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數學是一門基礎課程,在小學教學中,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對小學數學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取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方法

  一、培養認真審題的習慣

  認真審題是正確解題、準確計算的前提,因為往往重要的資訊都隱藏在題目之中,如果粗心大意,就會導致學生採用了錯誤的解題思路。

  小學生因審題不嚴而導致錯誤的現象較重,原因是一方面學生識字量少,理解水平低;另一方面是做題急於求成,不願審題。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認識審題的重要性,增強審題意識。

  同時,西西老師會教給學生審題方法,建立審題的基本程式。如:審題—確定待求目標—明確已知—明確未知—從已知到未知的解題策略做出猜想假設—驗證假設—根據反饋調整猜想假設等。

  二、培養認真驗算和整理錯題的習慣

  在解題過程中,要培養認真驗算的習慣,這是保證解題正確性的關鍵。教師在教學中要把驗算作為解題過程的基本環節之一。加強訓練,嚴格要求和督促學生去做,要向學生講清什麼叫驗算以及驗算的方法、意義等。

  學生在學習中,必然會出現差錯,對此,老師不能等閒視之。因為學生出現差錯的地方,正是學生掌握知識的薄弱點,並且可能是典型的、普遍的。

  學生要從小養成整理錯題的習慣,建議家長為孩子準備一個數學錯題本,把錯題、對錯誤解法的經驗教訓總結、正確解法都寫上,在對比中把握問題的關鍵,經常翻閱複習。

  三、培養敢問、善問的習慣

  如果孩子都沒有問問題慾望的話,那麼這一定是一個不愛思考的孩子。因為小學生對這個世界還是充滿好奇的,而且對於所學的知識,也並不是一聽就能懂。但是有的孩子即使聽不懂,也不會提出問題,這樣下去會讓疑問越積越多。所以,家長要善於引導孩子提出問題,並且當他們提出問題時,就算很簡單,家長也不要說“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都不會”之類的話,打擊了孩子的積極性,而是應該多加鼓勵,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對愛問的孩子,一定要鼓勵鼓勵再鼓勵。

  四、培養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小學數學課堂作業較多,一些能力強的孩子做的快、算的準,做完後便迫不及待的報出解題方法和結果,這使得一部分做題較慢的同學不假思索地照抄他們的結果。

  有時候,家長也會包辦代替,直接“幫忙”。時間長了,這部分孩子就養成了懶於思考、依賴家長或其他同學的不良習慣。

  獨立思考的習慣就是說當孩子碰到難題的時候,會主動進行理解分析,並且查詢資料找出解題方式。同時,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孩子還能對一道題想出不同的解題方式,這也在無形中拓展了他們的思維。並且當升入初中、高中以後,數學學習的內容變多變難了,能夠獨立思考的孩子在數學學習方面,就會顯得比較輕鬆。

  如何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第一招、預習的習慣

  預習是課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響著課堂學習質量,影響著學生的發展。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是非常必要的,培養學生良好預習習慣是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也是教育改革的呼喚和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郭沫若先生說過:“教育的目的是養成自己學習自己研究,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來看,用自己的手來做的這種精神。”數學課前預習要做到看一看、想一想、練一練。

  課前看一看。

  要看學習內容,包括本課主要講什麼,重點和難點是什麼;要看這部分知識與原有知識有什麼聯絡,哪些是你可以獨立解決的;要看自己還有什麼知識是不能自己解決的,勾畫下來,以便上課時尋求答案。

  課前想一想。

  以教師課前設計的問題,動腦思考。

  課前練一練。

  預習例題以後,學生可以把例題後面的練習先嚐試性地練一練,通過練習,檢查一下自己看懂了多少知識,不會做的或看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上課時注意聽或提出來。

  第二招、傾聽的習慣

  有一位哲人說:“上帝給我們兩個耳朵,卻只給我們一個嘴巴,意思是要我們多聽少說。”“傾聽就像海綿一樣,汲取別人的經驗與教訓,使你在人生道路上少走曲折的彎路,經過你有目標的艱苦奮鬥,使你能順利地到達理想目的地。”著名的社會學家蘭金曾做過這方面的研究並得出這樣的結論:在人們日常的語言交往活動***聽、說、讀、寫***中,聽的時間佔45%,說的時間佔30%,讀的時間佔16%,寫的時間佔9%。這說明,聽在人們交往中居於非常重要的地位。善於傾聽在人際交往中是非常重要的。傾聽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禮儀,必須做好三到位,即:身體到位、眼神到位、情緒到位。“學會傾聽”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傾聽習慣有助於學生獲取知識。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認真傾聽教師的講解,獲取所需知識;通過認真傾聽他人發言,來修正自己認識中的錯誤,彌補自己思維中的不足,使自己的思想更趨完善、知識更加完整。讓學生會聽、善聽,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因此我們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傾聽的習慣的訓練。

  培養學生專心去傾聽。大多數學生往往只注意聽老師講,同學發言時卻漫不經心。因此,教師要讓學生明白,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言,都應做到“專心、細心、虛心”。要給孩子一個具體的、可操作的、細化了的傾聽要求,首先要提出聽的要求如:“在別人發言時請你看著他”、“想發言有補充需等別人說完後再說”、“別人講解題時,你應做到眼睛看著題,耳朵聽著題,腦子想著題”、“如果同學的回答讓你滿意,請你用眼睛看著他,對他笑一笑以示贊同”……有了這樣細化的要求,學生的傾聽習慣就可以逐步養成。其次,引導學生注意說話人的語氣,思考這種語氣要表現什麼,培養孩子對語言的感覺。

  帶著問題去傾聽。在把別人的發言聽清楚、聽懂的前提下,還要讓學生學會有選擇的接受別人發言,並且能把大家的發言進行歸納,想想他們說得有沒有道理,和自己的答案有沒有聯絡,或者將他不完整的答案加以完善,你又有了什麼更好的發現,使自己的答案更完美。學生掌握了傾聽的方法,明白了該怎樣去聽、聽什麼,傾聽的意識就會越來越強,傾聽的習慣便會逐步形成。

  第三招、交流的習慣

  課標指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交流是學生必須養成的習慣。在一節課中,只有學生不斷地提問、發表自己的觀點,才說明學生在思考,在學習,為此我們要注意培養學生積極主動說的習慣。首先,我們在課堂中,要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積極引導,不要輕易打斷學生的話語。數學具有嚴密性和邏輯性,為此我們還要注意培養學生說完整的話,說準確的話,從而正確掌握學習內容。

  第四招、讀題、審題的習慣

  讀題是審題的前提,審題是正確解題的關鍵。學生在解題中出現的許多錯誤,往往並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識,而是缺乏必要的讀題、審題習慣和審題技能。要提高作業正確率,必須下功夫培養學生認真讀題、審題,看清題目要求再解題的習慣。每教一新課例題,教師都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堅持不懈地引導學生練審題,在學新課的同時學會審題方法,養成審題習慣

  第五招、良好的計算習慣

  在計算過程中,理解算理和演算法是計算的關鍵。學生計算錯誤的原因有的是算理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理解到位。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會花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說算理,反覆說、說反覆,個別說、集體說,一邊做題一邊說等等。讓學生從實際經驗中對知識進行提升,形成正確的計算理論,為學生的計算學習尋得依據,提高學習效果。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錯誤有的並不是他們不會做,而往往是因為粗心大意、馬虎等不良習慣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保障。