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與家長溝通技巧

  幼兒教師在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互動過程中的說話方式,直接影響到與家長聯絡的成功與否,同樣的一句話,用不同的方式說出來,收到的效果就大不一樣。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閱讀參考。

  01

  1、匯入尊重感。

  在與家長交往的過程中,班主任應做到文明禮貌,尊重對方。班主任通常比家長更熟悉教育知識和教育手段,懂得教育規律。決不能以教訓式口吻與家長談話,特別是當其子女在學校“闖了禍”的時候,班主任仍要在談話時給對方以尊重。也不能當著學生的面訓斥家長,這不僅使家長難堪,有損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而且家長一旦將這種羞憤之情轉嫁於孩子,極易形成孩子與班主任的對立情緒。當與家長的看法有分歧時,也應平心靜氣地講清道理,說明利害關係,既要以禮待人,更要以理服人。

  2、流露真誠感。

  用真誠的語言或行動去與對方溝通,使其感動的方法。以誠感人要求誠與情密切配合,要使人動情,喚起人的真情;以誠感人要做到誠與真結合;以誠感人還必須伴之以虛心,否則難以取得對方的信任。

  3、評論學生要客觀如實。

  4、注意談話形式與方式。

  班主任與學生家長的關係應是平等的同志關係,班主任與家長的談話,切忌用教訓式語氣,而應像對待同志或客人那樣用商量或交流的口氣;態度要隨和,語氣要婉和,語態要真誠,語調要親切,語勢要平穩,語境要清楚,語感要分明,使家長一聽就明,能準確把握要旨,領悟當家長的應做些什麼,從你的談話中受到啟發。

  5、語言務求得體和有分寸。

  語言是心靈的窗子,是一個人綜合修養的反映。身為人民教師,在與家長談話時也應該為人師表。得體的稱呼,使對方一聽稱呼就有一種相知感,從而產生親切感,縮短交流雙方間的心理距離,甚至建立起感情基礎。教師得體的語言,可以贏得家長的尊敬,增加家長的可信度,形成和諧的溝通氛圍。所謂語言得體,最主要的是與職業身份、與場合、與交流的物件,與解決的問題得體。謙虛、中肯、客觀,掌握好分寸、語氣,不誇大,不縮小,不說過火的話、不說力所不能及的話;還要講話要溫和,不用過激詞語,不擺逼人氣勢,語氣誠懇等等。

  6、談話要委婉和注重可接受性。

  班主任和家長談話時,一般應先講學生的優點,後講缺點,對孩子的缺點也不要一下講得過多。應該給家長一種感覺:孩子每天都在進步。惟如此家長才會歡迎班主任,願意接受班主任的建議,愉快地與班主任合作,對孩子的優缺點也能正確認識和正確對待。要把握好溝通步驟的時序。“哪壺先開提哪壺”,先說說孩子的優點和進步,等家長有了愉快的情緒,再逐漸提一些建議,家長會更樂於接受。可以採取“避逆取順”的策略,避免觸動對方的逆反心理而迎合其順情心理的策略;也可以採用變換語言或變換角度的手法來敘述。因為同一件事,往往可以從多個角度來描述它,為了使人們樂意接受,我們就可儘量從人們的心理易於接受的那一個角度去敘述,儘量避免那種容易引起人們反感的角度。

