會現實。兩首宋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京口北固亭懷古》,便是如此。

  3、只抓住歷史的影子,故意借題發揮,如李商隱的《賈生》就是這麼一首借古諷今和傑作。

  ***四***鑑賞訓練: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蜀先主廟***劉禹錫***

  天下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①。

  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

  淒涼蜀故妓,來舞魏宮前③。

  注:①五銖錢:漢武帝元狩五年鑄行的一種錢幣。後來王莽將它罷廢,東漢初年,光武帝劉秀又恢復。②典出《漢晉春秋》:“司馬文王***昭***與禪宴,為之作故蜀伎。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

  1、“蜀先主”是指三國時期的劉備,“天下”二字既表明了劉備志在天下的氣魄,也指出他威攝天下的功業。“千秋尚凜然”渲染、突出了劉備的______,也表達了作者對劉備的_________之情。

  2、“得相”句中指劉備得到______的輔助,開創了大業。“生兒”句是指由於兒子劉禪___________,葬送了基業。

  3、聯絡註釋思考,作者在尾聯使用的典故有什麼含義?

  4、全詩先寫蜀之盛,後寫蜀之衰,在鮮明的對比中總結了什麼歷史教訓?

  【解析】

  1、英雄氣概;仰慕、崇敬

  2、諸葛亮;不能效法先人的賢德***或答“不象賢”亦可***

  3、寫劉禪不惜祖業,只求享樂而毫無廉恥,進一步揭示蜀國敗亡的原因。

  4、人才得失是大業成敗的關鍵,善於擇相使劉備開創大業,短於教子卻葬送了基業。

  山水田園詩的鑑賞方法

  ***一***山水田園派以山水等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物件,歌詠田園生活,大多以農村的景物和農民、牧人、漁父等的勞動為題材。

  詩人們以自然山水或農村自然景物、田園生活為吟詠物件,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閒的田野,創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藉以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嚮往。

  山水田園詩屬於寫景詩的範疇,這類詩歌的主要特點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亦即作者筆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二***山水田園的具體風格:清新、韻致高遠、格局闊大,氣象萬千。

  ***三***山水田園詩派:以孟浩然、王維為代表,此外還有儲光羲、常建、祖詠、裴迪、綦毋潛等人。他們繼承晉、宋以來陶淵明、謝靈運、謝朓等人的田園詩、山水詩的創作傳統,形成了具有共同題材內容和相近藝術風格的詩歌流派。

  ***四***鑑賞訓練:

  1、藉以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嚮往。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田園樂***王維***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1***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在詩中,作者寫景用了哪些表現手法?

  【解析】

  ***1***第一首詩歌表達了作者對春光的憐愛。第二首描繪了一幅花紅柳綠的靜謐的山村景色圖,表達了詩人閒居鄉間的悠閒逸緻。

  ***2***渲染色彩,用桃紅柳綠來寫春景,給人豔麗感;視聽結合;以聲襯靜,鶯啼清脆,但山客仍沉眠未醒,顯示出環境之清靜。

  2、詩人借山水的奇偉壯麗抒發個人的雄心壯志。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客中初夏***司馬光***

  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1***分析這首詩的景物表現手法。

  ***2***談談對最後一句詩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解析】

  ***1***這首詩,抓住能體現初夏景色的典型景物來描寫,既有遠景南山、近景葵花,又有虛景柳絮、實景葵花,前後相互襯托,烘托出一種恬靜的情調。

  ***2***作者把君主比喻成太陽,以葵花向日傾的特性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自己忠貞不渝的情志。

  ***五*** 總結、歸納:

  山水田園詩歌的鑑賞有一定的規律,有的詩歌借景抒情,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嚮往;有的詩人借山水的奇偉壯麗抒發個人的雄心壯 志;有的正在遭貶謫的詩人,寄託著堅守信念、樂觀曠達的情懷;有的抒發詩人獨特的哲理感受。在鑑賞時,常常可以用以下的術語:

  1、思想內容——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歸***退***隱 閒適淡泊 悠然自得

  2、表現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虛實結合、動靜結合、襯托、對比、白描。

  3、語言特點——清新自然 質樸自然 清新洗練。

  詠物詩的鑑賞方法

  詠物詩的特點在於託物言志。大自然的萬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鳥蟲魚,都可以成為詩人描摹的物件,都可以寄託詩人的感情。

  ***一***鑑賞詠物詩,要注意從以下幾個角度去掌握。

  1、欣賞作者對於所詠之物特點的把握和刻畫,即意象分析。古人說寫詠物詩要做到“不即不離”,就是說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滯於物***,又要切合所詠之物的特點***曲盡其妙***。

  2、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託的感情。一首好的詠物詩,總是以其生動的形象和強烈的美感吸引讀者,而且有意無意地、或深或淺地透過所詠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態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隱含生活的道理。

  3、分析詠物詩的寫作技巧。詠物詩託物言志,在整體構思上經常用到擬人、比喻、雙關、借代等修辭手法。

  ***二***鑑賞訓練: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子規***吳融***

  舉國繁花委逝川,羽毛飄蕩一年年。

  他山叫處花成血,舊苑春來草似煙。

  雨暗不離濃綠樹,月斜長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聲悽切,愁殺行人歸去船。

  1、詩歌詠物託意,反覆渲染子規鳴啼的衰聲,寫出作者怎麼一種思想感情?

  2、頷聯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試說明之。

  【解析】

  子規,杜鵑寫的別稱。這也是古人寫詩時常用的典故。蜀國國王杜宇,號望亭,失國身死,化為杜鵑,悲啼不已,故李高隱有名:“望常春心託杜鵑”。本詩中的“行人”,可視為自指。

  【答案】

  1、反映作者漂泊異鄉、仕途失意的愁緒。

  2、以春草蔥蘢於宮苑,杜鵑啼血於異鄉,反襯、映照鮮明,突出杜鵑鳥孤身飄蕩、衰告無門的悲慘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