  要注意瞭解各種忌語,儘量不說別人忌諱的話語。掌握上述心理策略,在溝通中就可減少一些產生逆反心理的可能。

  02

  良好的儀表,開啟交往的大門

  我們經常說:教師要為人師表。為人師表不僅指內在的品行,還要有得體的外表,教師的儀表包括衣著、打扮、談吐、儀態等。儀態中面部表情尤為重要。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說:“面部的表情是多少世紀培養成功的‘語言’,比嘴裡講的語言更復雜到千百倍的‘語言’。”所以,當教師面對幼兒家長時,首先要微笑。微笑是陽光,是春風,是溫暖心靈的鑰匙,是人與人感情溝通的一座橋樑;微笑是理解,是尊重,是關愛,微笑能使彼此的生活更快樂。每天放學時,老師將孩子送到園門口,家長在園門口接孩子,整個接送過程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分鐘,但一個學期累加起來,卻是我們與家長接觸最多的時間段,老師的狀態顯得尤為重要。也許一天工作下來,我們已經筋疲力盡;也許這時候我們剛剛上完一個教育活動,有點口乾舌燥;也許這時候我們剛剛絞盡腦汁寫各類反思而有些疲乏;也許剛好有幾個搗蛋的小調皮,讓我們焦頭爛額……當我們帶著孩子走到門口、轉身面對家長的一剎那,我們必須拋開一切煩惱,露出最真誠的微笑,向家長一一點頭示意。因為只有這樣做,才能收穫更多的微笑,並把快樂傳遞給所有的家長。

  良好的儀表就像一張質地精良的名片,使家長第一眼就對教師有好的印象,在心裡接納教師,為彼此交往奠定良好的基礎;良好的儀表又像是一塊“敲門磚”,敲開教師與家長交往的大門,為彼此的溝通邁出成功的第一步。

  策略性的交談,取得家長的信任

  首先,教師與家長交談時,態度要真誠。作為幼兒教師,要理解家長對孩子的關愛之情。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總是最棒的。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犯了錯誤,只是一時糊塗,孩子的調皮,是一種可愛。所以當個別孩子有一些小錯誤教師要與家長交談時,一定要先抑後揚,先說優點再說缺點。如我們班的楠楠,自控力較差,有攻擊傾向,幾乎每天都有欺負其他孩子的行為,那次到天鶴公園去春遊,還把華華推進了小池塘。每次老師批評他,他就會說一些很奇怪的話:“我要變一條蛇來咬死你們,我要拿一把刀來殺死你們……”令老師頭疼不已。但他也有自己的一些優點:非常愛動腦筋,老師提問時總是第一個舉手;手工操作也是既快又美觀,且很有堅持性……於是,我每次與楠楠家長交談,總是先誇孩子的優點,再說孩子的一些壞習慣,這樣家長就能感到自己的孩子並非一無是處,認為教師對自己的孩子沒有任何偏見,是在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的孩子,也就會樂意接納教師提出的意見與建議。

  第三,教師與家長交談時,要注意場合。比如放學接送孩子時,交談一定要簡短,因為許多家長都在等著接孩子,如果你跟某一位家長聊得時間太長,其他家長難免會產生不耐煩的情緒。這時候的交談,一般以一兩句為宜,與家長交談的內容也應以表揚為主,或以交流孩子的身體情況為主,絕不能以批評為主。因為此時周圍有很多家長,教師的批評會讓家長覺得丟面子,就算表面上接受了,心裡也會對老師產生不滿。如果有重要事情,需要長時間與家長交談,就應該安排在其他時間。

  教師一定要以一顆真誠、善良、理解的心,懷著對孩子的殷切關愛之情與家長交談,使家長心悅誠服,以此換來家長對教師、對幼兒園的信賴。

  多通道的個別交流,心與心靠得更近

  家園活動的形式很多:家長會、家長公開半日活動、親子遠足、親子小製作、家園宣傳欄等,這些都是集體性的活動。就個體而言,多通道的個別交流更為重要。

  除了新生入園前家訪外,我園每月有三次家訪活動,教師與家長面對面地真誠交談,使溝通收到好的效果,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幼兒的發展。同時,我們還根據一些臨時問題主動與家長約談,交流幼兒個別情況或者對家長進行階段性的指導。另外,電話、簡訊、郵件等多媒體手段也是我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絡的重要方式。如陳辰兩天沒有來園,我就主動打電話問明原因,家長告訴我陳辰生病住院了,我就發出祝福簡訊:“請他好好休息!祝他早日康復!”這樣讓家長感覺到教師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感覺到教師的心跟他們靠得很近。還有,明明爸爸把家教徵文發到我的郵箱以後,我馬上就回了感謝郵件,論文獲獎後我又及時發郵件向他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